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將“不朽之身”定義為“如同活人一般柔軟有彈性,不會腐爛”。聖女貝爾納黛特35歲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為聖徒之前,天主教會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遺體進行檢查。許多醫生、神父與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過程。貝爾納黛特·蘇畢胡的遺體並未腐朽,它逃過了肉身腐壞的自然規律。
如今,朝聖者湧到法國的訥韋爾,瞻仰安詳地躺在玻璃棺內的聖女遺容,親眼目睹她奇蹟般完美的容顏。她的故事也將許多現代科學家吸引到法國的訥韋爾,他們將對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遺體進行研究。睡美人“不朽之身”之謎能否被揭開?
聖女貝爾納黛特已經去世了126年,但至今她依然栩栩如生。
傑奎琳·泰勒,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郊外的芒特艾達學院喪葬服務教育教授。她除了從事喪葬服務教育,同時也是享譽國際的遺體修復與儲存專家。傑奎琳說:“在我對不朽之身的研究過程中,最讓人著迷的,就是聖女貝爾納黛特。她栩栩如生,是儲存最完好的不朽之身。”
聖女貝爾納黛特的秘密,遠遠超越肉眼所見的完美外表。傑奎琳要求保羅查閱一下文獻記錄。某些段落或許可以提供答案,但保羅查閱了文獻記錄後,睡美人秘密仍然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三次挖出遺體的報告中都說,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遺體儲存得相當完好。
在南安水頭埕邊村,記者見到了200多年前的古人——高姑娘。她們是一對姐妹,名叫“榜娘”和“瓜娘”。
就在“天下第一長橋”的五里橋西,南安市水頭鎮埕邊村裡,這對清代姐妹的肉身,被村人供奉在寺中。
村裡80歲的高泉宗老先生說,聽長輩說,兩位姑娘一心向佛,雖許人,但未出嫁,各自辭了婚事,並各自在20歲出頭的時候,不吃不喝,但飲茶水。死後,五臟六腑也未清除,直接塑像,或者由於被外表塑像密封的原因,未腐爛,兩百多年後還是宛如活人一樣的身骨。
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鄉,共有三座墓,分別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及其妻(辛追)、兒的墓。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發掘了馬王堆漢墓一號墓,此墓深達16米,內中棺槨的邊箱中塞滿大量的隨葬品,由文物上的文字可辨出此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夫人辛追墓。4月28日,考古人員開啟內棺材蓋,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兩千多年卻顯得十分新鮮的女屍:外形完整無缺,全身柔軟而有彈性,在往她體內注射防腐劑時,她的血管還能鼓起來。
除眼球突出,舌頭外吐等體表變形外,其他特徵完全像剛死的鮮屍。
正常情況下,屍體一般入土半月不到就會腐爛,為何這具屍體經過200多年的歷史卻完好無損?專家認為以下幾個原因可能是造成屍體不腐的原因:
安葬時進行了嚴格的藥物處理。蘇館長說,當時開啟棺木時,裡面五分之一全是中藥。後因見光見風而消失。現在知道的藥物就有麝香、冰片、木香、燈心草等。這些藥物起到了棺內殺菌、消毒、吸潮的作用。除此之外,屍體表面還塗了一層乳黃色蠟狀藥物,腰部最厚處達到3毫米。雖然周身薄厚不均,但已經形成了一個藥物蠟殼,既可殺死細菌、防止細菌入侵體內,又避免了體內水分的蒸發,起到屍體本身的殺菌、消毒、保溼、保鮮作用。
1972—1974年發掘的長沙馬王堆三座漢墓,是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貴文物和一具儲存完好的女屍。其中,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漢初髹漆業的最高水平;華麗輕柔的絲綢,展示了紡織技術的驚人成就;浪漫神奇的帛畫,敘述了神秘的天國幻想與永生渴望;翰墨飄香的帛書,傳承了先哲的學識與智慧;千年不朽的女屍,是人類防腐史上的奇蹟,被醫學界命名為“馬王堆屍”而成為同類屍體的學術專稱……湖南省博物館陳列展示的284件(組)文物,是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的精華,它將引領您穿越歷史時空,感悟漢代文明的神奇與瑰麗。
說起漢代馬王堆女屍,可能大家都有所耳聞,但如果要說安徽碭山2001年出土的清代女屍,可能很少有人瞭解。這具出土時面色紅潤、皮膚極富彈性、身著華麗官服、脖子上有兩道劍傷的傳奇女屍,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各種傳說紛至踏來,是乾隆皇帝的香妃?是一名戍邊將軍被殺的妻子?是乾隆下江南時曾經愛慕的一位女子?
