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這個時節是各大高中莘莘學子重返校園的時刻,是同學間相互團聚再次共同進修的好日子。

  學校是對知識,對未來渴求的地方,是文明的搖籃,

  最近某高校出現了一件令人作嘔的不尊敬人事件,高校食堂旁立起了“誰加塞就打斷誰狗腿,誰吵鬧就撕破誰嘴皮!”的不文明標語。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先不管寓意如何,也許這是想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方式,可這種不文明的方式出現在學校中是否合適值得關注,這些話講的都是學生,是祖國的花朵。

  難道我們未來的棟樑這一代的替代者,就這樣被不尊敬的辱罵?不是應該愛戴這些花骨朵嗎?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學校回答食堂餐廳是由餐飲公司託管的,不文明標語是餐飲公司未經學校稽核投放在食堂門口的,是為了形成良好的就餐秩序。

  恐怕這所學校的公司也太過於膽大,沒經過學校稽核敢於放出這樣的標語。

  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講的,暮犬晨雞各司其職,總感覺這是個問題。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希望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他們,直至敢於面對自己的獨立人生為止。

  教書育人,希望不要只把教書成模式,育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書育人才能成就真正的棟樑之士。


  據西部網訊息,7月21日上午,西安71歲的賀大媽外出買菜,與菜商發生衝突,菜商兒子當街對老人施暴,甚至用腳多次踩老人。事發後,老人被送往醫院治療。目前,當地派出所已經介入調查。

  據賀大媽稱,當時她正在北郊施家寨村買菜,在她買完一把青菜,付完錢轉身離開時,隔壁的一家菜商卻叫住了自己,說她沒有付錢。雖然事後賣青菜的老闆證明說賀大媽已經付過錢了,但賀大媽還是和叫住自己的商販發生了口角。隨後,那位叫住賀大媽的菜商就朝賀大媽吐了一口口水,並將賀大媽摁倒在地,菜商的兒子則衝上來打賀大媽。

  在老人家屬提供的影片中看到,開始老人手拽一名女子頭髮半蹲在地上。隨後,一男子用腳踹老人身體,胸部,儘管一直有人相勸,但男子仍然用拳頭擊打老人面部。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據悉,事發後,老人被送往醫院,經診斷,一根肋骨斷裂,兩顆牙齒掉落。而涉事的菜商,今年五十多歲,其打人的兒子則在三十歲左右。

  因打人菜商昨天(22日)沒有在菜場出攤賣菜,無法聯絡到打人當事人,所以無法得知當天更具體的情況。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吆蹈餅廚”:法律在這些人眼裡就是一張紙

  網友“我要做清潔工”:我有次買菜給錢了,賣菜說沒給,我二話沒說又給一次,不就是幾錢,不值糾纏不清。該躲避就躲避。

  網友“銀河護衛”:就算老人有不對,都打趴下了還用腳踹幹嘛?

  網友“W堅定守衛者B”:功利主義滅亡人心,暴戾之氣橫掃華夏,霸凌現象動盪社會

  網友“心朝澎湃”:這也能點贊?你們還能更無恥些嗎?

  網友“gagaab”:肯定是老人先不對!現在有的老人倚老賣老不講理也非常可惡。但是年輕人這樣打也不對,太狠!

  網友“茶咖啡”:兩個老人像熊貓一樣在地上糾纏,有多少傷害?!相對於一個老人的標準壯漢,用腳踹,而且不止一次,不能用其他 方法分開?!說該打的人,說壞人變老的人——良心被狗吃了?!

  網友“荒野大嫖客97”:小事一樁,因為一個個的素質問題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影響,我不說誰對誰錯,完全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問題,希望社會多一點和諧,多一點團結。

  網友“順博-LION”:不認同

  網友“1450031341”:意氣之爭,事後想來很蠢,但當時頭腦發熱,怎麼也控制不住自己。也有一說,出口傷人,話說出前過一下腦子,以免招禍!

