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米其林廚師把餐廳開到深山 吃一頓2000塊

由 巫馬言 釋出於 美食

來源: 自媒體

在臺灣南部的深山裡,

帥氣的原住民Alex開了一家人氣爆棚的私廚餐廳,

只在晚上營業,人均2000元人民幣,

深受城市裡貴婦們的喜愛,

想吃的話必須要預約,

最久得等上兩年。


Alex是少數民族魯凱族人,

曾在米其林二星餐廳掌廚,

2015年,他回到父親的家鄉開餐廳,

沒過多久,

就獲得“隱秘餐桌”(Secret Tables)的大獎,

成為亞洲最有故事的20家餐廳之一。



慢烤羊腿

他對食材的要求超級嚴格,堅持養豬要比別人多6個月,讓肉質更鮮美,有特定合作的漁場,堅持用家鄉山頭上長出來的各種香料。“我做的料理,不是義大利風味、法國風味,

而是屬於我們家鄉的故事。”

自述 Alex 編輯 白汶平



AKAME餐廳團隊就是Alex的家人

我是Alex,魯凱族人,做廚師22年了。2015年,我在臺灣南部屏東山上的霧臺鄉好茶村,開了一家餐廳“AKAME”——這是魯凱族語“烤”的意思。


好茶村是我爸的故鄉,從臺北市開車過來大概5小時,2009年這裡因為風災滅村,重建後大家就開始做點小生意。

在法國鄉村,很多餐廳就是開在山裡,有很好的食材、很好的料理、很好的體驗,我覺得我家鄉很美,應該也能有個地方,讓人能夠好好來感受。


餐廳是我們全家人一起做的,我是主廚、我表弟副廚,其他成員還有我老婆、老婆的妹妹、侄子,還有一個跟我認識很久的朋友。

家人經營餐廳和僱用員工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即使有摩擦,也一定是為了讓餐廳更好。


餐廳原本只有18個位置,後來我們加蓋包廂,但一共也只有28個位置。一週營業5天,每天有兩個用餐的時間段:晚上6點到8點45分、晚上9點到12點。真的有客人預定了2年,才終於吃上。

選單每天都會變,今天有什麼食材就做什麼菜,但一定是大家在外面吃不到的味道。我的餐廳從菜色、調味、空間、器物,都必須是屬於我家鄉的味道和故事。


炙烤嘉義黃牛沙朗

雞肝醬、紫蘇、米餅


東北角花枝

食材我從不進口,都是本土的食材,再加上原住民的香料。從這些出發,去研發菜色,通常我早上想一想,晚上就做出來了。


我們的山上有很多特別的香料,像是馬告,它也叫山胡椒,和一般黑胡椒很像,但吃起來多了一股香茅味、檸檬的酸甜味。

土當歸又稱山當歸,香氣更濃,有一股精油味,新鮮的葉子可以直接入菜增添香氣;刺蔥嚐起來就像蔥,但它葉子有辛香味,有點辣,可以去腥。

牛排的選材是臺灣牛,它肉質比較硬,通常不會拿來做牛排,但我們用熟成去軟化它的肉質,筋會讓口感吃起來比較有彈性。

我們只用炭烤的方式,把外皮烤熟,裡面是比較生的,然後用芥末味道的一些葉子去讓肉味轉化,吃起來的口感會是脆、然後軟、然後甜。


龍蝦是新鮮的臺東龍蝦,本身食材就很好,我不想再在上面加大蒜或是太重的調味,把龍蝦本身的鮮甜味蓋掉就很可惜了。


我用反覆爐烤的方式來料理,以高溫去烤,看看它的熟度再拿出來,不能烤得太乾,拿出來塗上香料製成的油後再放回去烤,這個步驟要重複個幾次,必須一直顧著爐火,注意熟度。

醬汁我用曬乾的玉米去油炸,讓玉米的甜味散發出來,加上蛋黃、茴香葉、茴香花、讓味道偏酸,塗在龍蝦上時味道慢慢釋放出來,讓味道是一層一層出來,細膩豐富。


我喜歡做開胃菜,它可以玩得很活潑。像現在是箭筍的季節,我們把它擺在石頭上做擺盤,感覺它就是從土地長出來的食物,跟土地的連結更緊密。

擺盤上顏色很鮮豔,因為我會用花點綴,但花對我來說不止是裝飾,它就是一個味道,像鹽、醋的功能一樣,有些花有酸味、有些甜味、有些帶著香氣,都是可以吃的。


甜點是大家都很喜歡的吉拿棒,沾的巧克力醬是屏東的巧克力品牌,最近還得了獎,店家只有生產65%、75%、85%的巧克力,但我覺得都不合適,反覆討論後,他們為我們特調了58%的巧克力,吃起來剛好。

餐廳裡的餐具、擺設,都是我去找我喜歡的職人、陶藝家訂做的,期間會經過多次修改和討論,用料理來告訴別人屬於我們家鄉的故事。



我家是做土木的,我高中唸的也是土木工程系,唸到一半我覺得沒興趣,還沒畢業就去餐廳工作,學習做料理。


Alex早期工作照

一開始做中餐、原住民傳統的風味餐也做過,後來學西餐、法餐,我曾經很疑惑,因為我是原住民,我做的是義大利菜、法國菜,但這真的有說服力嗎?讓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想要突破。


