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至吃麵看中國的麵食文化,你的家鄉夏至吃麵麼?

中國的民俗文化,從來都離不開飲食,不同的節氣、節日,總有與之相對的食物。夏至也不例外,俗話說:“冬至混沌夏至面”,在南方的許多地區都有夏至吃麵的習俗。

夏至之前,南方地區的新麥已經陸陸續續收割完成。夏至吃麵一方面是慶祝豐收,另一方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由於氣候的原因,越往北麥子成熟得越晚。中原地區在夏至前剛剛收完小麥,還能趕得及在夏至時嚐個鮮。但再往北走,夏至就是大家正農忙的時候了。

另外,北方地區普遍以麵食作為主食,基本上天天都在吃麵,也就沒有專門在夏至吃麵的習俗了。

北方面食

上文說了,北方的飲食以麵食為主。因此,北方的面最主要特徵就是管飽——碗大、鹹香。其中以北京的炸醬麵、陝西的油潑面以及蘭州的牛肉麵最具代表性。

炸醬麵

說起炸醬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炸醬麵了。其實追根溯源起來,炸醬麵起源於東北,是由滿族人帶入北京的。北京的炸醬麵最精髓的地方就在於“炸醬”中的“醬”字。既然起源東北,自然少不了東北的大醬。東北的黃豆煮起豆漿來都特別的香醇,做成豆瓣醬更是鹹香味美。

把肥瘦相間的肉末炒得香酥,加入上好的豆瓣醬、甜麵醬炒勻製成特色的炸醬,淋入煮好過了涼水的麵條,再碼上黃瓜、青豆、香椿、豆芽等菜碼。肉香中混著豆瓣的香味,還有甜麵醬提鮮,鹹香濃郁,又有菜碼的青脆的口感,清新爽口。如此爽口順滑的麵食,上至皇城根邊的達官貴人下至各大衚衕黎民百姓,在炎熱的夏季吃上這麼一碗,不僅飽腹而且解暑。

油潑面

北方的特色麵食中大多帶肉,陝西的油潑面以油代肉,潑出了別樣的風味。香醇的辣椒油包裹著勁道的寬面,單單是鮮亮的顏色,就讓人垂涎三尺。北方地區越往西走,日照時間越長,長時間的日照使得辣椒用來榨油時香而不辣。因此,不管是油潑面還是牛肉拉麵,辣香十足的紅油辣子 絕對是點睛之筆。

在《白鹿原》中,仙草作為白嘉軒媳婦的第一天就為眾人做了一頓油潑面,伴隨著“滋啦”一聲,滾燙的熱油潑在辣椒上,逼出了辣椒特殊的香味,混合著褲帶面的勁道和大瓣蒜的蒜香,白嘉軒吃地"吸溜吸溜",不亦樂乎……一旁的白秉徳老漢也吃的津津有味,接連頷首,便是對這位兒媳婦的首肯。可見在陝西做好一份油潑面如同在山東攤的一手好煎餅是一個女子的基本功。

牛肉麵

蘭州的牛肉麵一般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牛肉加上草果、薑片等十餘種佐料熬製的清湯,幾片切得極薄的白蘿蔔片,些許紅亮的辣椒油,一小捧翠綠的香菜碎,還有那一碗細細的黃亮的拉麵,幾片煮的軟爛的牛肉,共同組成了別具一格的西北滋味。

牛肉麵以勁道見長,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這裡的灰指的是蓬灰,這也是牛肉麵最不同於別處的地方。它之所以是黃亮的,是因為裡面加了蓬灰,這使得麵條更加的勁道爽口。

蘭州人喜歡將牛肉麵當做早飯來吃,隨著拉麵師傅將一塊和好的麵糰揪起,一拉,再拉……猛地在案板上一bia,代表著面已拉好,然後一個瀟灑的動作將麵條拋入湯鍋。三添涼水三滾起之後,煮好的麵條盛面師傅撈起,添蘿蔔片、撒蒜苗、加已經切好的熟牛肉片,最後兩勺高湯將碗添滿,於是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一塊案板上的生麵糰變成了食客面前香噴噴的牛肉麵。