  網友“湖北省宜昌市澎友”:影片很清楚,一開始老太是摁著別人揪著頭髮,是佔據主動而不是被動反抗動手的。你既然動了手,說明已經同意武力解決,就不要打敗了用老弱病殘的理由來博同情。我想如果我看到我媽被人揪頭髮按在地上,我馬上就炸。不過不僅老太太不值得人同情,那個男人也不是什麼完全無過錯的人。

  網友“湖北省宜昌市澎友”:影片很清楚,一開始老太是摁著別人揪著頭髮,是佔據主動而不是被動反抗動手的。你既然動了手,說明已經同意武力解決,就不要打敗了用老弱病殘的理由來博同情。我想如果我看到我媽被人揪頭髮按在地上,我馬上就炸。不過不僅老太太不值得人同情,那個男人也不是什麼完全無過錯的人。

  (1970-01-01)


  “被打斷的羅馬”

  1978年,擔任羅馬市長的歷史學家阿爾甘邀請了包括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波多蓋希(Paolo Portoghesi)、柯林·羅(Colin Rowe)、斯特林(James Stirling)、文丘裡(Robert Venturi)、克里爾兄弟(Rob & Leon Krier)、格雷夫斯(Micheal Graves)等在內的12位來自歐美的建築師參加了“被打斷的羅馬”(Roma Interrotta)城市設計展覽,以諾利繪於 1748年的羅馬地圖(the Nolli Map)為底圖做一次假想的城市設計。阿爾甘提出:“羅馬是一座被打斷的城市,因為從某個時候開始,它不再是被想象出來的,而是被不恰當地規劃出來的……(我們)不要求提出城市設計方案,只是為了想象而做練習”。

  歷史上的羅馬本來是一座“詩意的城市”,山巒、峽谷、河流與河邊的平地相互交織,羅馬城的邊界是模糊的,城市與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羅馬從來都是含混的,盡力保持著自然和歷史的平衡、鄉村和城市的平衡, 是壯麗的史詩與田園牧歌的結合。1861年義大利王國統一,羅馬1870年成為首都,從此城市結構變得越來越混亂。

  為了使羅馬成為一個現代的首都城市,市政府1873年、1883年和1909年先後三次透過總體規劃方案,進行一系列的紀念性建築及基礎設施建設。為紀念促成義大利統一的埃曼努爾二世,開闢以其命名的由臺伯河往東穿越整個羅馬歷史城區的大街(Corso Vittorio Emanuele II),沿途推倒了許多重要的歷史建築;在政府的支援下,房地產商進行大規模的住宅建設,城中佔地面積較大的私人別墅花園被作為建設地塊拍賣,導致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和花園被損毀,城市的建築遺產和肌理都在這一時期遭受破壞。法西斯時期,情況進一步惡化,政府熱衷建造新城,市中心的歷史遺蹟則被當作舊世界的殘留,被破壞、隔離,老城與新城完全割裂。戰後,快速的經濟增長帶來大量的移民,新一輪的房地產建設使城市不斷向山和海擴張,城郊和鄉村充斥著廉價住宅。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以諾利繪於 1748年的羅馬地圖(the Nolli Map)為底圖做一次假想的城市設計。左上:諾利地圖區域性(Ⅳ) 右上:“被打斷的羅馬” 中James Stirling的工作;左中:諾利地圖區域性(Ⅴ) 右中:“被打斷的羅馬” 中Paolo Portoghesi的工作;左下:諾利地圖區域性(Ⅷ);  右下:“被打斷的羅馬” 中Colin Rowe的工作(圖源:Roma interrotta [M]. Johan & Levi. 2015)

  在大部分建築歷史學家眼裡,繪於1748年的“新羅馬地圖”(La nuova topografia di Roma)是最後一份連貫的、有條理的、延續了城市精神的平面圖。這份地圖是諾利按羅馬教皇本篤十四世(Pope Benedict XIV)的指示所繪,系統地記載了羅馬的歷史遺蹟,標出了1320處有意義的場所,如廣場、宮殿、教堂、醫院等。在這份平面圖中,城市被視作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私有空間被塗黑,公共空間——包括住宅建築的入口大廳和內院、公共建築、街道、廣場、花園等——則被留白,表達出一個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間體系。“被打斷的羅馬”使用諾利地圖作為底圖,不但抹去了 230年來各種不恰當的建設,同時也強調了肌理和歷史記憶對於城市的意義。以此作為一個“正確的”起點,建築師們構想一個沿著原來的城市精神發展下去的羅馬。

  作為一次思想實驗,“被打斷的羅馬”顯示了現代城市甚至現代國家理念帶給後人的焦慮,是對城市形態及其內在原理的反思,參與者試圖找回記憶,探討羅馬城市性的起源,尋找緩解現代性焦慮的途徑。

  廣州曾是西人文獻中的“光明之城”,近代以來所歷劇烈變化尤多,在不斷現代化的程序中,無論城市形態還是社會都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結構性的衝擊,幾乎每三十年便經歷一次“打斷”。

