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大家對「麵包」這種舶來主食的熱情日益高漲,尤其是全麥麵包,更是被很多人列為了「減脂必備」。
相比之下,饅頭——這種來自中國的傳統麵包,就不那麼被關注了。
但你稍微一探索就會發現,饅頭可真是個烘焙寶藏。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個試驗,比較了兩種麵包——西式烤麵包(麵包)和中式蒸麵包(饅頭)升糖指數,結果發現,饅頭是相對更健康的選擇[1]。
影片源 《倩女幽魂》
麵包和饅頭各自有很多種類,配方不同、製作方法不同,GI值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根據不同研究顯示,饅頭的血糖指數(GI)在65-97之間,麵包的GI值在40-97之間[2-3]這個資料,是包括了用大麥、黑麥等其他穀物製作的麵包。
在這項研究中,為了研究成分和製作方式對食物GI值的影響,研究人員用相同配方、不同做法,各做了2款「麵包」和2款「饅頭」。配方和製作方法如下圖:
家裡做饅頭用的麵粉,是普通中筋麵粉,蛋白質含量在7%左右;做麵包一般用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在13%左右;做麵包通常也需要加更多的糖和油。
所以總體上,麵包的蛋白質和油脂含量都比饅頭高。
在這項研究中,麵包(指採用烤制方法的)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是饅頭(指用蒸制方法的)的1.8倍和3倍左右。
油脂和蛋白質都可以延緩消化速度,降低食物的GI值。不過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差異對受試者餐後血糖的影響不大;更顯著的差異是不同的製作方法帶來的。
在這項研究中,相同配方的情況下,採用饅頭的製作方法,最後成品中的快消化澱粉含量更少,志願者的餐後血糖峰值、2小時葡萄糖曲線下增加面積(iAUC)都比麵包低。
快消化澱粉,顧名思義,消化吸收速度快,升高胰島素效果強。
研究人員分析,這種差異可能是製作方法不同造成的。
烤麵包的溫度高(210℃),澱粉糊化程度高;做麵包,麵糰醒發時間長,生麵糰和烤好麵包的體積更大、更蓬鬆。
「鬆軟多孔」意味著,其中的澱粉更容易被消化酶水解成葡萄糖;想想那些在嘴裡一抿就化開的麵包吧。
圖源:參考資料[1]
說了那麼多,並不是要在饅頭和麵包之間決出個高低來;而是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到一點啟發,不要被廣告套路牽著鼻子走。
對於需要減肥、預防慢性病的人來說,這個研究至少可以給你一點啟發:
1. 食物對身體的影響,受很多因素影響,很難一概而論孰優孰劣。
2.如果不考慮其他膳食內容,只考慮主食,同樣碳水含量的麵包/饅頭,選質地緊密、紮實的對血糖更友好;疏鬆多孔的麵包/饅頭,口感好,對血糖影響也更大。
平常有下廚習慣的人,也可以透過調整面包/饅頭的製作方法,來降低它們的GI值。比如:
1.增加全麥粉、雜糧粉的比例。能增加纖維、提高緊實度,從而降低消化速度。
2.加一些奶粉、豆漿粉等富含蛋白質的原料。增加了營養,又能降低血糖反應。
自己不會做麵包/饅頭,搭配牛奶、豆漿一起吃也是一樣的。還可以搭配一些蔬菜。總之,避免單吃白麵包、白饅頭,比如這樣
參考資料:
[1]Lau E, Soong YY, Zhou W, Henry J. Can bread processing conditions alter glycaemic response? Food Chem. 2015 Apr 15;173:250-6. doi: 10.1016/j.foodchem.2014.10.040. Epub 2014 Oct 19. PMID: 25466020.
[2]Zhu F. Glycemic control in Chinese steamed bread: Strategies and opportunities.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86:252-9.
[3]Fardet, A., Leenhardt, F., Lioger, D., Scalbert, A., & Remesy, C. (2006). Parameters
controlling the glycaemic response to breads. 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 19(01)18–25.
[4]Burton P, Lightowler HJ. Influence of bread volume on glycaemic response and satiety. Br J Nutr. 2006 Nov;96(5):877-82. doi: 10.1017/bjn20061900. PMID: 17092376.
撰文 | 食慄派
設計 | 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