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店主一邊玩著手機,一邊偶爾瞄一眼灶上冒著熱氣的小蒸鍋裡隔水加熱的牛奶。他沒有刻意掐時間,更沒用溫度計,只是覺得差不多牛奶夠了80攝氏度,就把牛奶端出來,另拿過一個碗放到我的桌上,裡面剛剛磨好擠出的明黃色薑汁沒過碗底。
他像倒茶一樣一氣將牛奶倒在有薑汁的碗裡,說:“三分鐘後就可以吃啦?”然後留下一把瓷勺後返回櫃檯內他的躺椅上,繼續拿起手機。
我凝視著眼前混入薑汁的牛奶,並沒有感覺到它的狀態在這短短時間裡發生了什麼變化,可等了三分鐘,我用最傳統方法——把勺子輕輕放在牛奶表面進行測試時,勺子紋絲不動,只是邊緣壓力強處微微顫了一下。一碗姜撞奶就這麼簡單地完成了。
我挖起一勺放入口中,奶味去掉了姜的辣,卻和它的香辛很搭。
外觀樸素的姜撞奶 本文均為 劉華 攝
水牛奶變形記
順德水牛奶極少被用來直接喝,但它很多時候依然作為主角出現,只是形態發生了變化,雙皮奶和姜撞奶是最典型的例子,但遠不止於此。
炸牛奶是個光聽名字會覺得有些矛盾的產物,不過這並不影響它成為順德茶樓的人氣食物。我從第一次在茶樓好奇地從推車上拿下一盤,被外酥裡嫩的口感吸引後,就彷彿上了癮,在接下來幾天有機會去茶樓,都要點來一份。這讓我發現幾乎每家餐廳的炸牛奶都不盡相同。
多數時候,它們是圓柱形,一個個長條在盤子裡被堆成一組金字塔狀端上桌。有時是收口,被炸得金黃的外皮完全包裹住裡面的牛奶,看起來像縮小版油條,有的是開放狀,兩端露出牛奶雪白的本色,和金黃相映襯。少數新派餐廳還會更大膽有突破,譬如把出品搞成有稜角的長方形,垂直交疊摞高到搖搖欲墜,讓人想起酒吧中的積木。
最誇張的一家是將炸好的成品切成小段,牛奶白色面朝上,層層擺出迷宮狀,上面撒滿金箔。
“炸牛奶一直在發展的路上。”一家餐廳的大廚這樣告訴我。因為它並不是一道傳統菜。大約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某位精通麵點的順德廚師從馬蹄糕中得到靈感,他把水牛奶內加入澱粉蒸制,得到固體牛奶後蘸面入油炸,炸牛奶由此誕生。沒有歷史包袱,又有足夠創新空間,所以各家餐廳會在此不斷改良。不僅形狀外觀,連外皮和餡料也是如此,譬如有的將麵糊換成吐司包裹,少了油膩,鬆脆感翻翻。有的則打起餡料主義,加入薑汁,融入傳統姜撞奶的味道元素……
外觀金黃的炸牛奶
在龍的酒樓後廚,我有幸看到大廚陳師傅炒牛奶的過程。
一口大鍋裡,豬油隨著溫度的升高香味飄出並微微冒煙,火腿、蝦仁、叉燒、欖仁等一堆切成丁的作料剛下鍋,加了慄粉和蛋清的一碗水牛奶馬上傾倒而入淹沒了它們。
和其他灶臺前快節奏的顛鍋、爆炒以及時常竄起老高的火舌不同,陳師傅調小火力,輕柔地在鍋內逆時針轉動食材。這種手法被稱為“軟炒”。
陳師傅說,火候和順著一個方向精心控制,是這道菜成功的關鍵。他反手拿鍋鏟的樣子和轉動的軌跡不像炒菜,更像是在一下下畫出太極形狀。十幾圈之後,鍋內的水分逐漸凝固,起初沉在奶中的配料浮出,被逐漸凝固的奶包裹。最後一圈轉畢,陳師傅手腕一挑,鍋中物成為一體被盛起,落入盤中後又均勻散開,雪白晶瑩。我夾起一塊放到嘴裡,不是想象中的入口即化,而是嫩而彈的口感,乳香與臘味、海鮮、欖仁在一起,層層味道鋪陳,好吃得一言難盡。
甜品鋪裡的混搭下午茶
奶製品按說還是甜品鋪的主角,但除了姜撞奶、雙皮奶、楊枝甘露、椰子燉奶這些經典甜品外,一些傳統意義上不應該屬於甜品店食物,也成了這裡的人氣產品。