  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明初以來格局相對穩定的廣州被多次變革不斷重塑,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炮轟廣州城,十三行毀於大火,之後英、法在沙面相繼建租界;1888年張之洞奏請啟動長堤計劃,洋務派開始建設交通與水電等設施;民國之初廣州作為革命策源地和中心地,推行一系列革故鼎新的市政建設,拆城牆、築馬路、建騎樓,於1921年在全國率先採用市制,制訂都市計劃;二戰期間被日軍佔領,戰後開始重建;新中國成立後,城市重心逐漸北移,遠離珠江;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機遇對廣州的城市結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三十年過去,廣州作為城市更新的試驗之地又一次面臨著“被打斷”的境地,正可借羅馬作為鏡鑑。

  被打斷的廣州

  2010年對於廣州來說是一個關鍵的年份。

  眾所周知,這一年在廣州舉辦了第16屆亞洲運動會,伴隨著亞運會的籌備而發生的另一件事情同樣影響深遠。1月6日,時任廣東省省長宣佈,2010年將是廣東的大拆大建之年。廣東是國土資源部開展“三舊改造”——“三舊”是指舊城鎮、舊廠房和舊村莊——的試點省份,廣州作為“首善之區”,顯然要做出些表率,而亞運會則成為可借的東風。選擇大拆大建的方式彰顯了其初衷是為了從建成環境中獲取相對成片的可用於再開發的土地,政策性檔案的標題直接表明了這一意圖。

  引人關注的是,“三舊”改造的物件本身有相當多的文化遺產,而且舊城鎮和舊村莊本身的建築密度非常之高,常常達到60-75%,遠遠超過新的中心城區,容積率也大多在1.5-2.2之間,人口密度也居高不下,再開發完成之後必將是高樓林立的景象,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政府要倡導大拆大建的原因。“三舊改造”一詞其後逐漸被“城市更新”取代。六年過去,廣州在城市更新的程序中發生了一幕幕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與廣州未來走向攸關,其得失也將為其他城市提供參考樣本。以下為三個相關的故事:

  1)千圍宴和獵德模式

  2016年國慶節,楊箕村慶祝新村建成,1496棟被拆遷房屋的村人重聚,擺下1500桌的千圍宴,共慶回遷入夥。七年時間,歷經曲折,楊箕終於從城中村變成高層住宅區。按照戶均分得186平方米的回遷面積來計算,村民們的財富已經遠遠超過了那些曾經同情其境遇的人們——包括建築師、規劃師尤其是遺產保護工作者。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楊箕村的千圍宴

  千圍宴似乎成為了城中村改造成功之後表達喜悅或複雜心情的一種流行方式,這種方式大概源自明代廣州府曾出現的借各種祭祀之名行宴飲之實的“合爨”。

  2010年的獵德村也曾擺下千圍宴(808桌),大宴全村。獵德距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所在海心沙只有一箭之地,在亞運之前已成為改造重點。宋代開基的獵德本是廣州中心城區儲存最完整的水鄉村落之一,1994年被納入珠江新城發展用地,成為失去耕地的城中村,每位成年村民分得補償金5萬元,從此村民們不再種莊稼,轉而改為種房子。2007年5月,獵德被列為城中村整體改造的試點,9月融資地塊以46億元的“地王價”被拍得,隨後開始全面清拆。建成後的獵德新村由37棟高層住宅和兩所學校組成,容積率高達5.2,水鄉的肌理被清除,歷史風貌完全消失。獵德湧雖然被保留,但原來由湧、祠、大樹共同組成的宗族公共活動空間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沿湧仿古商業街,村口龍母廟旁重建了數座不同姓氏的祠堂,組成新的“祠堂廣場”。

  當時廣州的城中村一共有四種改造模式,公開出讓融資實施全面改造的以獵德最為典型,因此也稱獵德模式。獵德模式雖然給村民帶來了從未奢求過的鉅額財富,但事後引發了很多批評。阮儀三先生痛批這種“遷移性保護”,表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重建的歷史元素“只是生造的假古董”。將不同姓氏的祠、廟集中到村口重建忽視了祭祀建築對地點、朝向和相互關係的敏感性,是一種滑稽的做法。如今還能依稀讓人聯想起獵德過往的,只剩下了端午時節的扒龍舟和千圍宴了。

  廣州有52個城中村被列入全面改造的清單, 更多的村憧憬著在不遠的將來,自己所在的村也能以盛筵宣告新生活的到來。獵德模式在經濟上是成功的,但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統的傳承等方面則被視為失敗的案例。在後續的城中村改造中,獵德成為一個評價方案是否合理的參照座標,對獵德模式的不滿最終導致了對其他村落歷史價值和地方特點的重視,部分改造物件(例如火村)被列為廣州市的傳統村落,十餘位參事則上書建議保護另一座曾經的水鄉村落瀝滘。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歷史上的獵德村 圖源:獵德文化博物館

