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就被選中擔任《十七歲不哭》的女主角,郝蕾在觀眾心目中一直是努力與幸運並存的女演員,但是1月30日播出的《我就是演員》中,郝蕾卻在鏡頭前當場落淚揭露自己演藝生涯中遭遇戲霸的經歷,她自曝22歲時曾遇到了一位老戲骨演員,因為對方忘詞,所以抬頭對戲的自己就成為了“出氣筒”遭受了一通痛罵,這也讓不少觀眾看到她看似星途順暢背後卻不乏心酸的一面。
節目中,郝蕾也用“冷暖自知”來描述自己的演藝生涯,一再感慨這條路充滿荊棘,如果不是真的熱愛很難走下去。
而正如郝蕾所說,娛樂圈中優秀的演員鬱郁不得志從不稀缺,一旁的張頌文就表示碰壁、被換角是自己從事演藝十幾年來的常態。只是不同於張頌文經歷挫折後“不反抗不解釋不據理力爭”後沉澱下的柔軟,即便經歷了挫折郝蕾的身上似乎始終有著特立獨行的“自我”的存在。
所以郝蕾無論是對身材管理得毫不在意,還是同章子怡互懟,甚至是在鏡頭前絲毫不掩飾對錶演浮誇的宮鬥戲的不喜,都不是多麼的令人難以理解。
說起郝蕾,這個從未端起過“影后”獎盃,卻仍讓無數導演和觀眾魂牽夢繞的文藝片女神,作品不多卻真正做到“千人千面”,她的演技的的確確不應該被獎項的多少而定義。
1997年,剛上大二的郝蕾就被選中參演電視劇《十七歲不哭》,其中她飾演的有稜有角、敢怒敢言的女主角楊宇凌,承載了無數觀眾對校園女神的想象。
2001年在《少年黃飛鴻》中,郝蕾飾演的“十三姨”雖然沒有關之琳的優雅高貴,但一舉一動皆充滿靈氣,吸引了一眾粉絲。
憑藉“校園女神”的形象走入大眾視野,但是郝蕾對自己的要求顯然不僅僅侷限於青澀的偶像劇,她開始嘗試更多不同的角色。2002年,郝蕾為自己挑選了《少年天子》中的靜妃一角,“女神”轉眼變成了讓人又恨又憐地“女反派”。
雖然並非主角,但郝蕾對於這一形象的塑造卻十分用心,從人物身份地位去揣摩人物內心,以至於讓人到如今仍然記憶深刻。
而從小立志“希望名字出現在表演教科書”裡的郝蕾也並未忘記初心,演過後宮女人,扮過活潑少女之後她又向文藝女青年靠攏,2003年她一襲紅色長裙登上話劇《戀愛中的犀牛》的舞臺,飾演乖戾又迷人的明明一角,也正是因為這部話劇,讓導演婁燁看到了這個像一團火焰一樣的女孩。
後來郝蕾也因為曲折的感情生活露出一股頹勢,很少接戲,再度出現她開始在電影中演起了母親的角色,還憑藉《第四張畫》中的表演拿到了演藝生涯中為數不多的獎項“第47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此前的演藝生涯中,郝蕾也並非沒有接過爛片,用她自己的話來說自己甚至“是拍爛戲長大的”,但從沒有人因此質疑她的演技。
後來,郝蕾也在鏡頭前坦白過接拍所謂的“爛片”的原因,稱出演“爛片”不過是行業選擇下的個人選擇,如今再看她拍戲被罵哭的經歷,看似“自我”但郝蕾的演藝生涯中其實並非沒有遭遇娛樂圈的挫折和打磨。
但真正碰到在自己心裡過不了關的戲時,郝蕾也還是會有著自己的堅持。2007年,剛剛簽入橙天的郝蕾在經紀人王京花安排下接了一部劇,結果進組沒幾天,她發現情況不對、班底不專業,果斷收拾行李退出了。為此,她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不僅被出品方炮轟耍大牌質疑職業操守,後來還迫於壓力很快與橙天解約。
如今有了一定的實力和名氣之後的郝蕾,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機會,但在同齡女演員還在偶像劇中飾演少女的時候,郝蕾卻是一直堅持自己偏愛的文藝片,熱衷於塑造各種平凡的角色,《親愛的》裡面失魂落魄的尋子母親,《情滿四合院》中蓬頭垢面的女工,都是怎麼接地氣怎麼來。
郝蕾甚至還在趙薇監製的短片裡飾演喪偶奶奶馮愛梅,忍耐半生家暴終得解脫,開始飾演奶奶輩的她斑駁的指甲油和發福的身材都成為了表演的利器。
比起現在許多同齡女演員都在抱怨中年危機、角色受限,同時牢牢抓住僅有的少女感,郝蕾似乎從來沒有不在意這些,甚至連以往演藝路上的坎坷都鮮少提及,只靠演技說話,即便沒有纖細的身材和青春的面孔,但她始終相信自己的“演技是誰也拿不走的”。
從“校園女神”到文藝片的“無冕影后”,郝蕾的演藝之路顯然並沒有觀眾想象的那般順暢,遭遇過戲霸也曾向”爛片“妥協,但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表演初心,沒有留下一個”爛角色“,甚至在得到認可後也並沒有向流量靠攏而是堅持選擇自己鍾愛的文藝片,如果說女演員和女明星之間真的有壁,那麼郝蕾就是獨樹一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