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春季吃野菜夏季吃山珍是很多農村山區的重要習俗,抓住春季的尾巴,媽媽又到田野裡找尋一種美味,它是客家人做一種小吃的必備食材。

圖中的新鮮野菜是艾草。春天吃艾團是客家人的一個重要習俗。只要有人在艾草又尖又嫩的時期挑食,不想錯過美味,艾草煮沸後的苦味就可以消除。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艾草的味道獨特,用帶有苦澀有異香形容它更為貼切,村裡的石臼是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做艾團的最好見證,就連老輩人也不知它是何時在那裡的。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用祖先儲存下的古老方法制作出來的小吃最具味道,搗爛的艾草加入糯米粉和食鹽,再次進過反覆的捶打食材就會變得細膩融合為一體。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當地人製作艾團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把艾草切碎加上糯米粉再手揉成團,另一個方法就是圖中的了,最地道好吃的當屬傳統工藝製作的。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艾草生於大部分山區,春季吃艾團似乎是約定成俗的習慣,如果沒有吃上總會覺得少點什麼,你們那裡的艾團又是怎麼做的呢?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從一根根的野菜到一個細膩的融合體,需要經過無數次的捶打才能歷練出來,把整團的艾團放在簸箕上開始製作,掰成一個小劑子捏成餅狀即可。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艾草的纖維又長又粗想要捏圓不是易事,小編也試著做了幾個卻不是那麼理想,不是那缺一塊就是這裡多出一塊,還是乖乖做簡易工作打打下手好了。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做好的艾團排成排放在簸箕上,馬上就可以入鍋油炸了,幾斤糯米粉配上一的艾草做的糰子剛好放滿整個簸箕,十幾分鍾就能全部炸熟出鍋。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出鍋後的艾團顏色深綠看起來十分有食慾,口感軟糯味道香濃的艾團老少皆宜,是客家人春季最喜歡吃得一道點心,吃過後讓人覺得念念不忘。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622 字。

轉載請註明: 路上的草又苦又澀,但牛不吃,農民們撿起來做點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