  2)恩寧路微改造

  在廣州亞運期間就已成為輿論焦點的恩寧路街區一直處在焦灼的等待之中,上一次的拆遷尚未結案,下一輪拆遷又可能隨時到來。2016年國慶節前夕,某知名房地產企業在恩寧路永慶大街片區所進行的“微改造”引發了強烈的社會關注

  恩寧路街區佔地約11.37公頃,南、西兩面是1932年建成的騎樓街恩寧路,北面多寶路,東鄰寶華路,從長壽路地鐵站出來的洶湧人流就是經寶華路去往上下九路的。恩寧路在民國時是粵劇名伶的聚居之處,有粵劇八和會館鑾輿堂、金聲電影院等遺存。1992年貫穿地塊的恩寧湧被蓋上混凝土板,形成暗渠。恩寧路地塊內現有恩寧路和多寶路兩個歷史文化街區。

  恩寧路地塊改造始於2007年,是廣州“中調”戰略的試點,因靠近傳統商業中心,政府計劃引入開發商參與舊城改造,將恩寧路從居住為主改成以商業為主。政府先期完成拆遷補償等工作,但拆遷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糾紛不斷。亞運會前,恩寧路改造被視為亞運獻禮,但仍舊無法如期完成拆遷。專案引發了媒體、民間組織和專家的介入,街區歷史文化價值得到重視。拆遷過程中發生了快閃、打“拆”字戳記等行為藝術,大學生成立恩寧路學術關注組,居民們模仿“江南STYLE”錄製了“恩寧STYLE”並在網上傳播。恩寧路一片廢墟景象,有人稱之為拆遷博物館。物質形態畸零的同時,社群也趨於渙散,倒是街面上的手工打銅鋪興旺了起來。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恩寧路,上圖:民國22年的經界圖  廣州市國家檔案館 圖,下圖:現狀鳥瞰

  恩寧路改造的停滯促成了荔枝灣湧揭蓋復湧工程的展開,這是一次政府主導的城市公共空間復興,後被視為景觀都市主義在中國的代表性實踐。復湧工程向東延伸,昌華湧和恩寧湧相繼恢復,恩寧路地塊有了新的啟用契機。政府放棄成片商業開發的計劃,2015年在沿湧地塊內建成了展示嶺南傳統建築工藝的廣州市粵劇藝術博物館。

  2015年開始,街區內的永慶大街片區開展微改造新嘗試,微改造並非對土地進行操作而是對建築進行改造,開發商租用公產房,逐棟改造後建設“創客小鎮”。2016年國慶前夕,完成了首期微改造的永慶片區準備正式開放,首先迎來的卻是媒體的質疑之聲。恩寧路雖然已於2012年被列入歷史文化街區,但尚未編制街區保護規劃,也就意味著沒有具體的法定保護要求,改造中的許多重要判斷就握於操作者之手了。

  改造後片區的肌理得到基本保持,但絕大多數保留建築的立面、體量、高度、屋頂和內部結構都被改變,甚至有鄰家的窗戶被封堵,與其說是“尊重歷史”,不如說將歷史環境的空間體驗作為了商業盈利的吸引點。歷史街區的風貌由多種因素決定,包括地形、格局、肌理、建築的尺度、風格、材料、色彩等等,操作者眼中,永慶片區的風貌主要體現在肌理上,其餘因素的都可以進行改變,也就是說這是一次肌理導向的微改造。

  相較以集約土地為名而進行的大規模拆建,微改造無疑屬於更值得提倡的小規模漸進式更新方式,但仍然存在明顯的不足,其中最關鍵的是微改造的主體仍然是政府或大開發商,歷史上形成這些街區的重要前提是建設主體的多樣性,其機制是不同主體在遵循同一準則和規劃的條件下進行各自的建設,這是歷史街區同時具備的形態整體性和建築多樣性的源泉。另一個質疑是,微改造或微更新究竟是無奈之舉,還是為了繞過嚴格而複雜的規則去尋求有限的改善?