南方面食

與北方的飲食不同,南方的飲食多以精緻著稱,麵食也不例外。南方的麵食多以湯麵為主,再配以講究的輔料,比如江淮地區的陽春麵、重慶的小面、廣東的竹升面等等。

陽春麵

陽春麵恐怕是各種古裝劇出場率最高的面了。陽春麵的名字極為好聽,很有中國古典的韻味,但這名字跟它本身的食材和做法沒有什麼關係。古時人們常把陰曆十月稱為小陽春,在江淮地區的俗語中,陽春就是“十”。而陽春麵通常是十文一碗,也就漸漸有了這樣一個名字。

陽春麵,又叫清湯光面。如果你以為它只是普通的清湯麵,那就大錯特錯了。南方飲食最大的特點就是精細,最為普通的食材,透過精細的烹飪也能迸發出別樣的滋味。陽春麵是以高湯作為湯底,配上白白的麵條,一個荷包蛋,幾點蔥花,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清淡卻不失鮮味。亦如江南的一貫風格,素靜卻不失風雅。

小面

不同於陽春麵的清湯,重慶的小面可以說是麻辣素面。作為重慶的代表麵食,辣椒絕對是少不了的。麻辣是重慶小面的靈魂,但調料絕不止辣椒一味,醬油、豬油、花椒麵、蔥花、榨菜、花生碎等十餘種調味料根據喜好調配,再放入煮好的麵條,衝入濃濃的骨湯,一碗香氣撲鼻的重慶小面就做好了。

在素面的基礎上,後來又演化出了豪華版的小面,可以加入蔬菜、牛肉雜醬、肥腸、排骨等澆頭,更加充實了小面的內涵。一碗小面的好壞全憑佐料的調配,澆頭的選擇,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的滋味。重慶小面如同重慶火鍋一樣,在心靈手巧的渝妹子手中衍生出了更多的味道。

竹升面

廣東的竹升面深諳廣東小吃的特點:份量不大,內容多多。竹升面又名雲吞撈麵,小小的一碗,裝下了入口滑嫩的雲吞,韌性十足的細面,還有用豬骨、大地魚、蝦子熬製上3個小時以上香醇的湯頭,鮮美無比,讓人回味無窮。

剛開始聽到這個面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跟悠然一樣由來,對名字的十分好奇。其實之所以叫竹升面,是因為它最初是用大竹竿壓面的:竹竿的一頭壓著麵糰,和麵師傅坐在另一頭,用腳一蹬一蹬,並且慢慢移動,使竹竿均勻地碾壓麵糰。廣東人比較講究彩頭說法——因為“竿”字在粵語中不吉利,而竹竿的一頭每壓一下面都會升起來,所以“竹升面”這個名字應運而生。而且“升”的含義更好,“升官”、“高升”都是好詞兒,想必在廣東人心中,這種面的名字也一樣“好吃”吧!

中原麵食

羊肉燴麵

提到中原的麵食,就不得不說到河南的羊肉燴麵了。河南地處中原,物產豐富,而且主食多以麵食為主,因此燴麵融合了南北方面食特點:大大的一碗寬面,勁道量足;葷素搭配的輔料,多樣豐富;羊肉和羊骨熬就的湯汁,濃郁白亮。

勁道麵條浸在濃郁的湯汁裡十分入味,湯中還加入了羊肉片、海帶絲、豆腐絲、鵪鶉蛋等,滿滿當當的一碗。當然還少不了幾瓣糖蒜和一小撮香菜作為小碟配菜,糖蒜去腥解膩,香菜按需填放。可以說羊肉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美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13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夏至吃麵看中國的麵食文化,你的家鄉夏至吃麵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