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戰爭史上動物“助戰”趣聞:火牛陣大破燕軍
導讀: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有許多關於“動物助戰”的事例。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國家利用一些動物的特性,在研究、訓練動物兵,以適應越來越複雜的現代戰爭。現將歷史上的一些動物助戰的幾則事例作簡音介紹,以饗讀者。
在二戰時期,美軍將蝙蝠打包在一個箱子裡,並在它們身上安裝小型的引爆裝置,投落在日本上空。
火牛陣大破燕軍
戰國時,燕國名將樂毅率領秦、楚、燕、趙、魏五國士兵攻打齊國,勢如破竹,接連攻下70多座城池,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危在旦夕。即墨城守將田單,足智多謀,他先用計離間燕王,逼走樂毅,然後伺機反攻。他收集了全城1000多頭牛,在每頭牛身上都披以赤色絲綢,上面畫著五彩龍紋;牛角上縛有鋒利的尖刀,牛尾上捆著浸滿油脂的蘆葦。再挑5000名身強力壯計程車兵組成一支敢死隊,裝扮成神仙鬼怪模樣。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開啟洞門,點燃牛尾上的蘆葦,牛群受驚衝出,奔向燕軍陣地。1000多頭被火灼痛的牛群在敵營中瘋狂亂撞,敵軍非死即傷。5000名“神怪”也奮勇衝殺,燕軍被嚇得魂飛魄散,慌忙逃跑。田單乘勝率兵追擊,收復了全部失地。
蜜蜂攻城打頭陣
公元11世紀,英國軍隊在奉命攻打耶路撒冷古城聖讓達克時,曾使用蜜蜂來打“頭陣”,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當時,英軍連著攻了幾天都失敗了,主帥急得心裡像著了火似的。吃完午飯,他走出營帳,苦苦思考對策。突然,他看見田野上一群蜜蜂在飛舞,緊鎖的眉頭不禁鬆開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中形成。
第二天,攻城又開始了。城頭計程車兵嚴陣以待,可令他們不解的是這些英國兵一反常態,不搭雲梯,卻在匆忙地搬箱子。正當他們納悶時,幾個英國兵突然搬著箱子衝到城下,一掄胳膊,箱子朝城裡飛去。護城兵更發懵了,弄不清對方想幹什麼。箱子破了,裡面飛出無數只蜜蜂,見人就蜇。頓時人群中一片混亂,尖叫聲不斷。一箱箱蜜蜂接二連三地被扔進了守城士兵中間,他們也顧不上守城了,四處撲打著,可一切都無濟於事。英國兵見時機已到,迅速戴起手套和防護面具,架起雲梯開始攻城,守城兵應接不及,根本無法抵抗。城牆上殺聲震天,守城兵紛紛潰退。
就這樣,英國兵成功佔領了聖讓達克城。小小的蜜蜂竟然成了“破城英雄”,如果聖讓達克城的主帥知道自己栽在蜜蜂的手下,該作何感想呢?
充當偵察兵的雞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防化專家發現雞對毒劑非常敏感,當有微量毒劑分子存在的情況下,雞會有明顯反應。因此軍事家們利用雞的這一特性把它帶到了戰場。
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雖然裝備了大量高科技現代化的化學探測和報警器材,但還是借鑑雞對有害氣體比人和其它小動物敏感的特性,徵集了大量活雞“充軍”。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充當“防化偵察兵”。試驗證明,雞對速殺性神經毒劑的敏感性比人靈敏得多。當小雞中毒死時,士兵可迅速採取防護措施,以免遭毒劑的傷害。這樣的舉措可有效地幫助化學探測和報警器材及時準確地發出“化學襲擊警報”,並校準現代儀器可能出現的誤報。
蛤蟆陣大顯神威
夏天的傍晚,當成群的蛤蟆聚集在沁河岸邊“呱呱”亂叫的時候,人們還免不了有點討厭它。可是,就是這些喧鬧不休的小東西,在抗戰時期沁源軍民圍困日寇的戰鬥中卻成了一支“特種兵”。1943年的夏天,被我軍民長期圍困、餓壞了肚皮的交口據點之敵,從沁源縣城拉來了一汽車鐮刀和麻袋,他們要動手搶麥子。怎樣才能拖住敵人,保衛我根據地人民搶收夏糧呢?在作坪村召開的二區輪戰隊和八路軍聯席會議上,根據陳賡司令員“置敵於疲憊不堪”的指示,大家研究讓蛤蟆出陣。