  3)村民反對成為歷史建築

  廣州的歷史文化保護雖略有滯後,但補課力度不可謂不大,且不乏創新舉措。2013年開始廣州市文化遺產普查,錄得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及線索共8121處;12月頒佈《廣州市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管理辦法》,先後公佈3批共566處歷史建築,釋出面向保護責任人的修繕維護利用指引;2014年,《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得批准;2015年修訂《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要求全市所有建設專案增加歷史文化價值評估(成為與“環評”、“交評”並列的“文評”);媒體的監督作用也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

  與此同時,蓄意破壞建築遺產的事情卻幾乎沒有停歇過。荔灣區5處被列為文物線索的建築在公示之前被屋主搶拆後新建;2013年10月,大塘村兩棟青磚大屋在被公示為歷史建築線索期間被屋主以不知情為由拆除。

  在參事們建言保護的已被列入全面改造清單的瀝滘村,發生了意味頗不相同的故事。

  2013年9月9日,瀝滘經濟聯合社向海珠區政府遞交了由12名村民簽名的信件,信中說:“我們對政府從未徵詢我們的意見便將這些房屋初定為歷史建築,表示堅決反對,嚴重損害了我們的知情權。我們認為我們的房屋只是一般民居,無保留價值和意義。適逢城中村改造契機,我們要求參加城中村改造以獲得補償,改善生活。”據村民回應:“開發商說了,如果你的房子不給我們開發,成為歷史建築不會得到任何補償”,“村幹部都介紹,歷史建築維修都好麻煩的,一磚一瓦都不能動,維修都要上報,經過審批才能修,還要找專業隊伍修,都好鬼麻煩”。

  筆者在瀝滘村測繪的時候,看管環秀坊6號民居的阿婆不時過來打聽房子被測繪了是不是就不會被徵收了,家人包括海外的親戚可都在翹首期盼至少上千萬元的補償呢——在這樣一大筆錢面前,保留祖產和保護文化遺產的熱情可以被輕鬆擊潰。

  位於瀝滘村西北孖樓街的肇昌堂,是建於清末的三間兩廊民居。為保護祖屋,業主代表峰哥推薦肇昌堂列為歷史建築,這也是廣州首批398處歷史建築中唯一由業主自薦的例子。峰哥藉此表明自己一直會住下去而不讓開發商徵拆,同時也希望能獲得修復已坍塌的書樓的許可。兩年多來他屢次申請無果,不僅書樓無法修復,就連歷史建築本體在臺風中遭到損壞也難以得到及時反饋,倒真印證了村幹部所說的話。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民國時期的肇昌堂 來自民國丙戌三十五年瀝滘鄉孖樓街全貌圖。 阿峰 圖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肇昌堂現狀。 李睿 圖

  為何絕大多數產權所有人不願將自己的房屋列為歷史建築?

  大多數人都認為首先會失去拆舊建新或者在城市更新中快速增值的機會(事實上列入名錄與是否徵收並無關係);其次,建築遺產的許多權利受限,涉及的程式複雜,權利卻不明確,有意向對建築遺產進行修繕和利用的人或機構無法獲得法律上的許可權,缺少託管機制。此外,在徵收過程中出現的許多糾紛令村民對村集體和政府產生了不信任感,導致社會成本增加。

  在政府和專業人士看來,遺產無價;在市場和大多數的業主看來,遺產身份甚至導致房產貶值,無可否認,即使在與日俱增的社會關注中,老城和老村仍漸趨蕭瑟。如此的錯位難免令人十分尷尬,也提醒保護機制的設計必須考慮具體的現實情形,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空間遺產不可揹負無限責任。

  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的制度設計發展都很快,歷史遺留問題多。城市更新的方式是派“大紅包”,而歷史文化保護則是發“大紅花”,應該在紅花和紅包之間尋求恰當的平衡,方能實現對歷史和傳統的有效保護與傳承。

  斷點再續的可能

  當下的廣州現實與1978年的羅馬實驗,二者可否同日而語?

  被打斷的廣州和被打斷的羅馬看似相去甚遠,但亦有頗多可比之處。兩座城市建城均已超過兩千年,都經歷過極為輝煌的時期,達至某種理想狀態,也都曾經遭受極為慘重的毀滅式打擊,歷史上的多次盛衰浮沉豐富了城市遺存的時間維度。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兩座城市都擁抱了現代理想,重構了城市的發展之路和未來願景,因此打斷了過去的程序與形態。當下的廣州該如何看待城市歷史,面對著與1978年的羅馬大略相似的情形,是再次打斷還是嘗試接骨療傷、再續前世?解決現實問題的內在原理和機制如何?

