以首批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事蹟為基礎進行創作的重大現實題材劇《功勳》,在國慶前登陸各大衛視,豆瓣開分9.0分,播至中期漲至9.1分,潤物細無聲中收穫了超高口碑。第一單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更是被觀眾交口稱讚,頻頻登上網路熱搜榜。日前,總導演鄭曉龍接受採訪,暢談創作思考。
總導演鄭曉龍
重大題材創作的思想性和觀賞性達到了高度一致,在總導演鄭曉龍看來,這源自於主創團隊從立項之初就確定的方向,就是堅持拍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拍出功勳人物的時代風采。“我們不搞那種偽激情,透過喊口號感動人,要透過故事、情節、人物的塑造去感動人。電視劇是文藝作品,起的是春風化雨的作用,讓老百姓愛看、能看得進去,對這些功勳人物有情感投入,就是成功”,他說。
鄭曉龍坦言,在接到《功勳》這個專案之前,他對這些人物的瞭解也和大多數人相近,都來自於大眾傳播領域的報道。在決定接拍這個專案後,他提出這樣的創作方向:“我們希望拍出這些英雄人物作為普通人的平凡一面,在他們沒有成功、沒有做出成績之前,他們就是普通人。但是他們自身擁有的各種閃光點,最終促成他們成為功勳人物,挖掘出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找到他們的高光時刻,才能夠真正傳達出功勳之所以為功勳的根本原因。”
“我們要透過這部劇,來解釋這些人物作為功勳的理由,讓觀眾看到當今的榜樣到底是什麼樣的。”鄭曉龍直言,8位功勳人物並非都有赫赫有名的豐功偉績,像默默無聞的基層黨員幹部張富清,他也有過戰功,但他深藏功名,一輩子勤勤懇懇,他的戰功連自己的兒女都不知道。正是這樣的共產黨員構成了我們黨的基礎,國家榮譽給這樣的人物,就是我們的價值導向。
《功勳》講述8位人物事蹟,每個人物的故事以單元劇的方式展現,每個單元劇均由不同的導演和編劇團隊創作。除總導演之外,鄭曉龍還承擔了《屠呦呦的禮物》單元的拍攝。他直言,做這種單元劇,每個導演和編劇的創作風格會有不同,但大家的基本創作原則是一致的,就是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鄭曉龍表示,現實主義創作就要求生活的真實、邏輯的合理,以及對常識的認真對待。“每個導演和編劇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風格,我們尊重差異性,導演用插敘、倒敘、閃回都可以,編劇用個性化的劇本結構也可以,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是統一要求,服化道、場景、包括人物的語言,都必須真實反映出那個年代的特點。”
他舉例,有些拍攝出現了一些事實性的差錯,最終都會被糾正過來,不管是用技術手段修掉還是改掉,甚至重拍,都需要嚴格地按照真實情況去反映。比如我們在劇本創作時可能隨手一寫,寫到1968年從吉普車上下來一個上校軍官,但實際上我們的部隊在1965年就換裝了,換成了只有幹部服和士兵服兩種服裝,軍官服裡已經沒有軍銜了。這種細枝末節的問題就需要主創睜大雙眼去找,“我們整個主創團隊自始至終都是以一定要讓觀眾喜歡,讓觀眾愛看,讓觀眾滿意為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絕不會為了趕工時犧牲作品質量。”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夏至
流程編輯:L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