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胃是有記憶的
少時喜歡吃的食物,會留下烙印
許多年後也難以忘懷
而對柘城人來說,骨子裡的記憶
都在這些“小”菜裡……
柘城人的家鄉飯
民以食為天,世間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在柘城,現在慢慢在流行一種現象,很多人厭倦了大飯店裡的大魚大肉,開始試圖找尋曾經記憶力的菜餚!那些深藏在記憶中的味道——“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它們雖然粗獷貌不驚人,但味道醇正養人。正所謂返璞歸真,只有迴歸食材最原始最本真的狀態,才能品出人間至味。
糖蒜
一小碟解膩的糖蒜,是不少柘城人的心頭好。
在以前,這都是柘城人家家戶戶最常見的食物了。
糖蒜不僅吃起來爽口,還能夠起到去腥膩、避毒、消除紅腫和助消化的作用。大蒜本來吃多了容易上肝火,但大蒜泡醋不僅味減輕,即使陰虛火旺的人也可以吃一些。還有助於清除腸胃有毒物質,刺激胃腸粘膜,加速消化。
芝麻鹽
芝麻鹽,濃濃的鄉情味。就是將芝麻和鹽混在一起炒熟作成的調味食品,起源於皖北、豫東南一帶。
也可以用酒瓶子輾碎。
烙饃卷點芝麻鹽,人間美味!芝麻鹽口味十分的獨特,香中帶鹹味,十分的可口,不僅僅具有食用的價值,還有保健的療效。
滷麵條
走過很多條路,看過無數道風景,嚐遍了各地美食,卻唯有故鄉的滷麵條,最能溫暖我那思鄉懷舊的味蕾!
現在不少飯店裡都有滷麵條賣,品相比自己做的要好許多,然而自己做的卻總多出來一重味道,一碗滷麵條,濃濃地道的柘城味兒,配上幾粒蒜瓣,到哪也忘不。
面煎辣椒
又是一道很久很久沒吃的菜了,雖然簡單,但地道的柘城菜,曾經柘城媽媽幾乎都會做,鍋裡倒點油,面加水成糊,加上切好的尖椒放點鹽,擱油鍋來使勁炒,啥時候焦黃噴香就管啦,還有喜歡把面煎辣椒炒的有點熰,也就是有點糊,那樣吃更香..
小編喜歡吃用很辣的辣椒煎,常常吃的一身汗還會辣的直跺腳...
地鍋雞肉面片
很多人懷念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其實所謂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還是體現在家鄉美食上,而那道美食,肯定有大量的手工摻雜在裡面,比如雞肉面片。
講究的吃法,雞現殺,面片現擀,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醬豆子
關於醬,東方和西方永遠談不攏。西方的醬,果醬也好,蛋黃醬也好,辣椒醬也好,都缺少深度發酵的環節。而中國的醬,如果不生出複雜同時複合的菌群,是得不到一種叫“鮮”的味道的,那是各種氨基酸給味蕾帶來的幻覺。
真香!
醃菜鹹菜
過去在鄉下,
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醃菜的。
那會飯桌上沒啥“油水”,
醃菜是一年四季的主打菜。
現在經濟條件太好,
醃鹹菜做個過粥的小菜,
倒也是過年期間大魚大肉大油大葷後的享受選擇。
冬天基本上吃不上新鮮蔬菜。菜醃好後,炒上一碟子,就是全家的下飯菜了。
薺菜餃子
我永遠忘不了長輩說的一句話:“吃了薺菜,百蔬不鮮。”因此,從小到大,我對薺菜的那份感情始終如一,似乎,薺菜餃子在我的心裡,屬於鄉村最頂級的美食。
把薺菜放在開水鍋裡焯了一下,說的可以去掉薺菜的澀味,還可以去掉農藥殘留。焯過的薺菜,它們不再各顧各的長勢,而是親密地擠作一團,看著就讓人喜形於色。
把薺菜和買來的肉末混在一起剁碎,呈現在我面前的,就是如此這般的餃子餡了。它是那樣的翠綠,那樣讓人垂涎欲滴……
二十分鐘後,冒著熱氣的薺菜水餃端到了桌子上,聞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馨香,一口一個真過癮。
芝麻葉豆腐湯
說起芝麻葉豆腐湯,那絕對是咱柘城的特色小吃,塊兒不大不小、不嫩不老,鹹淡可口,色香味美,現在天氣比較冷,喝一碗身上暖暖呵呵呵,別提多舒服了!
各種蒸菜
從春天說起,麵條子棵、薺菜(薺菜珍貴,一般不蒸食。)、榆錢、槐花、瑾瑾菜等等。只要你願意尋找,擓一個籃子,拿一把鏟和小刀,儘管去暖風習習的大田地裡去,挖滿籃子太容易了。
夏天食材更多,春夏之交的蠶豆正該打頂,這樣成熟的蠶豆莢才碩大,蠶豆粒飽滿。摘下來的嫩蠶豆頂,清蒸最佳,摻上新蒜搗成的蒜泥,淋上點陳醋和麻油,那個美啊!洋槐花尤妙!
野菜就多了個去了,馬齒莧、莧菜、田間地頭等多不勝數。秋天,是蒸菜的黃金季節,南瓜頂很妙,金黃色的南瓜花捨不得蒸食;紅薯葉、紅薯梗、辣蘿蔔纓子、胡蘿蔔纓子、苤藍纓子,這些纓子,可以鹽漬,可以蒸食。辣蘿蔔、苤藍都可以切成細條蒸食。冬天最適宜蒸食芹菜葉,買來一大捆芹菜,葉子摘取蒸食,菜梗炒食、涼拌皆妙。
鍋臺兒上的美味—烤饃
在那個燒爐子燒地鍋的年代,牆根下的蜂窩煤和鍋臺兒上的烤饃片,總是讓人念念不忘。最常見的是烤白紅芋,外焦裡嫩,香香甜甜。還有烤饃,爐臺兒上烤幾個焦黃,再配點鹹菜一吃,那味道真香。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
柘城還有很多美食
篇幅有限,就不再列舉了
有的柘城味道,一生改變不了
以前天天吃,現在天天想
人間有味是清歡
城市,一直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如今,我們吃遍各種
高階餐廳、夜宵排擋、特色小吃
真正觸動味蕾的
卻不是山珍海味
而是魂牽夢縈的家鄉味道
在外打拼的柘城人
有沒有哪一刻特別想念柘城這些特色呢?
部分內容來自網路,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