  在“被打斷的羅馬”中,雖然每位建築師都選擇了一個具體的地點,但所解決的並不是具體的問題,而更多指向價值觀和學理問題。參與者之一的柯林·羅1978年和FRED KOTTER一起出版了《拼貼城市(Collage City)》一書,書中以歷史事實為證,認為城市是不斷層疊和拼貼的結果,純粹的烏托邦只存在於紙上或者想象當中;阿爾多·羅西在《城市建築學》中視城市為集體記憶的場所,承載著生活於其中的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歷史,城市不能被輕易地重塑;萊昂·克里爾認為前工業時代的城市是富有生機的,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自我調整和更新,而根據經濟學模型建立起來的新城市無法與任何危機抗衡。 “被打斷的羅馬”則試圖從歷史中尋找出治癒現代城市的疾病,開出了種種藥方,例如:

  ① 城市是一組建築,建築是一座城市,二者相互觀照、相互成就;

  ② 重拾紀念性和公共性,以公共空間體系建立起城市的空間秩序和場所精神;

  ③ 將街道網路和地籍模式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肌理作為可操作的設計物件;

  “被打斷的廣州”的三則故事蘊含著不同問題,都需要探求斷點再續的可能。

  “千圍宴”代表著受衝擊程度最高的城中村更新改造。首先,村落失去耕地,村民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孕育了傳統形態的鄉野和生產方式徹底改變;其次,村落不再只屬於村民,村落遺產從鄉村記憶“上升”成城市的共同記憶,原有的村落公共空間變成城市公共空間,當空間的公共屬性被放大,將會帶來新的斷裂和不匹配, 村落不可避免地成為城市的一部分。經過三十餘年的拆舊建新和加層,大多數村落已不是想象中充滿詩意的鄉土景象,生活情景也因為外來人口的湧入而與前大為不同。歷史上的鄉村與土地有著相對穩固的聯絡,當人地關係發生驟變,村落尋求連續性的最好可能難道只是留下蛛絲馬跡的藕斷絲連?

  恩寧路微改造發生在歷史街區內,更新的主體和方式幾經改變,意向也相應調整,從引入開發商興建多層住宅,到建設商業建築,再到由政府建造公共文化設施,再到開發商透過微改造建設創客空間,從土地批租的形式轉向了局部建築改造的漸變途徑,但與真正的新陳代謝式的有機更新相比,行為主體未能真正地微型化和多樣化,政府採用的仍是內向式的決策機制,因此難以擺脫“領導工程”的印象。位於荔灣湖畔的泮塘五約也被列為社群微改造的試點,同樣由政府主導。在操作過程中,微改造選擇延續肌理,但未能真正凸顯歷史街區的應有之義,相對缺少對公共空間體系梳理和社群重塑的關切,近代以來,“無主之地”總是更容易被佔用,許多公地尤其是開敞空間如林地、水塘的消失與此不無關係,對風貌的過分關注在很多時候反而導致對意味的損害。

  至於建築遺產的價值與價格問題,遺產並不是用來展示空間和建造的足尺模型,而是關乎決策機制是否建築遺產的經濟價值視而不見?如何才能達成多重價值的同時實現?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不同更新方式的型別-形態學圖示。左上:16世紀羅馬一個街區的首層平面圖:同時顯示了兼併前(右側)和兼併後(左側)兩種狀態(《世界城市史》) ;右上:東京Okusawa地區1920年代與1980年代的地籍圖(《東京的形態-型別學》Typo-Morphology of Tokyo) ;左下:香港一個街區的加高過程(《香港造城記-從垂直之城到立體之城》) ;右下:豪斯曼巴黎改造(《世界城市史》)

  歷史上的城市更新有著非常不同的目的,方式也十分多樣,其典型者如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城市中導致“立面”變得重要的兼併,豪斯曼以政治原因為契機對巴黎進行的巴洛克化改造;東京自明治維新以來透過《繼承稅法》和《不動產法》而不斷進行的土地細密化,香港從1956年開始放鬆對建築高度的管制而導致的多輪加高等。在空間和時間上更接近和更可借鑑的,是將更新作為城市發展動力的香港,2001年成立市區重建局,推行四大市區重建策略 (4Rs),即舊區重建(Redevelopment) 、樓宇復修(Rehabilitation) 、文物保育(Reservation) 及舊區活化(Revitalization),明確區分了不同的更新路徑。

  回看廣州,即使在城市更新的初級階段,也應同時考慮土地和建築兩種物件系統。在存量發展時代來臨之際,首先應拷問城市更新究竟是大幅提高開發強度為主,還是以改善空間品質為要?如果存量只是獲得增量的來源,其實質是開發地點轉移。

