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刷屏了,這一檔30+的姐姐們組成的女團選秀,讓很多人重新認識了30+女性的成熟魅力。
芒果臺對這種女性狀態的形容,更是被大家誇讚為“百萬文案”:
“三十歲以後,人生的見證者越來越少,但還可以自我見證;
三十歲以後,所有的可能性不斷褪卻,但還可以越過時間,越過自己……”
然而對女性而言,年齡不是唯一的偏見和標籤。
“乘風破浪”是一個很颯、很爽的詞,代表一種張揚、一種鋒芒、一種勢不可當的勁頭。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在演藝圈還是在職場,能達到“乘風破浪”這種狀態的女性,仍是少數。
去年,海清在FIRST電影節“喊話”,呼籲導演、製片和觀眾給中年女演員更多機會。
或許是這番喊話有了效果,也或許是因為女性主義在國內崛起的大趨勢,近期國內確實出現了更多以成熟女性為主角的電視劇、電影,得以讓如袁泉、陶虹、劉敏濤、陳數等優秀的演員重回公眾視野。
但是,無論是電視、電影、綜藝,家庭、婚姻和情感仍然是最常見的題材,即使是職場劇,其所呈現出的職場仍然是加了“柔焦”和“美顏”的,仍然迴避了那些對職場女性而言真正尖銳的問題。
美劇《早間新聞》可能是最真實呈現出職場樣貌的電視劇之一。
艾麗克絲·利維是全美最受歡迎的新聞節目“The Morning Show”的主持人,而與她搭檔主持這檔節目15年的米切·凱斯勒因捲入性醜聞被電視臺開除。
艾麗克絲本來就因為電視臺遲遲未與她續約而煩惱,此時突然失去搭檔,加之輿論洶湧,自己作為這檔電視臺王牌節目頭號主持人的地位更是搖搖欲墜。
為了保住自己的事業和地位,艾麗克絲先斬後奏,在一次頒獎典禮上突然宣佈她的新搭檔是布萊德利·傑克森。
布萊德利此前在南部某地方電視臺做記者,她熱愛新聞事業,對真相有執拗的堅持,亦具備新聞人的敏銳頭腦,卻因衝動莽撞、直言不諱而始終不受重用。
布萊德利因在一次現場採訪中情緒失控而被偷拍的影片一夜爆紅,因此受邀上《早間新聞》節目接受訪談——這正是她與艾麗克絲相遇的契機。
這部劇講的是一檔新聞節目臺前幕後的故事,但它無疑同時將聚光燈對準了職場女性。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僅是艾麗克絲和布萊德利,節目組中的每個女性工作者都同樣要面對職場,或者說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都同樣必須在工作、家庭、生活和情感之間掙扎著尋找平衡。
《早間新聞》中的女性角色,不一定是弱者、不一定漂亮、不一定溫柔、不一定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無私善良。
如果說這部劇有試圖想要表達的東西,也許是至少想要讓人們意識到,人無完人,雖然人都會犯錯,但是相較於男性,這個社會通常對女性更加苛刻。
正如布萊德利的製作人米婭所說的:
我們都是凡人,我們都有後悔的事……我們都只是想把工作做好的普通人。所以我會集中精力去工作。因為我希望在世人眼中,我不只是‘和米切凱斯勒睡過的女人’,我認為我應該擁有這個機會。
米婭曾與米切有過一段不倫之戀,這在這個每天都要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節目組裡大概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米切的醜聞爆發破壞了節目組表面的和諧友好,對米婭心懷不滿的同事不再掩飾他們對她的輕視和敵意。
英國著名的行為和公共政策專家保羅·多蘭指出在討論傳統社會敘事時指出:
不忠被認為有錯是因為大部分人覺得它本質上是不道德的……這當然也是一種社會敘事,長期以來毋庸置疑,而且它是唯一在《十誡》中出現過兩次的罪:‘毋行邪淫’和‘毋願他人妻’……人們對男性的不忠會大聲批評,但是對女性的不忠會嚴厲譴責,尤其是在有孩子的情況下。
構成大眾對女性過度苛責和額外要求的社會敘事不止於此,由此形成的輿論壓力,在公眾人物身上又會被進一步放大。
在現實生活中,詹妮弗·安妮斯頓本人就是受到有關生育的敘事影響的例子:無論她一生做了多少貢獻,在大家眼中沒有孩子就是憾事。
異性戀女性要是沒有孩子,在媒體筆下就會被描繪成孤獨不幸、半死不活。
美國娛樂新聞網站“The Blast”2020年2月23日發表文章《詹妮弗·安妮斯頓終於準備好要孩子了嗎?》
“這暗含著不生孩子的女性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保羅·多蘭指出,“人們對女人味的狹隘定義,傾向於將不願生育的女性在文化話語中被塑造成異類。”
在劇中,艾麗克絲·利維同樣揹負著“完美女性”敘事帶來的壓力。女性即使有工作,也被期望多做家務、多照顧家庭,不能兼顧二者的女性常常會遭到指責。
艾麗克絲·利維之所以是無數家庭主婦羨慕和憧憬的物件,正因為她似乎總是優雅而從容,事業成功、家庭亦美滿。
然而實際情況是,艾麗克絲其實早已與丈夫傑森分居,只是二人約好不公開此事。工作佔據了艾麗克絲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她雖然並非不關心家人,但確實分身乏術。
而大眾看到的,是專門的公關團隊為她打造的“完美女性人設”。
傑森終於無法忍受這段婚姻,提出了離婚。艾麗克絲深知此事會損害自己的“人設”,所以去找公關團隊商談如何向公眾宣佈此事。
但她的公關團隊代表告訴她:
(離婚)如果是你提出的,人們會認為你很無情;如果是傑森提出的,人們會認為他發現你與別的男人有了外遇,或者認為是他受不了你這樣難搞的名人了,這會令你顯得很可悲。當然了,除非是傑森和一位更年輕的女子搞外遇,這種情況就對你有利了。人們會用憐憫的眼光看你,但憐憫中也帶著同情。如果是這種情況,一定要告訴我們。
我們或許可以從中讀出她的言下之意:我們無力扭轉根深蒂固的認知和觀念,所以我們只能改寫事實本身,這很荒唐,但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在《敘事改變人生》一書中,保羅·多蘭針對離婚作出瞭如下評論:
如果你想在美國或英國快速離婚,唯一的途徑就是指責你的配偶不忠或有其他不合理行為。找對方的毛病、推卸責任就能加速離婚程序,即便你不覺得那是離婚的原因。這當然只是為了強化社會敘事:離婚,更確切地說是婚姻的終結,過程應該是痛苦、羞恥的,因此要極力避免。
《敘事改變人生》
[英]保羅·多蘭
他指出:
我們不僅想融入敘事,還對那些不融入的人表示不滿。事實上,現有的一些腦成像研究表明,人們在‘懲罰’那些不符合我們期望的人時會感到很高興。
我們也許應該承認,我們每個人都曾有意無意參與塑造或加強了這類敘事。
當我們對離了婚的,大齡未婚的女性投以同情或批判的目光時,我們是否意識到,自己也都有可能成為這類敘事的受害者?
其實,女性不需要“完美”,更不需要以“不完美”為恥。
在劇中,米婭、布萊德利,包括艾麗克絲自己,她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儘管這個過程艱難而緩慢,但確實很鼓舞人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敢於打破傳統的社會敘事,拒絕被刻板印象定義或按社會期待行事。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敢於反擊自己所受到的非議和指摘。
就像艾麗克絲所堅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