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始稱“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現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出土時她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臺中,墓穴頂部覆蓋樹枝、蘆葦、側置羊角、草簍等。古屍身著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製的毛皮靴。髮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櫥窗裡的模特是一尊新娘模特,她身材高挑、亭亭玉立,手裡捧著大團玫瑰花,看起來來像真的一樣。外界人看來,也許會覺得她是富有的店主的模特招牌,但是奇瓦瓦城的當地人卻流傳著一種傳說,稱這個模特其實是前店主女兒的乾屍!。
奇瓦瓦城人說,這個模特被稱為帕斯卡拉小姐,是個傳奇人物。她集神秘與奇蹟於一身,好像影片中的“鬼娃新娘”一樣。她75年前開始立在這個櫥窗裡,當地電臺還專門編制了一曲手風琴民歌,主角就是她。
1992年,河北省香河縣的一個普通村莊發生了一起神秘事件:一位普通老人去世後身體發生了奇怪的變化。有人說老人修成神仙了,具有神秘的力量,還有人說老人睡著了,過段時間還會醒來。老人名叫周鳳臣,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去世時88歲。隨後的兩三年間,有眾多媒體相繼報道了這一事件。當時老人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能讓世人眾說紛紜?老人是不是真的還能醒來呢?
在我國考古界,很多地方曾經出土過古屍,1985年,在湖南的沅陵,曾經出土了一對元代夫婦屍體,當時出土的時候,兩個人的面目栩栩如生,肌肉還有彈性,但是出土以後接觸到空氣,屍體就發生了一些變化。醫務人員對女屍進行解剖發現,在女屍的腹腔裡有竟然有大量的水銀。湖南沅陵衛生學校何敏:原來皮膚還有彈性,一下這個皮膚好像顏色都變烏黑了,結果就把這個腹腔開啟一看,大量的水銀就流出來了。大約有2500CC的水銀,當時我們看到滿腹腔都是水銀,但是她的腸道,腸胃還是比較完好的。
說到樓蘭就不得不說羅布泊。從考古推測的時斷時續的歷史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探險事故,羅布泊-樓蘭一線留下了太多的故事。這是個神秘與恐怖的地帶。
中國三大不腐女屍 乾隆情人美貌依舊
從明朝沈萬山的水底墓到湘南之地山壁懸棺,考古史上有太多無法解釋的,墓葬之謎。更別說更多的無頭屍,大墓葬群的墓主人等等。而那些被挖掘出徒而又神秘叵測的女屍不腐案,更是讓我們對墓葬的神秘津津樂道。
馬王堆不腐女屍辛追——來自大漢時期的謎
說道馬王堆,還得說說瀏陽河。因為馬王堆的墓葬就是在瀏陽河的流途帶中一處高起土丘中發掘的。辛追女屍一經出土就震驚了考古界,當時,在考古現場展現在他們眼前的女屍猶如剛死不久,擁有一副相貌猶存的面容,甚至可以看到肌膚表層下的血管。
那麼為什麼辛追的屍體不腐呢?
考古學家從環境條件給出了分析:辛追墓葬一號墓穴與其它兩座墓穴的內部狀況進行了詳細比較,他們發現:一號墓穴墓坑的長寬遠遠超過了二號墓穴和三號墓穴,其墓底和槨室被木炭與白膏泥填滿,最大程度地阻隔了水分的傳入與空氣的流通、細菌的侵入,使一號墓穴完全處於一個封閉的狀態,因此避免了屍體的腐朽。
但全國各地的考古愛好者依然覺得空氣阻隔並不是女屍不腐的唯一原因,他們從各個角度進行了仔細的思考。
後來考古學家的一些發現似乎也印證著這些猜疑,古考古學在辛追的棺槨內發現了一種紅色的液體,化驗裝置給出的結論是這種紅色的液體含有麝香、冰片、絲草等大量的中藥,此外更重要的是裡面含著砷(砒霜)和水銀,大家都知道,水印是具有絕對防腐作用的物質,也能起到殺菌的作用,而砷則能夠殺死活性菌,或許這能解釋屍體不腐爛的原因。
可是這種觀點依然收到了人們的否定,起碼不是墓葬的防腐技術。因為在漢代,丹藥文化猖獗,辛追或許是其中追崇丹藥長壽的一員,而當時用水印和砷做丹藥是一種常見的方法。要想得出最終的肯定結論,恐怕時間要回到漢朝辛追下葬時才能解開吧。
肌膚黑灰,半乾半溼——明朝不腐女屍
安徽臨泉古呂屬地在2003年發掘出了不腐女屍,屍體呈黑灰色,處於半乾半溼的狀態,肌肉組織十分鬆弛。
經考古學家對一同出土文物的研究,發現這具女屍是在明朝下葬,距今已經有數百年。結合歷史因素判斷,姜寨中學所在地是一座墳地,曾經是明代的大型家族墓葬群,據此推測女屍的隸屬年代應該是明朝。
棺材成為這具女屍不腐的重要原因。柏樹質地,以及底部的紅色硃砂顆粒,成為大多數人認可的不服腐之謎的答案。而另一種反向觀點就比較奇怪了,根據記載用柏樹作為棺材是“崇尚生殖”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位女性生前可能沒有生育能力,不腐之謎再次撲朔迷離。
不腐女屍驚天美貌疑為乾隆情人
十幾年前的2001年3月24日,安徽碭山一處亂墳崗出土了一具特別的女屍。說她特別,因為他的屍體不但沒有腐爛,還能看到她白皙的皮膚!