  歷史街區面臨著物質形態的老化、功能上不敷使用,聊以自慰的文化資本並不容易得到真正發揮——是資本就是要進行計算。在輿論或民意的壓力之下,當前的歷史街區保護具有了一定的民粹傾向,簡單的道德評判成為一種綁架,但靜止保護不是處理歷史街區的唯一辦法,已經被凍結的是被封存的記憶而不應是仍可繼續使用的建築,傳統和價值需要被傳遞和發展,以有價之活化,傳遞無限之價值。在行政決策中,“集體記憶”、“歷史敘述”和“公共利益”經常遭到濫用,在這種情形之下,真實的歷史環境真的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建築學的又一次自我審問

  為商品買賣而設計的建築在很多方面促進了建築學的發展,但同時帶來無法駕馭的情形,尤其當建築進一步成為金融產品的時候,建築師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建築學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乏力感。建築學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既無法解決問題,也難以創造價值。除了附和權力、資本、民粹的犬儒主義和自外於社會程序的孤芳自賞,建築學還有其他可能嗎?

  “被打斷的羅馬”的多位參與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城市與建築實踐,但同情心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些嘗試遭遇了殘酷的失敗,波多蓋希為那不勒斯設計的地標性的高層社會住宅群凋敝成犯罪的溫床,除保留一棟作為見證之外都被盡數炸掉。英雄主義與美如畫的浪漫主義,改善的是想象而不是現實的困境。

  經過數代國人的努力,歷史保護意識已經深入建築學的核心,與此同時,歷史環境雖年老色未衰,但已積勞成疾,我們可能行將失去修復受損歷史環境的能力,因為價值判斷的搖擺、態度的曖昧、知識的缺乏和傳統技藝的丟失。有非常多的具體問題不能用口號來解決,在節奏變慢的漸變時段,只有經過對社會結構、形態、建造技藝、生活節奏與發展機制等進行細緻的梳理和循序漸進的改善,方能言及空間的啟用與傳統的復興,建築師而必須同時成為商人甚至經濟學家。

  在城市更新程序中工作,任何單一的建築學領域都不能勝任,我們該順應變化還是干預甚或抵抗?憑藉信念、統計還是對未來的洞見? 在城市更新時代到來之時,“創世紀建築學”已然不足以應對現實,我們需要構造“更新紀建築學”,這不僅關乎如何實現遺產、傳統和歷史的連續性和價值,同時也直接關係到建築學的價值。

  (本文轉載自《建築學報》2016年第12期,微信公眾號“建築遺產學刊”。經刪減編輯,由作者授權轉載。)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3926224349”:外觀賞心悅目的房子,為什麼不呢?

  網友“HJ通菜梗”:引用一句話“房子是用來住的”,既不是用來炒,也不是用來看。

  網友“HJ通菜梗”:引用一句話“房子是用來住的”,既不是用來炒,也不是用來看。

  (1970-01-01)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多名身著疑似城管制服的男子,在一輛疑似警務麵包車旁,對一名男子拳打腳踢。 影片截圖

  對於網曝1月21日“湖北黃石城管衝上警車圍毆打斷村民4根(實為5根)肋骨”事件,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月24日從黃石西塞山區公安分局得到證實。

  西塞山區公安分局相關工作人員回應:1月21日上午,西塞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在涼山村一私人磚廠執法過程中,村民遊雙良將一城管隊員頭打出血,當天下午遊雙良及其侄子與城管再起衝突,過程中游雙良多根肋骨被城管人員打斷。

  網曝影片時長1分26秒,由被打村民親屬提供。澎湃新聞從影片裡看到,多名身著城管制服的男子,在一輛疑似警務麵包車旁,對一名男子拳打腳踢。其間,身著警服的男子並未及時制止。

  24日,被打者遊雙良的侄子告訴澎湃新聞,他家在涼山村開了一家磚廠;近期,廠裡挖了多個大坑,但被當地城管認定為違建,要求填埋。

  一目擊者告訴澎湃新聞,當天有二三十名城管隊員開著多輛拖土車,浩浩蕩蕩開進磚廠進行填坑作業,但遭到磚廠老闆家人的阻攔;直到23日上午,遭阻攔的拖土車才順利駛離。

  遊雙良的侄子稱,雙方在隨後的衝突中,有二三十名城管隊員蜂擁而上,衝上了接警後趕到的警車,把被帶上警車的遊雙良拉出來,一頓踢打;事發後,雙方被警察帶到派出所。

  澎湃新聞從遊雙良在黃石市中心醫院拍的CT看到,其左側第7至11根肋骨出現“骨折線影”。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遊雙良及其侄子與城管再起衝突,過程中游雙良多根肋骨被城管人員打斷。 影片截圖

