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像個怎麼挖都挖不完的寶藏。
今天一早,“張東昇推岳父岳母下山的拍攝花絮”又上了熱搜↓
其實比起這一幕,“朱永平吃餛飩”那場戲的幕後設計對我來說才是“新知識”。
正片裡,經歷喪女之痛的朱永平下樓吃餛飩,吃到一半桌腿突然歪掉導致餛飩灑出,他也因此情緒崩潰,開始邊吃邊流淚↓
一直忍著沒哭,怎麼歪個桌腿就情緒崩潰了?這個細節有必要嗎?
有,當然有。
“中(成)年人往往是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被擊垮的。”
人生在世,也許天塌下來你都能受著,但最後的崩潰往往因為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
從“強忍悲痛”到“最後一刻情緒防線的崩塌”,突然歪掉的桌子腿對朱永平來說,就是那個“不經意的瞬間”,那件不起眼的小事...
這個細節的設計太妙了,也把普通人的細小情緒琢磨的很透。
後來才知道,“讓桌腿壞掉”是張頌文自己的主意。
這是他進組之後拍的第一場戲↓
“拍攝前,他趁工作人員布光,對大排檔的桌子動了‘手腳’,將一條桌子腿塞進地上的小洞裡,又找了一塊石頭,墊在下面。桌子最終倒與不倒,他都已經想好了該如何演,而當桌子腿真的歪了的那一下時,張頌文的情緒立馬崩塌了,那是他對當下做出的真實反應,彷彿脊樑斷了。”
而這個細節來源於張頌文吃火鍋的一次經歷↓
他對“朱永平”的發揮還不止於此。
刪掉兒子錄音那場戲,劇本上只寫了類似“朱永平刪除錄音”這樣的字眼,
包括後來“他看了一眼女兒的遺像,給了自己一巴掌”這樣的呈現,都是張頌文的freestyle。
網上關於朱永平聽到拉鎖聲有很多解讀,演員自己的理解是:
比起確定朱晶晶的死跟兒子有關係,作為一名父親,“根本不瞭解兒子”才是最讓人痛苦的。
雖然臨開機10天前才確認出演,但張頌文對這個角色做了很多準備和調查,
比起一上來就演,他想先把人物背景吃透↓
瞭解了這些,他的“加戲”和“臨場發揮”就有了依據。
比如流傳甚廣這段“麻將換紙牌”↓
一場牌桌上的戲,一個對兒子疏於管理、在外人面前有些虛榮的父親形象就這麼立起來了↓
對張頌文來說,他不是在演好人還是壞人,只是在演“現實中真實的人。”
2016年,他加盟了婁燁導演的懸疑片《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在片中飾演一個有點禿頭的建委主任。
油膩的中年官員該怎麼演,張頌文沒經驗,所以在開拍前專門去相關單位上了一段時間班↓
搜尋相關影評時,我看到有人這樣評價他的表演:
“信了唐奕傑說的話,甚至就要信了這不是電影,而是一段紀實素材。”
這個角色同樣有張頌文自己的設計。
他覺得以角色這樣的形象在面對老婆宋佳時一定是自卑的,所以結婚那場戲,他專門加了個“墊腳”的細節↓
其實張頌文的業務能力早在《演技派》時就得到過認證,只不過這節目沒火,很多人印象不深。
第一期給新人出題考察“淋雨後的真實反應”,他很精準地指出了對方的問題所在↓
(影片)
後來帶學員去醫院門口觀察生活,他也當眾展示了一把細節推理能力↓
(影片)
如果這節目在《隱秘》之後播,相信上面這些片段的播放量肯定比當初要高得多。
張頌文在很多場合都分享過自己的表演理念,讓我一個外行人都不得不瘋狂點頭表示認同↓
“能為人師”,卻不“好為人師”,在跟“朱朝陽”這樣的小演員對戲時,他並不過多幹涉↓
前一陣“影帝教學班”上了熱搜,下面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你隨便演,爸爸一定能接得住你的(戲)”
對小演員來說,信任有時候比“指導”更重要。
單純站在觀眾的角度,斗膽總結一下張老師的演技讓人信服的原因↓
1、比起演,先思考
2、善於觀察生活,多模仿
說起“模仿”,他在《演技派》模仿吳鎮宇這段真的相當經典▽
(影片)
3、愛較真
張頌文和秦昊在《隱秘》裡一共有兩場對手戲,恨不得一場半的時間都在吵架。
吵什麼?表演細節。
還記得張東昇把朱永平綁在水產倉庫那場戲吧?