從之後考古學家對當地老人的探訪得知:這個亂墳崗從未見有人來這裡燒紙、祭祀等,不過引起注意的是時間回到民國時期,這裡有過兩座雕工精細的大石碑的基座。墓碑是有的但是因為年久失修又遭遇人為破壞,字跡斑駁,已經無法辨別相關文字,考古學家只能根據女屍身體上的特徵以及對當地歷史的研究,給出了三個可能性的答案:
根據女屍脖子上的劍痕猜測此女是當時一位武官的夫人;根據女屍的香味、脊椎尾端的肉瘤以及身上穿著的服飾推斷此女是乾隆的妃子香妃;
香妃是真是假難以辨別
根據當地文獻記載猜測此女是乾隆南巡時喜歡上的一個女子。不過這到底是真是假,實在難以辨別,不過古代的安徽屬於東吳地帶,也算有點靠譜的推測。
清皇陵中最神奇的三具女屍
清朝是個不幸的王朝,前五十年忙國家統一,後六十年忙對外屈膝,看似平靜的中間一百多年也爆發了讓全國人口銳減一億的白蓮教大起義。
所有這些都因為清朝是個馬虎的王朝,治國如此,修建皇陵亦如此。
清朝皇陵的堅固性和安全性大概是所有朝代中最差的,除了慈禧的定陵和乾隆的裕陵外,其他的皇陵都是普通的毛賊挖開的。
與此相對,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在新中國政府的主持下,挖了一年多才最終開啟。
不過,清皇室最馬虎的還是對屍體的防腐,一般在皇帝下葬之前,先逝的后妃會先被放進地宮。在地宮最終封掩前,石門不關,墓道口也不封,皇帝一天不入葬,對屍體儲存極具殺傷力的空氣就那麼自由進出著,所以清朝的帝、後、妃屍體在地宮封掩前多半就已經腐爛了,用一句概括的話就是腐爛是他們的常態,完整是他們的變態。
這在後來的事實中得到了驗證,乾隆、同治、康熙等等皇帝的墓被盜時,盜墓者看到的都是一堆白骨。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清皇陵中有三具女屍就儲存得很完整,個個如同睡著了一樣和活人沒什麼兩樣,而且每個都有十分特別之處,稱得上非常的變態。
第一個要說的是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1857-1875)。清朝皇后中有好幾個出身蒙古族,因為滿族統治者從來沒有信任過漢人,他們像防駭客一樣防了漢人二百多年直至滅亡。但是面對這麼大一個國家,單憑滿族的實力是不夠的,於是,蒙古族就成了他們所一直信賴的左膀右臂。
有清一朝,滿人是皇帝,蒙古人就是親王,滿人是皇后的老公,蒙古人就是皇帝的老婆,這種關係就像滿人是東家,蒙古人是管家。
這位阿魯特氏嫁入皇室就是這項國策的延續,她出身蒙古正蘭旗,父親是大狀元,戶部尚書崇綺。
自從她嫁入愛新覺羅氏的那天起,她就與慈禧結下了樑子,而且還是鋼筋的。
第一,她是慈安皇太后提出的候選人,第二她是“辛酉政變”中被賜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第三,她很不聽慈禧的話。所以慈禧視之若仇人,經常沒事找茬欺負她,同治死後不滿百日,她憤然自殺於儲秀宮,1879年與同治帝同葬於惠陵。
但想不到,這麼剛烈的女人身前未能好死,死後也未能安寧。惠陵是在同治帝死後才開始營建,僅花三年時間,但耗資同樣巨大,共花白銀436萬兩。
惠陵前後被盜三次,最早的一次是1945年,後兩次分別是1946年、1948年,系同一夥匪兵所為(把惠陵當自家銀行了)。這夥盜墓賊剝光阿魯特氏的衣服,尋找寶物,最後不死心,又剖開她的肚子。原來傳說阿特魯氏是吞金自殺,遂引起盜墓賊尋寶邪念。
後來有民國政府調查人員進入惠陵地宮後看到,阿魯特氏的屍體被扔在地宮的東南角,腸子淌在外,雙目微閉,面容完好。整個屍體尚未失水、萎縮,肌肉富有彈性,關節可以正常轉動。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屍體未發現做過任何防腐處理,卻儲存的和做過嚴格防腐措施的慈禧屍體一樣完好,實在是怪事一件。
第二個就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了。從出版的多種考古、盜墓作品中都能看到慈禧定陵開啟時的類似文字描述:
只見一個雙目微合,面龐如生的女人,身穿華貴富麗的壽衣,頭戴九龍戲珠的鳳冠,靜靜地仰躺在棺槨內,青絲如墨,顴額隆茸。