咖哩魚蛋與窗外的騎樓一樣,也是中西文化混雜的產物,一個多世紀前,廣東的魚蛋,與印度人日常佐餐的咖哩,在香港相遇並且奇妙地擦除火花,成為街頭美味,之後迅速傳遍亞洲,成為經典美味。“咖哩魚蛋雖然是在香港成名的,但甜品鋪裡賣魚蛋的創新,卻是從大良開始,並且流行開來的。”
一直以來,位於市中心的民信老鋪是順德最具人氣的甜品店,人流終日不絕。當我坐在這裡,看到咖哩魚蛋被列在人氣產品中,好奇問起後,老闆這樣告訴我。
民信有著濃濃的老鋪子的風味
咖哩魚蛋算作混搭或外來食物,那豬腳姜則是本土經典。對本地人來說,它可能是從小吃到大的普通食物,但對於廣東以外的人士,這是一種能帶來衝擊的出品,特別是出現在正餐以外。話雖這麼說,當我看到它赫然出現在人氣榜時,還是決定點上一個,挑戰一下這種有衝擊力的食物。
當皮色泛著幽深光澤的豬腳雞蛋、花生一起,泡在黑乎乎的湯汁中上桌時,我首先在思考——這到底該算一道菜、小吃還是甜品。黑糖、甜醋和姜的混合將豬腳燉得軟爛,甜中帶酸混合著辛辣的味道,實在是無法歸類。算了,還是不要糾結,就當入鄉隨俗,繼續享受這個混搭下午茶好了。
夠暗黑,夠美味
在順德,“暗雷料理”遠不止一個豬腳姜。
紅星廣發煲仔飯藏在一片極具嶺南風情的老房子中。當我終於找到時,隔著門口一條小河的對面,泰山古廟中掛著的盤香冒出縷縷青煙。在此之前,我路過了元帥府、祠堂、尼姑庵等看起來各藏著屬於自己的故事。我沒在那些地方停留,而是一門心思來吃這家煲仔飯。幾個當地朋友的推薦激起了我的好奇:這裡的煲仔飯想必不一般。
時鐘指向了一點半,但店裡依然座無虛席,我接受建議和別人拼桌,坐在餐廳最內側角落,無論因為缺乏照明的亮度還是簡陋的餐廳環境,都是濃濃的暗黑風格。和餐廳幾乎融為一體的廚房裡,三個上下兩層的煤氣爐佔據主要位置,各種帶著傷痕、脫掉有色的單柄煲鍋在上面一字排開,每個都呼呼冒著熱氣。
一位中年女士不停從這頭走到那頭地忙活,她的位置和負責的工作貌似店內靈魂人物:用發黑的白手套開鍋、落蓋、調節火力、招呼人取走做好的,再放上新一鍋……外面是一樣的火熱,每個人似乎都不介意沒有空調而揮汗如雨,各守著一隻鍋,吃得格外豪爽,特別是我旁邊的小姑娘,看起來只有四五歲的樣子,不用別人照看,專注吃著眼前的一鍋,飯見底,她又使勁一下一下地挖起鍋巴。
一排排的煲仔飯
紅星廣發的環境與氛圍有些暗黑,而松記作為一家傳統的廣式打邊爐店,則以食材的驚人而取勝。當一盤黑白相間打著卷的水蛇皮上桌時,我腦海中浮現出輪胎的花紋和質感,而和它同時上桌的另一樣——竹腸,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其顏色和質地很配合前者地像是內胎。服務員開啟鍋蓋,滾沸蒸汽升起,她把部分輪胎,哦不對,是水蛇皮和竹腸投入鍋中,走開之前叮囑我不要貿然行動,等她來幫我撈起——為更精準控制食物口感,服務員不停穿梭在各桌之間為客人服務。下鍋的水蛇皮隨著滾水翻動,像是復活了一般,遊了一會兒就被撈出,竹腸也在稍後出鍋。這兩者吃的都是口感,一個嫩滑,一個脆彈,至於味道,並沒有太明顯特徵。此時,餐廳自制的醬油調起了些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它們多了一絲鮮。
打邊爐的主角之一——水蛇皮
據服務員說,它們中的有些,即便在以食材豐富著稱的順德,也很難尋到。一樣樣下鍋,一樣樣撈起,不同肉類的各種口感在口中,或綿軟、或脆爽、或細膩,走馬燈一樣飄過,組合成這次順德美食之旅中,最味覺豐富的一次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