米其林二星餐廳Restaurant ANDRé團隊合影

2012年,我自告奮勇跟名廚江振誠說,我想要去他的餐廳Restaurant ANDRé學習,餐廳在新加坡,獲得米其林二星評鑑、世界50大餐廳中排行第二名,去的時候我34歲,是最老的實習生。

擦盤子、修剪花草、打打雜,從最基礎的事情開始做,這些都不是難事。最難的是溝通,因為大家平時說英語、出差說法語,我學過西餐,菜名多少聽得懂,剩下只能用猜的,從大家的動作去猜下一步要做什麼。


Restaurant ANDRé主廚江振誠(左)和Alex合影

做了3個月實習生後,我回到臺灣,我又跟江主廚說,這次能不能讓我轉正職,他說好,於是我又過去了,前前後後大概待了兩年,也讓我在各式料理手法中,找到一條回家的路:我想用我家鄉的食材去創作料理。

於是,我就回家了。


Alex和太太穿著魯凱族傳統服飾

在部落裡,牆上、地上到處都能看到圖騰,象徵著魯凱族部落,所以我的餐廳裡就比較低調,沒有太多民族裝飾,我本人就是原住民,我想也不需要用這些再去證明。


我的餐廳是我家人一起蓋的。我跟我爸說,我想要現代一點、開放式空間、很大的一個碳烤爐,結果真的實現了。

花是我老婆負責插的,我們很常用百合花,百合是魯凱族的象徵,代表純潔、尊貴。


早期原住民風味餐沒有什麼精不精緻的問題,大家看到食材就是煮湯、或者直接拿去烤,但總不能什麼都這麼單一嘛,我想要讓我們家鄉的食物更有特色。

我就結合一些我所學的各式料理模式,像熟成、油漬、風乾等,拆解舊食材,重新運用和搭配是我現在在研究的。


我每週至少有3天會親自去挑食材,生產者的心態很重要,如果他們跟我理念不同,我覺得就很難長期合作,所以我都會親自和這些源頭交流。

豬肉商已經和我配合快5年了,他們使用的黑豬肉,養殖期間長達15個月,一般豬肉商9個月就殺了,養殖時間長會讓脂肪堆積,會更好吃。


我挑食材很嚴格,比方說裡脊肉,我可能只要某個特定部位,但這個部位一頭豬隻能有一塊,那豬殺了其他部位沒人買怎麼辦?

所以我常跟老闆說,今天的豬有哪個部位是我上次沒用過的你就拿給我,從去做料理試試看,每個部位都試過,菜色才會多變。


買魚,我習慣去滿豐定置漁場,他們在海上定漁網,魚自己會游進來,所以每天會有哪些魚是無法預期的,你不可能跟老闆說我要什麼魚,請你幫我抓,那沒辦法,我曾經連去5天都沒買到我要的魚。


通常早上八點漁船會靠港,漁獲啪一聲卸下來時,大家就衝上去了,大概10分鐘被搶光定光,所以我去的時候幾乎沒有思考時間,有就快點搶。

最大的瓶頸就是食材種類不多,堅持用本土的東西難免會有些限制,但沒關係,我們可以讓它口味不同、料理方式不同,自然也能每天出不同的菜色給客人,我曾經就使用了26種香料去做一道菜。


我的家人和部落這裡的人都不太懂我在做什麼,很多人還是比較保守,覺得我開在深山裡真的有人會來吃嗎?也不理解食材明明和普通餐廳差不多,為什麼吃起來味道卻不一樣?

我的客人大部分來自大城市,有從臺北、臺中過來的,上海、香港的也有,還有從東京、巴黎千里迢迢跑過來的......

我的餐廳只開晚上,很多客人會抱怨為什麼早上不開。主要的原因是,我早上下山備料單程至少都要花1.5到2小時;另一個原因是,如果我的餐廳只開晚上,那就可以給部落裡其他的夥伴們機會,去接待客人。


客人吃飯時會搭配酒,下山不能開車,部落的村民是不是可以提供代駕或接送服務?客人如果過夜或早到,他們白天是不是有機會可以認識部落的手繪、小吃、文化?


料理,是我唯一可以傳承我家鄉文化的方式,這也是我最擅長的。傳承不一定是用很傳統的手法去做,加入一點變化,吸引到的就是不同的人。我只是開了一扇門,能不能走進來、敞開心胸去認識,就是客人的事了,但我至少讓他們踏進部落。

我做完料理,就會跟客人聊天,我老婆、我的家人也都會跟客人介紹料理和文化,關心客人從哪裡來、去了什麼地方玩、有沒有不懂的,彼此交流。


有些客人會說在這待了兩天、三天,這就是我想做的事,讓人好好地留在一個地方,好好地去感受當地文化,而不是透過網路、口耳相傳來定義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