一生強勢的慈禧屍體保持完好並不奇怪,據盜墓的孫殿英口述,起關鍵作用的是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這顆寶珠百步之外可見寒光,更神奇的珠子可以分成兩半,分開後就一點光都沒了。不過,這顆夜明珠孫殿英自己也沒留下,為了躲避法律制裁,他最終送給了宋美齡,宋美齡又縫在了自己鞋上。
第三個也與孫殿英有關,她是乾隆帝的妻子、嘉慶帝的生母孝賢皇后。1928年7月,孫殿英盜掘了裕陵、慈禧陵之後,被馮玉祥攆到天津的末代皇帝溥儀先是向民國政府抗議,結果民國政府愛理不理,溥儀只好派出遺臣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到東陵進行善後處理,將丟擲的遺骨重新進行了簡單殮葬。
當他們清理裕陵地宮時,在棺床西邊的兩棺之間發現了一具奇異的女屍:她身穿黃色龍袍,皮肉完好無損,絲毫沒有腐爛。兩腮和嘴下多皺紋,牙齒沒有完全脫落,面目如生,笑容可掬,年齡約在50歲左右。
裕陵地宮共葬5位女姓,這具女屍是哪一位呢?據年齡推斷,最有可能的就是孝儀皇后,她是嘉慶帝生母,死於乾隆四十年,卒年49歲。但是,為什麼同葬一個地宮,有比她早葬的,有比她晚葬的,其他四具女屍都已腐爛,只有她的屍體不腐爛?這件奇怪的事到現在也無法找到答案。
中國十大活菩薩:死後肉身竟千年不腐
在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有望實現圓寂之後肉身不壞。佛教用語將肉身不壞的軀體稱為“全身舍利”,就是僧尼圓寂之後,身體經過多年不但未見腐朽潰爛,而且栩栩如生。能達到肉身不壞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修為所以夠,因此肉身不壞的僧尼被尊稱為“肉身菩薩”。
一、 慈航菩薩
慈航法師(1893—1954),俗名艾繼榮,閩北人,17歲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後追隨太虛大師,於全國各地巡迴弘法,後訪南洋,宣傳抗日國策;晚年駐錫於臺灣,創辦“臺灣佛學院”,開創臺灣僧伽教育,收留大陸到臺青年僧人,1949年,受誣告以“匪諜罪”被臺灣有關方面逮捕入獄。
1954年在關房中示寂,寂後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後開缸檢視,面呈紫色,全身完好。目前,慈航菩薩金身供奉於臺灣彌勒內院。
檢閱慈航法師的一生,堪稱為僧者之表率。他念佛不忘救國,在國難當頭之際宣傳抗日國策;他奮力護佑青年僧人,成就了今天台灣佛教的興盛局面;他最早實踐臺灣“人間佛教”思想,光大了佛教思想在臺灣世俗社會的影響;他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尊肉身菩薩,闡釋了“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的佛教理想。
二、仁義師太
仁義師太(1911—1995),釋仁義,俗名姜素敏,東北人。1940年奔赴五臺山,在顯通寺出家,取法名仁義。出家後一心向道,潛心修持,深入經藏,農禪並重。1995年初冬,仁義師太自知塵緣將盡,法身漸肥,便對一直侍隨在身邊的思尚法師說:“我就要去了。我死了以後,不要火化,要給我坐缸儲存。”
1999年1月2日,對九華山通慧禪林來說,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這天下午3時,住持比丘尼思尚法師小心奕奕地開啟仁義老師太的坐缸,見圓寂已三年零兩個月的師父穩穩地端坐在缸裡。黑白相間的頭髮長出寸餘,牙齒完好,皮膚毛孔清晰,裝缸時穿的衣服緊緊地貼在身上。
思尚法師十分小心地剪去裹在仁義老師太身上的厚厚的衣服,見老師太身體幹縮,體膚完好,長長的指甲結實地長在指頭上。摸摸老師太的身體,腰間和臀部還有彈性。 更令人驚奇的是,老師太的女性特徵已無痕跡。乳房消失,胸部平整,下身長合無痕。當初入缸時平放在腿上十指相向的手印已有變化,右手稍有提高,且拇指與食指相抵,作捻針狀。
