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是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在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而歷經歲月滄桑,洗盡歷史鉛華,形成各自獨特的飲食文化。而這些地域飲食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融合,最終演變為享譽世界的中華美食文化。來,今天跟著小編來看看全國各省的經典小吃。
1、東北地區
黑龍江:哈爾濱紅腸
哈爾濱紅場源自東歐的俄羅斯,19世紀末沙俄在中國東北修建中東鐵路,大量的外國人湧入哈爾濱,從而也將紅腸工藝傳入了黑龍江地區。紅場以瘦肉和腸衣為主要原料,帶有燻烤的芳香之味,是東北除燉菜意外又一美食之選。
遼寧:瀋陽回頭
瀋陽回頭屬於清真食品,色澤金黃、口味鮮香,外層用麵糰擀平抽博,疊成長方形,裡面用牛肉製成餡料。相傳由清光緒年間,瀋陽的一位姓金的燒餅鋪老闆製作準備自家過節吃,不料被一路過官差品嚐對其讚不絕口,隨機告訴金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館驛,眾人食後也覺美味無窮,燒餅鋪的生意也由此日益興隆,官民爭相購買。
吉林:李連貴燻肉大餅
李連貴燻肉大餅由河北灤縣柳莊人李廣忠於1908年在梨樹縣始創,後傳入吉林,成為吉林省四平市著名的傳統特色小吃。燻肉色澤棕紅,肥而不膩,大餅皮面金黃,外酥梨軟,配一碗小米綠豆大棗粥,有助於健胃消食,別具一番風味。
2、華北地區
北京:驢打滾
驢打滾成品後分為黃、白、紅三種顏色,以大黃米麵、黃豆麵、澄沙為主要原料製成,豆香甜餡,入口綿軟。由於在最後一道工序中要灑上黃豆麵,好像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驢打滾”。
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天津衛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氣美食,百年老字號,天津三絕之一。曾榮獲國家部優金鼎獎、亞太地區博覽會金獎,在首屆全國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山西:刀削麵
山西乃中華麵食之鄉,麵食種類豐富,其中以山西大同的刀削麵最為著名,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刀削麵入口香滑,有嚼勁,軟而不粘,越叫越有味。
河北: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起源於河北保定的徐水縣漕河鎮,將滷好的驢肉伴著濃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裡面,味道鮮美,鬆脆可口。
3、華中地區
河南:胡辣湯
胡辣湯是用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置的湯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熬製而成。口感濃郁,湯汁粘稠,香辣可口,是中國北方常見的湯類名吃。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的胡辣湯尤為出名。
湖北:熱乾麵
熱乾麵與山西的刀削麵一樣都是“中華五大名面”之一,它是武漢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過早(武漢人管“吃早餐”叫“過早”)的首選。熱乾麵的麵條纖細又不是勁道,配以芝麻醬、香油、鮮辣粉和五香醬料,香辣雙口,誘人食慾。
湖南:長沙臭豆腐
說道湖南的小吃,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長沙臭豆腐了,在當地又叫做“臭乾子”,臭豆腐表面黑色,外焦裡嫩,澆上香辣的濃湯,嘗一口回味無窮。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真是打嘴巴也不肯鬆手。
4、華東地區
上海:生煎
生煎是上海土生土長的著名小吃,它以豬肉餡加皮凍為主,也有玉米、薺菜、蝦仁等餡料品種。生煎頂部有芝麻和蔥花,輕輕咬破又薄又嫩的外皮,吸一口鮮濃的湯汁,裡面的肉餡鮮而不膩,最後再將焦脆的底部吃完,過程一氣呵成,口感極佳,深受國人的青睞。
江蘇:蟹黃湯包
相傳,蟹黃湯包在三國的東吳地區就已經開始製作了,到了明清時代,已經名滿天下,是江蘇特色的風味小吃,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在用料上選用餡為蟹黃和蟹肉,湯要用原味雞湯,以味鮮不膩而煮成。比較有名的有南京龍袍蟹黃湯包、泰興曲蟹黃湯包。
浙江:蝦爆鱔面
蝦爆鱔面是浙江省杭州市奎元館的特色小吃,原料為新鮮的大河蝦和鱔魚,使麵條吸入鱔魚的香味,汁濃面鮮,口感柔滑鮮嫩。此外蝦爆鱔面還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偏高。
福建:魚丸
七星魚丸源自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閩江之畔有個漁民駕著船載了一個客商忽遇颱風襲擊,損壞了船,他們只得天天以魚當飯,久而久之客商就吃膩了,船婦用一條鰻魚和一包薯粉,製成魚丸給客商吃。這位客商回到福州就開了一家“七星小食店”,後來有一位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長品嚐了這魚丸題詩曰:“點點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因此也叫七星魚丸。魚丸口感好,筋力上佳,久煮而不變質,富有彈性,味道鮮美,是福建地區非常有名的小吃。