在敵人將要出發搶糧的前一天晚上,他們剛剛入睡就被據點周圍的“呱呱”叫聲給吵醒了。鬼子無奈,用機槍步槍亂打一氣。可是,還沒鑽進被窩,那被槍聲嚇壞了的蛤蟆清醒過來,更加拚命地叫開了。沒辦法,鬼子只好又起來打槍……就這樣,鬼子休息、蛤蟆叫,蛤蟆休息、鬼子鬧。直攪得鬼子一夜不能閤眼。第二天,眼看著山下不遠的地方老百姓在收麥子,鬼子卻睏乏得呼呼睡大覺。原來,這就是作坪村民兵和八路軍擺的蛤蟆陣。他們捉來一串串蛤蟆,先把胡椒粒塞到蛤蟆喉嚨裡,再扔到鬼子據點周圍,那蛤蟆因受胡椒的刺激,通夜大叫不止,弄得敵人無法入睡。敵人出來捉蛤蟆,民兵就在蛤蟆腿上掛地雷,炸得鬼子連窩都不敢出來了。
海鷗反潛佔先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德國在大西洋展開了一場潛艇大戰。雖然德國潛艇效能優異,非常善於隱蔽自己,但英國人總能及時發現並搶先進行攻擊,致使德國潛艇損失慘重。
原來,早在戰爭初期,英國的一位名叫托馬斯的潛水艇長,便著手研究如何對付德軍潛艇的工作。某一天,托馬斯少校無意中發現不遠處的海面上,漂浮著潛艇裡扔出來的剩飯菜,一大群海鷗正在爭相覓食。這時,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海中形成了。於是,只要潛艇巡航,托馬斯少校便命令士兵不斷向海面上施放食物,每次扔放食物,總有大批海鷗在潛艇的海面上爭搶食物。時間一長,即使不施放食物,海鷗一發現海水中有潛艇的黑影在移動,也會在海面上尾隨盤旋,等待食物。
起初,托馬斯少校的部下並不理解,他們抱怨浪費了大量的食物。但托馬斯少校一笑了之,仍然我行我素,儘管他也知道,在戰時,食品是非常珍貴的。過了一個多月,德國的潛艇在海上興風作浪,並向英國潛艇挑戰。托馬斯少校給士兵們下達了命令:“一旦海面上發現有海鷗集結飛翔,就可斷定那兒有德國潛艇,應立即攻擊!”
這時,士兵們才明白了托馬斯少校的“苦心”。這樣,海鷗成了英軍的“反潛雷達”。英軍在海鷗的幫助下,擊沉了數十艘德軍潛艇。
美國的海豚兵
海洋裡的智慧動物海豚,有著特別發達的定向、定位和感覺器官。美國一直在訓練海豚從事軍事活動。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首次利用海豚尋找標誌和教練水雷。美國海軍訓練的寬吻海豚能將一種金屬條同另一種金屬條區分開來,海豚根據潛水艇上的金屬條,識別是友艦還是敵艦。如果是敵艦,攜帶水雷的海豚就會向它發動攻擊。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海軍組成了一支海豚特遣分隊,在越南海灣進行秘密軍事行動。在馴獸人員的指揮下,海豚在指定海域進行水下搜尋工作,一旦發現武裝的水下人員,海豚就立即向馴獸員發出訊號。這種寬吻海豚的吻部綁上刀子,吻突上還裝上一個帶有注射針和麻醉液的瓶子。當海豚發現水下間諜時,就拼命游過去,用刀和針進攻,使對方暈迷,再將他推到水面上。
1973年,美國海軍一頭代號為“間諜”的海豚,潛游到前蘇聯的一個海港內,把一臺微型探測儀吸附在前蘇聯的核潛艇底部。幾個星期後,海豚又把這個儀表收回來,成功地探測到有關潛艇燃料方面的情報。
“鯨兵”不辭而別
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成功馴化了一批鯨魚,讓它們專門執行水下危險任務,如搜尋和回收各種試驗發射的魚雷、導彈、失落的儀器裝備以及跟蹤潛艇。這些軍用鯨魚在淺海和深海區均能來去自如,其速度不亞於輕型快艇,曾出色地完成了許多艱鉅的任務。
正當美海軍為此沾沾自喜的時候,一頭“功勳卓著”的鯨魚在一次演習中,帶著身上價值50多萬美元的儀器裝置突然“不辭而別”。專家們研究後認為,超負荷的演習是這頭鯨魚“開小差”的主要原因。不過,這一事件並沒有影響到美海軍“軍用鯨魚計劃”的實施。
忠於職守的“鵝兵”
這個故事發生在1985年聯邦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美軍基地。當時,駐守於此的美國陸軍第32防空指揮部的軍械庫連續發生了兩次手槍被盜事件。正當基地司令官維託?丁?雨果一籌莫展時,他偶爾從電視中看到一則有關英國著名的瓦蘭登威士忌酒公司的新聞,說是該公司為防竊想建一支警犬隊伍,但既費時又費錢,便餵養了近百隻從中國引進的獅頭鵝當“警衛”,此後再沒有發生過失竊事件。
雨果派人進行考察後,便決定效仿這家公司的做法,建立了一支由5只“鵝兵”組成的“警衛部隊”,與執勤士兵共同擔負起守衛倉庫的任務。結果,軍械庫再也沒有發生過任何失竊事件。於是,雨果決定把“鵝兵”隊伍擴大到18只,並推廣到整個基地,讓它們同士兵一起執行巡邏警衛任務,保護基地的通訊設施和防空大炮。“鵝兵”忠於職守,性格強悍,看見陌生人便緊追不放,可以說是理想的“警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