從佛教史上看,修成肉身的比丘已是十分罕見,而比丘尼修成“肉身菩薩”者,古今中外佛教界尚無記載。真正稀有,仁義肉身菩薩。
三、惠能菩薩
惠能法師(638—713),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得傳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這一傳說許多人都聽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禪詩正是惠能大師的傳世傑作。關於釋惠能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大多與禪理相關。
四、地藏菩薩
釋地藏(630—729),生於新羅國王族,俗姓金,號喬覺。唐高宗永徽四年出家後,即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至九華山,得閔公地建大道場。開元十六年圓寂,時年九十九歲,其屍坐於函中。
三年後開將入塔,顏貌如生。舉起則動骨節,若撼金鎖。喬覺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遂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所配殿宇稱“肉身殿”。
五、海玉菩薩
釋海玉(1497—1623),住九華山山洞一百年整,未下山,未見人,未帶徒弟,直至一百二十六歲,九月十四日上午,他把自己一百年曆史寫好,放在身邊,就圓寂了。
待至明朝未崇禎三年,派兵部尚書王大人來九華山敬香,到東南第一山,當晚山頭放光,一道白光照到東南山上的塔墓,東南方山上塔墓也放一道光,兩光對照,兵部尚書連夜帶人上山,此山無路無廟宇,只尋得山洞有一老人,已經坐化了。
遺體是乾肉之身,兵部尚書檢查遺物都已腐爛,但肉體還是原樣,只是幹了,發現旁有所書血經和身世自傳,方知離坐化時間已經有三年又九個月。
六、德清菩薩
釋德清(1546-1623),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以號行,全椒(今屬安徽)人。少入江寧(今江蘇南京)報恩寺,十九歲圓戒,師從無極法師,又從雲谷參禪苦修。後雲遊四方。得皇太后所賜《大藏經》及布金,建海印寺,任住持。
七、釋海慶
釋海慶(1909—1991),祖籍河南省泌陽,十八歲出家,1987年到河南省社旗縣來佛寺常住。1989年在白馬寺受菩薩戒。1991年圓寂,住世七十九年,僧臘六十一。同修寺僧將其裝缸入殮,葬於寺產之地。1997年秋,遣骨送回祖地入塔。
八、 釋隱蓮
釋隱蓮(1903—1997),1946年至湖南南嶽,定居永豐參禪悟道。1997年農曆十一月初五日圓寂,法體安放在一普通的棺材內,未經任何防腐處理,即存放在塔內。經三年又五個月開棺,見面目如生,肉身完好,肌體有彈性,四肢靈活,終修成肉身菩薩。
九、大興菩薩
大興菩薩(1894-1985),字了維,1931年於南京出家,1958年至九華山雙溪寺,1985年2月17日零時5分,口誦“阿彌陀佛”數聲,吉祥臥笑西歸,年九十一。圓寂七日後,盤坐裝缸,後置於新建圓形磚塔內。
十、妙智菩薩
妙智菩薩釋妙智(1888—2003),祖籍福州,1937年,在漳州龍海浮宮鎮鸛石巖寺剃度出家,二十世紀30年代末在福州鼓山湧泉寺;1996年住持於漳浦縣烏石巖紫薇寺、興教寺;1999年經弟子釋法光叩請,常住漳州龍文區香光念佛堂。
古代和尚成為肉身舍利的三個階段
佛教之中有肉身不壞的傳統,在佛教中,死後不壞的肉身不叫木乃伊,而叫肉身舍利,其實就是木乃伊的一種。一般認為,肉身舍利是得道高僧修行的結果。因此,能夠成為肉身舍利,往往都是修行者的渴望,也是信徒們頂禮膜拜的物件,好像真的有什麼精神力量,可以保護高僧死後肉體永在。