安徽:五城茶幹
五城茶幹始於南宋末年,在清朝開始流行起來,傳說乾隆下江南是吃到五城茶干時,特地在茶幹上印下無字印,譽為有口皆碑。五城茶幹用秘製醬料製成,營養豐富,口感勁道,回味無窮。
山東:長清大素包
長清大素包是山東地區的特色名點,相傳始於清光緒年間,它以油炸滷豆腐、粉條、菠菜、胡椒麵等食材為原料,頂部呈菊花狀,皮薄個勻,餡料中帶有素材的清香,又有點微辣。
江西:南昌米粉
江西乃魚米之鄉,盛產大米,有很多大米類的小吃,口味上也比較偏辣。米粉即是老百姓日常的主食也是深受歡迎的小吃。將幹米粉與瘦豬肉、小白菜、青椒、大姜等輔料一起翻炒,入口軟糯香潤,口齒留香。
5、華南地區
廣東:及第粥
相傳,及第粥與明代廣東才子倫文敘有關,當年倫文敘家中貧寒,後高中狀元,衣錦還香,回報當年賜他粥喝的老闆,並提名“及第粥”。及第粥用豬瘦肉丸、豬肝片和豬粉腸熬製而成。如今,及第粥在廣東依然代表了一種時尚,西關當數伍湛記的及第粥最為有名。
廣西:玉林牛巴
玉林牛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著名的風味小吃,以黃牛臀部肉為主料,咖啡色半透明,韌而不堅,香味濃郁,堪稱地方一絕。
海南:抱羅粉
抱羅粉因興起於海南省文昌市抱羅鎮而得名,是當地早餐必吃的小吃之一。它的亮點並不在粉而在湯,其湯汁清幽,鮮美可口,有一種獨特的鮮甜,且甜中帶酸,其味道妙不可言。
香港:辣魚蛋
說起香港的小吃,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蛋撻、腸粉之類的名點,其實辣魚蛋在時尚之都香港是一種非常時尚很受歡迎的小吃,將魚蛋插成串後,放入油鍋裡炸熟,刷上特質的辣醬調料就可以食用了。
6、西北地區
陝西:羊肉煳餑
陝西不只有肉夾饃,還有合陽縣黑池鎮羊肉煳餑,被譽為“關中四大名吃”之一,民間傳說由元代蒙古族人遺留下的美食。其用料十分講究,煮羊肉要用大茴、肉桂、蓽撥、良姜、胡椒、茴香、表鹽、草蔻、丁香等“十大調料”。過去曾有“寧說一盤糊餑,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諺,可見其受群眾歡迎的程度。
新疆:烤羊肉串
在1986年的春晚上,陳佩斯和朱時茂演的小品《烤羊肉串》使這種新疆風味小吃聲名鵲起,如今新疆烤羊肉串可謂是風靡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店鋪裡都可以問到它的濃香,不過要吃正宗的烤羊肉串還是要去新疆本地吃,這樣才根正苗紅,口味正宗。
內蒙古:哈達火燒
哈達火燒也叫槓子火燒,在內蒙古赤峰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它不怕冷凍、不怕擠壓、不怕發黴變質,方便攜帶,裝在車上,馱在馬背上都行,頗有草原民族的味道。
甘肅:蘭州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麵,同樣也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甘肅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它要求“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綠)和五黃(麵條黃亮)”現如今也已經與新疆烤羊肉串一樣風靡全國,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寧夏:燴羊雜碎
燴羊雜碎流行的回民風味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它是用羊的內臟、頭、蹄肉,經精細沖洗,加鮮原湯及佐料所燴成。一碗香味四溢、色澤鮮豔的羊雜碎,上面飄浮著一層油色,紅綠點綴其間。
7、西南地區
重慶:重慶小面
說到重慶,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麻辣火鍋、萬州烤魚、口水雞等美食,不過今天咱們的主題是小吃,所以還要數這更親民的重慶小面了。這麻辣辛香的口味,那叫一個爽!
貴州:遵義羊肉粉
貴州小吃以香辣著稱,遵義羊肉粉米粉雪白,拉香味濃,凡是來遵義品嚐過的人無不交口稱在。它用鮮羊肉熬湯,澆米粉,放羊肉片、調料而食。清香味鮮,滾燙辣香,湯清不濁,已有300餘年製作歷史。
雲南:昆明酸醃菜
雲南有句民謠:“昆明酸醃菜,雲南人最愛”,昆明酸醃菜是雲南人最喜愛的家常小吃和輔料之一。製法簡單易行,主要原料有青菜,主要輔料有辣椒、花椒、生薑等。酸度適口,飯前吃一點有助於開胃。
四川:鍋盔涼粉
巴蜀之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飲食習慣以香辣著稱,鍋盔涼粉是四川地區一種很常見的特色小吃。由三匯鍋盔包入黃荊涼粉製作而成的,三匯鍋盔共有三種,分別為牛肉鍋盔、鹽鍋盔和糖鍋盔。鍋盔兩份要現做現吃,不宜儲藏。
西藏:藏面
藏面是西藏傳統的一道小吃,一般一份臧面量不多,不容易吃飽,而且只有在茶館才有得賣,一般小攤上買不到。藏面乍吃起來味道有點怪,有一股夾生的感覺,其實這正是藏面的特點,因為藏面也是由小麥粉壓制而成的,西藏在六七千年前就開始種植春小麥,由於西藏海拔較高,不利於小麥的種植,所以小麥的質量不是很高,久而久之形成了藏面這獨特的味道。
總體上說,全國各地的小吃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北方偏向麵食和餃子為主,辛辣類的食品吃的比較少,而江南地區以各式點心為主,也帶有吃麵的習慣,口味上偏甜,清淡一些,西南地區及湖北湖南一帶,以善吃辛辣聞名。而西北地區則是羊肉類的小吃為主。小編還是覺得在吃的問題上,還是以合適為第一標準,就像餃子不是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