兩人針對“被封住嘴的朱永平要不要發出聲音”這個問題展開“激烈討論”:
哈哈哈哈哈“鏡頭裡有我我就叫,單拍你我就不叫了”,你倆咋不cei丁嗑解決呢...
用張頌文的話來說,這是一場平和的、不傷感情的“業務交流”,兩人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上一部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吵歸吵,飯還是要吃的↓
4、真實生活的積累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張頌文自己的入行經歷。
他是北電錶演系畢業的,入行之前當過五年的導遊。
作為一個沒背景沒資歷的新人,吃苦是必須要經歷的階段。
曾經有一年的時間,張頌文都在面試各種劇組,和當時的同學週一圍一起↓
“侏儒”“大腦門”“嘴巴像香腸”“做不了演員”...
這樣的評價對他倆來說已經司空見慣。
在某屆first影展上,張頌文還拿演員見組這事出來調侃過,當場模仿了一把“副導演是如何篩選演員照片的”↓
新人時期“生存環境惡劣”,張頌文對錶演的自我要求卻沒有放鬆。
這點在他2005到2008年的部落格裡體現的很明顯↓
他有時間鑽研角色,但快節奏的表演市場卻給不了他這樣的時間。
在採訪裡也能看出,他當時多少是有所妥協的↓
“沙漠裡撿飯盒”這事擱誰身上都挺傷人的...
好在人的每一筆經歷都是財富。
就像張頌文把自己見組的經驗當做積累表演的素材一些,他那五年導遊的經歷也幫過忙:
這幾天關於演員片酬的話題又被拿出來討論,動輒幾千萬幾億的數字在張頌文這樣的所謂“腰部”演員的賬戶裡是不可能看到的↓
《隱秘》火了之後,有人翻出了張頌文之前談收入的採訪↓
“曾經長達10年,他的年收入都沒有超過2萬”
“43歲的人還是在租房子住”
有些劇組選演員比的不是演技,而是誰的“打包價”更低↓
耿直的張老師當時還說自己“特別想去勞動局告他們”↓
演員薪酬之間的巨大差異、業務能力和報酬的不匹配一時間讓大家為張頌文鳴起了不平,
一時間他的私信裡全是問他買沒買房的留言...
他後來還專門發微博回應過↓
大意是說自己現在的收入水平已經比之前好很多,但要在老家(廣東韶關)買套房還是有點困難,目前正在努力中。
害,要我說大家也不用替他著急,買不起房並不代表現在的生活就不夠好啊。
沒房的日子,張頌文在北京順義的農村租了一個小院,一住就是11年。
去年有媒體還去拍了他家,說“世外桃源”有點誇張,但絕對算現實版“嚮往的生活”了↓
“房子不能看見有訊號塔;喝的水是地下水;周圍必須有一片森林、一條河流”
據說這是張老師當初租房時的要求。
挺好,自己養花種菜,不拍戲的時候就打掃屋子唱唱歌,一般人羨慕不來的生活。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一樣,也許你當下的幸福是“擁有一套房子”,
而別人的是“疫情期間吃到便宜安全的菜”↓
------------------------------------------
張頌文“熬”出來了。
等再被問到“影視寒冬”的問題時,他還會自嘲:
“我們一直都是寒冬,寒冬也不覺得那麼冷了。”
“不冷”的原因當然不是行業規則的改變,而是因為自己那麼多年對錶演的堅持有了回報。
某種程度上講,他的經歷依然是個“勵志故事”,
希望撥開“迷霧”,未來能出現更多“張頌文們”。
最後一句哈哈哈哈哈哥哥?好的哥(哥)。
(部分採訪素材來自@新京報@中國新聞週刊@時尚先生Esquire@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