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對此展開了一場科學研究,終於搞清了肉身不壞的真正原因。日本佛教的肉身舍利很有特點,它不像埃及的木乃伊,死後將內臟等都去除,然後塗抹防腐劑;也不像中國的漢代古墓,用木炭、石灰等特殊材料保護棺槨;日本古代僧人的肉身舍利,大腦、內臟俱全,死亡後只在一般泥土墓穴中,沒有像馬王堆漢墓那樣的複雜處理;也沒有嚴寒、乾熱地區的特殊條件。它就是一個人死後,身體沒有腐爛,在自然條件下儲存了好幾百年,這樣的僧人肉身舍利,目前在日本有四具。
日本這四具肉身舍利出自日本的一個佛教宗派,真言宗,真言宗的創始人空海大師,1000多年前來到中國。在中國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空海回到了日本,創立了真言宗,空海大師回日本之後,最為特別的一件事情,就是設計了一套成為肉身舍利的苦修方法。這套苦修方法,前後共需十年時間。立志修成肉身舍利的僧人,要完成三個步驟。
第一個階段大約三年多,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主動捱餓。我們知道,僧人都吃素,然而,立志成為肉身舍利的僧人,連五穀雜糧都不能吃。在這第一個階段,他們只能吃松針,以及森林裡自然長成的堅果和種子。也許松子還比較好吃,但三年多的時間全部吃這個,也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情。在這個階段,苦修者還必須每天鍛鍊,兩者的共同目的是,讓身體裡的脂肪大量消耗掉,肌肉也減少到最低限度。
第二個階段同樣延續三年多,在這一階段,連松子和松針都不能吃,只能吃松樹皮和樹根,不知道誰能受得了。這一階段的苦修僧人,以長期打坐代替了鍛鍊。目的是將身體的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減少能量消耗,以適應松樹皮、樹根之類的幾乎沒有營養的食物。這類苦修,幾乎使每個人都變得骨瘦如柴。其實,這是一種慢性自殺,它不同於絕食。絕食會導致人突然死亡,但是,長期捱餓,逐步加大捱餓程度的苦修方式,為日後成為肉身舍利,創造了先決條件。最大限度地減少肌肉和脂肪,就等於減少了死後屍體腐爛的可能性。
第三個階段比較複雜。苦修僧人即將進入死亡,但在死亡之前,他們還有一些特殊的經歷。比方說,他們要喝用漆樹汁做成的茶水,這種東西差不多像毒藥,它會造成出汗、嘔吐、排尿,對於有些人還會有嚴重過敏反應。這一結果造成苦修者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而且,漆樹茶的某些成分留在體內,還可以防止死後蛆蟲、螻蟻等生物的吞噬。
立志成為肉身舍利的苦修僧人,最後真正踏上死亡之路,他們進入到一個很小的地下墓穴,只夠一個人在裡面盤腿打坐。最初的時候,這個墓穴要留一根管子與外界相通,目的是讓裡面的僧人能夠呼吸,不要立即死掉。僧人手裡會有一個鈴鐺,用鈴鐺的聲音告訴外面的人,自己是否還活著。
幾天或十幾天之後,鈴鐺聲音沒有了,確認僧人已經死亡,外面的人將管子去掉,將墓穴徹底封閉。大約要封閉三年左右,三個階段加起來共十年,再將墓穴挖開,有的僧人確實就這樣成為了肉身舍利。而更多的人已經腐爛,即使經歷了十年的修煉,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做到位,也將功虧一簣。
在今天看來,這種成為肉身舍利的過程完全就是有技巧地慢性自殺,其最後的階段就是自願活埋。隨著日本現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協助他人自殺也被定為犯罪行為,因此,成為肉身舍利的苦修方法已經不被法律所允許。
那些成為肉身舍利的僧人,在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系列複雜的死亡準備,他們活著的目的,似乎就是死亡。死亡的目的就是成為木乃伊,埃及木乃伊在人死之後的加工過程,被他們在活著的時候,運用到自己身上。人們對這些肉身舍利的頂禮膜拜,其實與他們是否得道無關。但是,這些人確實具有常人所沒有的超強毅力。
由於空海大師創造的這一系列奇特的肉身舍利修煉方法,具有明顯的日本當地特徵,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成分,是他從中國學來的。
