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清明節,記得5個“飲食習俗”,傳統不能忘,寓意順利健康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相當重要的一天,是我們紀念先人、追思感恩的傳統節日。
每年到了清明時節祭拜先人的時候,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都儘量回趟老家,跋山涉水、滿懷負重心情的回鄉間祭祖,所以清明節也被稱為“祭祖節”。
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是傳統活動外,還有一些從古流傳至今的“飲食習俗”,這些“飲食習俗”有的是順應節氣而生、有是文化禁忌而生的,我們都要去了解。
畢竟這是繼承中國數千年文化的基礎上,把飲食文化、人文習俗、自然節氣三通融合一起的“節日習俗”,明天清明節,記得5個“飲食習俗”,傳統不能忘,寓意順利健康。
第一個,吃青團(艾草團)
清明節吃青團這個習俗,最開始時只流行江南地區品嚐,而隨著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美食的傳播,慢慢的讓很多地方都有了吃青團的習俗。
當然了,地區不同,對青團的稱呼也不盡一樣,有的叫“清明餜”,有的叫“艾粄”,而我這裡,是叫“艾團”。
製作青團的主要材料,有人會用鼠麴草,也有人會用艾葉,搭配糯米粉而製成,餡料味道多變,可甜可鹹,但不管是哪種材料製作,都能讓青團的整體顏色青翠好看,口感軟糯,與春天的綠意相當應景,好看好吃有營養,是清明節前後最不能錯過的傳統小吃。
第二個,吃雞蛋、畫彩蛋
清明節為何有說“吃雞蛋”的習俗?
這是來自於古代典故,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明令規定,清明節禁火的習俗。
百姓們面對一時禁火,熟熱的食物沒得吃了,只能在清明節到來前準備能耐放的食物,而煮熟的雞蛋與及一些包子都是最好的乾糧。
清明節吃雞蛋,象徵著團圓美滿,多子多福,新一輩的後代孩子,也象徵著破殼而出,出人頭地的意思,更有俗話“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的美好寓意。
而現在有的地方對畫彩蛋的習俗也流傳下來,就是在雞蛋下鍋煮之前,畫上美麗的彩畫,塗滿好看的色彩,也稱為“五彩蛋”。
第三個,螺螄或田螺
先說明一點,螺螄和田螺是不一樣的,外觀上有細微偏差,但也有的人會統一叫法。
清明節前後時,螺螄和田螺的肉是最鮮美的,民間更有“清明螺,賽過鵝”的說法,以襯托出螺類的營養與鮮美。
清明前後的螺螄或田螺,因為經過了數月的冬眠,到了溫暖潮溼的春季、清明前後才大量甦醒過來,而且還沒開始繁殖,肉肥鮮嫩,大量上市價格便宜。
唯一缺點可能就是螺螄剛出土,泥沙較多,所以在烹飪前先養1~2天,讓螺螄把泥沙和雜質吐淨了才能烹飪,美味鮮香。
第四個,吃芥菜飯
許多地方不僅在清明時節有吃芥菜飯的習俗,二月二“龍抬頭”時也會吃芥菜飯,因為在春季的這些時候,芥菜是長得最旺最茂的時候。
芥菜的菜葉賣相與其它日常蔬菜相比,要更顯粗獷,菜肉肥膄,但菜葉的氣味較衝,吃起來的味道帶有點回甘的苦澀,與苦瓜的性質一樣,喜歡吃的人會覺得芥菜很好吃。
而且芥菜營養價值相當高,含豐富胡蘿蔔素、鈣、鐵、磷等微量元素、抗壞血酸、膳食纖維等,能利於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秘、清心明目、提神醒腦、緩解疲勞、解毒消腫等作用,主要清熱效果好,所以民間有言“用芥菜煮飯,吃了今年都不會長疥瘡”。
第五個,撒子
撒子也叫“饊子”,是油炸小吃,外相細長曲折的,口感酥脆,外表金黃,帶有一股濃郁的油香味,平常當作小吃都很受小孩大人喜愛,受歡迎程度高,那麼“清明節吃撒子”的習俗是從何由來呢?
原來清明節,古時也叫寒食節,古代的寒食節有“禁火寒食”的習俗,所以許多地方會在清明節前著手準備撒子,以備禁火後之食,這個傳統習俗也一直流傳到現在。
——小鹿說——
明天清明節,記得吃青團(艾草團)、吃雞蛋畫彩蛋、嘗螺螄、吃芥菜飯、撒子這5個“飲食習俗”,這些習俗飲食其實都包含了我們對先人的思念,雖然只是眾多傳統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也不一定全都品嚐過,但我們都要適當的瞭解,畢竟傳統不能忘,寓意順利健康,代代相傳。
☛ˆ▷•)☛關注@鹿小美食,歡迎您分享、收藏、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