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儒家的制衡:曹操成為壞典型是國情和歷史的必然

由 梁丘憐翠 釋出於 八卦

  許多人認為,曹操是遭誤解、被歪曲的歷史人物。對這種看法,我實在難以認同。在我看來,曹操被變成壞蛋,是國情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必然。

  之所以會有這兩種必然,原因當然出在曹操本人身上。具體地說,出在曹操其人如下四個特點上:

  其一是,出身不正。縱觀歷史我們知道,帝王寶座並非某一戶人家祖傳的傢俬,是可以搶來搶去的。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質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三國演義》裡的英雄們喜歡說的一句話,“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都是這個意思。但是,與此同時,也有另一種理論說,並非人人都可以做天子的。做天子也要根正苗紅,即需要具備如下兩個條件之一:要麼他的祖上做過天子,要麼他不是正常的人類,而是怪胎孕育——神龍之類仙界動物再世。三國爭霸,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人物是曹操和劉備。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符合祖上做過帝王這一條件;而曹操,祖上不但沒有做過帝王,反而是來歷有些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把曹操的祖先追溯到漢初名相曹參那裡,但是,曹操的父親曹嵩卻是宦官曹騰的養子,雖然官至太尉,但身世並不清楚,“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吳人所著《曹瞞傳》稱曹嵩是夏侯氏之子)。這幾乎等於說,曹操的父親是個私生子。私生子的兒子,竟然生前被封為魏王,死後被尊為皇帝,這是所有正人君子都不能答應的事情。顯然,曹操吃虧就吃在為人老實上。假如他也跟劉邦似的,組織一個造神班子,事前事後,大造輿論,廣泛宣傳,把自己說成是天帝之子什麼蛇轉世而來的,是真命天子。那麼,可以肯定,日後“擁劉反曹”的隊伍就不會那麼強大,“竊賊”的指控也難以成立。曹操犯傻,只知道花費大量精力財力去籠絡文人士子。這些人多是自由主義分子和無神論者,對他的帝業(我認為曹操生前並無登基的野心)不但沒有幫助,簡直是大大的妨礙。


  其二是,喜歡實幹。通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史書中有名的宰相大多是和稀泥、談理論的高手,不大可能是稜角分明、幹實事的人。曹操正好違反了這條規則,一入官場,便總想著要做點事情。例如,早在擔任濟南相期間,就曾大刀闊斧地整頓官吏隊伍,杜絕貪汙腐敗現象。史書上讚揚他的政績,說是“郡界肅然”。實際上,不難想象,一定是得罪了許多權勢人物。後來被提拔為東郡太守、拜議郎,曹操不是拒絕,便是經常不去上班乃至乾脆辭職回家,都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如果要想幹點事情,肯定會給家人招致禍害。後來做了大將軍、宰相,曹操做事仍然是雷厲風行的做派。有如陳壽在其本傳後的評論所說的,“……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不用說,這樣做派,是會得罪很多人、樹敵千千萬的——這些人都可能成為他壞名聲的製造者和宣傳員。

  其三是,口沒遮攔。以儒家學說為治國理論的中國,崇尚的為人處世之道是溫柔敦厚,是中庸謙和。所謂的禮儀,就是剋制自己,寧可說假話扮假笑,也要讓別人感到舒服,開心。曹操說話,完全不講溫柔敦厚、中庸謙和這一套,什麼事都直言不諱,完全不考慮他人聽著是否舒服。最厲害的話,大約是《述志令》中的“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以及大言不慚地把自己比作古代聖人周公。至於《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誤殺故友呂伯奢的家人後說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三國志》中記載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一般人的理解,是不符合曹操說這句話時的本意的。另外,曹操在遺囑裡除了交代軍國大事之外,還說到對妻妾妓女的生活安排以及自己衣物、香料的分割這些瑣碎事情,史稱“分香賣履”,也是跟封建時代的禮儀傳統相牴牾的。曹操的實話實說,即使在今天,聽起來也是非常刺耳的。

  其四是,才藝太多。生於亂世,多數時間身居要職,周旋朝廷,率軍征戰,有大堆的軍政事務需要他料理,曹操竟然不是一介武夫、老吏,而始終保有書生本色,橫槊賦詩。曹操的多才多藝,前可比肩孔子,後堪並論蘇軾,匪夷所思。請看下列幾處文獻記載:

  曹丕說曹操:“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典論·論文》)

  曹植說曹操:“既總庶政,兼覽儒林,躬著雅頌,被之琴瑟”。(《曹集詮評》卷十)

  張華稱曹操善於草書,跟當時的草書名家崔瑗、崔寔父子和張芝、張昶兄弟不相上下;桓譚、蔡邕擅長音樂,馮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人擅長圍棋,曹操跟他們技藝相當;此外,曹操還懂得養生之道,對於草藥配方也有一定的研究(《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引《博物志》)。

  如果說其中有的人可能因為跟曹操關係特殊,難免有阿諛之嫌,那麼,曹操的詩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誰也抹殺不了。一個人多才多藝固然可以贏得心地純樸者的讚美之聲,但是,一定也會招致不少心理陰暗之人的嫉妒和憤恨。古今中外,惟庸才不遭人忌。

  至於許多人切齒痛恨的所謂的“奸詐”、“殘暴”,其實根本不成問題。古語有“兵不厭詐”(出自《韓非子》),足見我們中國人從來就不曾真正排斥過“奸詐”。人們喜愛、崇拜諸葛亮,大多也是因為他有“多智近妖”的“智慧”。諸葛亮的智慧中,有不少實際上是坑蒙拐騙之類的詭計。漢末亂世,群雄爭霸,最後形成三國鼎立局面。試問:哪一個人物是普渡眾生的活菩薩,哪一位英雄不是殺人如麻的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