90年不腐 列寧遺體氣色竟然越來越好
據國外媒體報道,雖然已經去世了90年,但列寧遺體的氣色看上去甚至比他剛去世的時候還好。這主要歸功於屍體防腐師,因為他們找到了保持列寧遺體外觀的方法。
在將近100年的時間裡,列寧遺體的防腐技術被不斷最佳化,防腐師甚至認為他們進行的屍體防腐研究有助於很多實際醫藥應用。一直以來,這項稍微有點恐怖的工作由俄羅斯“列寧墓小組”負責,最多的時候,組裡有200名科學家。
根據Jeremy Hsu在《科學美國人》對列寧遺體的細節報道,相比生物組織,俄羅斯人更傾向於保持列寧遺體的形狀、重量、色澤和彈性。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社會人類學教授Alexei Yurchak則告訴Hsu:“為了達到這種目的,他們不得不用塑膠和其它材料替代部分皮膚和肌肉。這使得列寧遺體和之前的人類遺體(木乃伊等)差別很大。”
關於列寧遺體,Alexei Yurchak不僅在《代表》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還出版了《沒有永遠:最後的蘇聯記憶》這本書,書的英文名為《Everything Was Forever, until It Was No More: The Last Soviet Generation》。在書中,Yurchak描述了科學家通常用來處理列寧面部真菌汙點的輕度漂白方法。而列寧臉頰上曾經出現的一個真菌汙點,差點讓很多屍體防腐工作者丟掉了性命。
最終成功消除了列寧面頰真菌汙點的科學家Ilya Zbarsky這樣告訴《猶太世界評論》:“他們真的可能處死我們。我和小組的其他科學家當時都很恐懼,就如同蘇聯的其他普通人。”
蘇聯解體後,列寧的遺體也一直在莫斯科紅場展覽。但今年,俄羅斯官方關閉了列寧墓,以便科學家做好準備工作,在列寧的145週年誕辰(4月22日)重新公開展出。
現在,工作人員每週都會使用精密儀器檢測列寧遺體皮膚的溼度、色澤和輪廓,以尋找脫水徵兆。每兩年,列寧遺體會在甘油和乙酸鉀中浸泡30天。據科學家介紹,這種方法可以讓屍體儲存幾百年。
儘管列寧遺體的血液、體液和內臟都被替換了,但眉毛和鬍子是列寧自己的。此外,一種由石蠟、甘油和胡蘿蔔素組成的材料也替換掉了列寧的絕大部分皮膚。
根據《科學美國人》,屍體防腐使用的某些技術確實有實際的醫學應用。比如說,在屍體防腐使用的一種技術的激發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在器官移植手術中讓血液一直流過移植腎臟的技術。
列寧於1924年去世,享年53歲。當時,在斯大林的指示下,列寧的遺體被儲存下來進行公共展覽。只有二戰時期為了保護遺體,才暫停了展覽。
而到了2012年,俄羅斯差點就做出了安葬列寧遺體的歷史性決定。俄羅斯前文化部長弗拉基米爾·梅金斯基就認為:在列寧去世88年後還不能將他安葬非常荒謬。他呼籲人們應當尊重列寧的遺願,將他安葬在普通墓地。梅金斯基還說:“我們的生活也許會因此出現好的變化。”但總統普京一直在推延安葬列寧的決定,他認為在很多老一代俄羅斯人的心中,列寧仍然是一個偉大象徵。
趙匡胤死後百年屍體噴毒之謎
要說的故事,我在《中國人盜墓史》中寫過,事發宋末元初。當時有個朱姓盜墓賊,動起了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永昌陵的主意,結果盜是盜成了,但最後命也丟了。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先說點背景吧。
中原一帶,自古就是盜墓事件的高發區域,在宋末,因為曾發生了兒皇帝劉豫和金人盜掘北宋皇陵的事情,讓盜墓賊的更大了,當時河南境內的“官盜”、“民盜”四起,盜墓之風十分嚴重。農民盜墓,如同翻地種莊稼一般隨意,“群盜多蚊虻”、“白骨下縱橫”、“田豎鞭髑髏”,五代詩人顏胄筆下的北邙山上盜墓一片繁忙景象,重現於河洛。
圖為古代盜墓者
“朱漆臉”盜趙匡胤永昌陵的事情,就發生金人和劉豫盜陵之後。那麼具體情況又是如何?下面為您揭曉...