  24日,澎湃新聞多次撥打西塞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當天,黃石西塞山區公安分局相關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警方接報後趕到磚廠處置,將堵車人員帶走調查。

  根據其說法,警車沒走多遠,磚廠老闆的小兒子準備跳出警車車窗,導致警車被迫停下;隨後,之前發生衝突的城管隊員趕來,與跳窗者以及警車上的遊雙良發生肢體衝突,整個打架過程不到一分鐘時間。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警方仍在調查處理這起互毆事件,具體結果還沒出來。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匹夫不可奪志也”:肋骨骨折,已經涉嫌構成傷害罪

  網友“左耳聆聽”:其實城關也是人,和普通人一樣,自己人先被磚廠老闆打出血,咽不下這口氣。警察人少阻止不住,這在群情激奮情況下也經常見到。磚廠老闆及親屬也的確火爆。。鑑定完畢

  網友“豬八戒”:警察是幹什麼吃的,在警車裡都被打傷,還能保護誰。

  網友“3687275474”:村民違建,城管有權利強拆嗎?能不能把違建者告上法院,由法院判決,執行?照你這說麼,城管打人就對了?說話要憑良心,更要憑法律,法律都不遵守了,良心又哪裡去了?

  網友“忽忘我”:誠信材料廠所生產的混凝土普通磚屬於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新型環保磚

  網友“daxian50”:開磚廠的沒啥好玩意,國家已經禁止很多年了,還敢幹的都不是善輩。

  網友“走著走著就到了下一個回頭”:回覆@耗耗水靈靈:這個案子相關部門部門會公正審判,其次,我只是研一的學生不是城管,還有現在的人很矯情,很多平情況都是所謂的人民先挑起事端,最後媒體推波助瀾,開啟網頁80%的新聞都是假的,或者有意誇大誤導網友,你不是學傳媒的不懂這裡邊的內幕,請尊重城管

  網友“雙木”:紙裡包不住火!

  網友“模子小乙愛米蘭”:城管天天上演快意恩仇![挖鼻屎][挖鼻屎][挖鼻屎][挖鼻屎]

  網友“耗耗水靈靈”:回覆@走著走著就到了下一個回頭:哪說違建了?您看新聞了?再說那幾個坑無論合法與否,都不是城管暴力執法的藉口,更何況那已經不是執法行為,而是毆打至他人重傷,應以刑事論處,打人者當承擔全部責任。官方還洗地。。。真是繼續秀下限

  網友“3105313587”:我黃石本地人。村民違建屬實,城管查了,要求村民處理,合理,合法。村民沒有處理反而打傷一名城管隊員。後就強制執行引發衝突。報警後,警察來了要帶走村民回去處理。有一個人要下車導致警車停下,城管就追上來了。實際上這是警察的保護性措施。看著城管過來,警察對車裡的人不停的說:不要下車,不要下車。黃石話。不信大家帶上文字看影片。結果還是下去了,被打了。警察大喊:叫你不要下車不要下車。不要打了,再打要打死人了,要打死人了。 警察沒有不作為,只是勢單力薄沒能制止。大家影片裡都看得到。 文章只側重村民被打傷,引導錯誤輿論方向,本來警察城管形象不好,你還要黑。說話要講良心,負責任。我愛我的黃石。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定會有一個公正的評判。

  (1970-01-01)


  CAD編輯工具的獲取方法:

  為了實現對CAD實體物件的打斷及分解操作,我們首先需要透過百度搜索下載相關CAd編輯器。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下載並安裝相應的CAD編輯器後,透過點選“新建”按鈕以建立一個新的CAd文件畫面。如圖所示: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為了實現對CAd實體的打斷操作,我們首先切換到“編輯器”選項卡,利用“矩形”工具繪製如圖所示的矩形。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接下來就是關鍵的步驟,點選“繪圖”列表中的“打斷”工具,並在想要打斷的兩個不同位置進行選擇。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如圖所示,當兩個需要打斷的點被確定後,對應的線段將被打斷,此時效果如圖所示,這表明對應的實體被打斷。

  為了更近一步確定實體物件的打斷操作,我們可以在經打斷的實體物件上完成其它相關圖形的繪製操作。如圖所示: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2017-07-17)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227 字。

轉載請註明: 為食堂鳴冤, “從打斷狗腿說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