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這麼痛, 為什麼中國只有10%的媽媽選擇“無痛分娩”?
順產到底有多痛
在分娩過程中如何緩解疼痛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順產究竟有多疼?親歷者們把分娩之痛形容為“斷了十二根肋骨的痛”、“小腹曲線型爆炸疼”,以及“被人用大錘掄小腹八小時”——想象你的手被車門猛砸下去,可見這種疼痛是多麼的撕心裂肺。
央廣網9月6日報道,根據國外的統計,只有大約1%的幸運產婦感覺生小孩不太痛。
醫學研究表明,產痛的疼痛程度僅次於燒灼的劇痛和肝腎結石的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而分娩期間,產婦可能要面對的是10級疼痛,而且疼痛通常需要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
為了讓男人感受女人生孩子時的痛苦,美國媒體Buzzfeed用電流刺激模擬的方式讓4個小哥體驗了一下分娩之痛,當他們無法承受的時候只要喊出“無痛分娩”即可停止實驗。並沒有一個人能堅持到最後……
跟捱了一刀的痛不太一樣,沒有具體疼痛點,像是跟著你心跳的痛。
而分娩期間,產婦可能面對的是10級疼痛,而且疼痛通常需要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
產痛源於一波波的宮縮,那是一種有間隔性放射性腹痛,不只侷限於下腹部,還會放射至腰骶部、盆腔及大腿根部,它常常是隱隱的痙攣疼痛,隨宮縮的力度加大而逐漸加劇,通常由輕、中度疼痛開始,持續幾個小時,逐漸過度到劇烈難忍。每個產婦的感受都是不同。對初產婦而言,疼痛時間往往很長。僅僅潛伏期就有平均8小時,而進入快速進展期的時段,疼痛會更為劇烈。
產痛是一種很獨特的疼痛,除了產婦自身的因素,產痛還跟胎位有關。研究還發現,中國人產程通常要比歐美婦女長。
中國僅不到10% 產婦無痛分娩歐美達80%以上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有了很多方法來緩解產婦的疼度,常說的“無痛分娩”在醫學上其實叫做“分娩鎮痛”,是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使分娩時的疼痛較少甚至消失。目前常用的無痛分娩的方法,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如精神安慰法、呼吸法等);藥物性鎮痛(如笑氣吸入法、肌注法、椎管內分娩鎮痛法)。
3月8日釋出的《中國無痛分娩白皮書》稱,從整體現代醫學思維角度看,椎管內分娩鎮痛用較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資料顯示,在177個成員中,總剖宮產出生量為3千萬。2010年的資料顯示,有69個國家的剖宮產率大於15%,共有6200萬例不必要的剖宮產,每年剖宮產的平均醫療花費總額為2320萬美元。
2004年12月19日,新華社發表了題為《享受無痛分娩產婦比例不足1%——我國推廣無痛分娩》的文章,披露了分娩鎮痛實施過程中遇到的艱辛。
目前,中國只有不到10%的產婦能夠享受到無痛分娩。而歐美等地的無痛分娩比例都在80%以上。
早在1964年,無痛分娩在技術上已不是難題,且無需高昂裝置,但為何在中國發展不了呢?
《白皮書》表示,缺乏相應的經濟回報被認為是分娩鎮痛未能普及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從人力資源和經濟成本核算來看,這樣做並不划算。
據南方日報今年5月報道,目前深圳開展椎管內鎮痛分娩的醫療機構只有幾家市、區級婦幼保健醫院和高階民營婦兒醫院,很多綜合性三甲醫院幾乎沒有開展無痛分娩,也不會主動去向產婦推薦此服務。
“不開展主要是麻醉科人手不夠。”深圳市某三甲醫院產科醫生如是說,雖然椎管內鎮痛的技術要求並不高,有5年左右臨床經驗的麻醉師就可以完成,但現在深圳各個醫院的麻醉科醫生都處於緊缺狀態,無法安排更多的人手提供鎮痛分娩服務。
“麻醉絕對不僅僅是’打一針’這麼簡單。”深圳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李元濤說。無痛分娩不僅需要麻醉師進行椎管內穿刺、麻醉,還需要全程監護,和普通手術相比,生孩子普遍都要幾個小時甚至10多個小時,麻醉師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要大範圍開展無痛分娩,必須要求醫院配備充足的麻醉師。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副主任黃曉雷說:
從下午5時到第二天早上8時,一般有10多臺無痛分娩,最多的時候20多臺,但只有一個麻醉師值班,整晚就處在高度應急狀態,連休息時間也沒有。常常是一個還沒忙完另一個就叫了,分身乏術。
“除了麻醉師普遍缺乏,還有醫院管理上的因素,因為無痛分娩導致人力物力成本較高。”曾在公立醫院工作過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產科主任鄧興書表示,“對於公立醫院來說,做無痛分娩划不來”。
在珠三角地區,無痛分娩醫療服務已納入醫保範疇,收費標準是700多元,但與數千元乃至上萬元的剖宮產價格來說,還是相差甚遠。
“我們醫院去年做了5000~6000例無痛分娩,平均每天至少有十幾例,從成本核算上來講,其實也不是很理想。”李元濤說,經濟回報低是很多綜合性醫院不願開展無痛分娩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