過去河南民間有個順口溜,“回郭的白菜,孟津的梨,洛陽盛產盜墓賊”。其實,不只在洛陽,在開封、在安陽,盜墓賊都多,家在鞏義附近的朱姓盜墓賊,便出身於一個盜墓世家,身邊跟著一班盜墓兄弟,圈內稱之為“朱老大”。
朱老大怎麼想起了盜趙匡胤的陵,這裡有一個故事。原來,朱老大的鄰居曾是北宋皇的陵使,有一次鄰居在朱老大面前說起來了永昌陵,說趙匡胤隨葬的玉帶還在陵中。金兵盜陵時,也不知不懂,還是粗心,沒有盜走趙匡胤腰上的玉帶。
此玉帶是件主貴寶物,來歷不凡,據說是趙匡胤從後周皇帝那裡接受的,上鑲七七四十九顆夜明珠,七七四十九粒大鑽石,七七四十九片翡翠。趙匡胤臨死前曾留下遺囑,表示國家初建,百廢待舉,表示葬事從簡,不要厚葬,但這隻玉帶還是隨葬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朱老大暗自打定主意,想把趙匡胤腰上那根玉帶弄到手。一天夜裡,朱老大瞞著同夥,一個人偷偷來到了永昌陵。其時的永昌陵早已無守陵人,成了荒冢。朱老大沒費多大勁兒,就從側面挖出了一條通往永昌陵地宮的盜洞。
地宮很深,進洞前,朱老大往洞內放了一根足夠到底的繩子,繩子上頭拴在陵旁的一棵大樹上,這才鑽進了地宮。為什麼要放根繩子下去?是有經驗的盜墓賊都會做的,一是可以把寶物系在繩了拖上來,二是也方便自己上下,不至於一個人因為爬上不來,而死在地宮內。
進入地宮,朱老大點亮了隨身帶的小皮燈。地宮很大,正中擺著朱匡胤的金漆大棺材。沒有猶豫,朱老大便撬開了棺蓋。舉燈一照,發現躺在棺內的趙匡胤屍體竟然尚未腐爛,和睡著一點樣。朱老大雖然看到過很多殭屍,但仍吃了一驚,要知道此時距趙匡胤下葬已有三百多年了。
圖為趙匡胤陵墓所在
朱老大畢竟是吃盜墓這碗飯的,他知道殭屍只能嚇人,卻不會吃人。惡從膽邊生,立即伸手,想拉下趙匡胤腰上那件玉帶。但趙匡胤生前是個大個子,怎麼也拉不下來。一個人在地宮,又沒有幫手,怎麼辦?在外人看來這可能是難事,但在盜墓賊眼裡,這很簡單,也很好辦。
朱老大稍一用勁,趙匡胤的屍身就起來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這時候發生了,趙匡胤的嘴裡突然嘩地噴出一股黑色黏液,正好噴到朱老大的臉上。
盜墓者在盜墓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恐怖的怪事發生,如開啟古墓後發現死了幾百年的人,身體不僅沒有腐爛,臉色還鮮活如生;或者他們正在投入地收集墓中的珍寶時,屍首突然坐了起來;再或者在挪動屍體的時候,屍體的口中突然噴出黏液。宋末元初時,有個盜墓賊在挪動趙匡胤屍首時,就被噴了一臉的黏液,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宋朝的盜墓賊中,有一個叫“朱漆臉”的人,臉上覆蓋著一層黑漆。說到這層黑漆的來歷,還與死去的趙匡胤有關。
北宋被滅後,北宋皇陵從此無專人看管,在金國扶植下成立的“大齊”偽皇帝劉豫寡廉鮮恥,竟然成立“淘沙官”,大肆毀壞北宋皇陵,盜取財物。上行下效,連皇帝都盜墓,民間的盜墓者也跟著趁火打劫,朱老大就是這些盜墓賊中的一個。
朱老大與永昌陵陵使的後人是鄰居,無意中聽到這人說起隨趙匡胤葬下的有一條非常貴重的玉帶。這條玉帶是趙匡胤從後周皇帝那裡得來的,上面鑲有七七四十九顆夜明珠、七七四十九粒大鑽石、七七四十九片翡翠,堪稱稀世國寶。金兵盜陵時,因不知其珍貴,並沒有將這條玉帶盜走,依舊留在陵中趙匡胤的腰上。
圖為趙匡胤陵墓所在
朱老大出自盜墓世家,自己本身也以盜墓為生,聽了墓使後人的話,立馬就打起了玉帶的主意。
一天晚上,朱老大瞞著他人,一個人偷偷來到了永昌陵。當時的永昌陵,早就被金人損壞得不像樣了,朱老大很容易就找到了趙匡胤的棺木,一看,趙匡胤的腰上果然有一條玉帶,朱老大就伸手去拉玉帶。
趙匡胤雖然死了一百多年,但由於屍首曾做過防腐處理,還如剛死不久一樣,將玉帶牢牢壓在身下。這次朱老大是一個人來的,沒有帶幫手,只好找來一根繩子,一頭套在趙匡胤的脖子上,另一邊套在自己身上,試圖將趙匡胤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