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自身體質真的差,而是被父母作出來的。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現如今,各方面的條件都在提高,但是孩子彷彿更容易生病了,尤其是在換季流感高發期,更是成了醫院的常客。探究背後,這些頻繁生病的孩子,家中往往有這樣的家長——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1、不思飲食
當孩子體質差的時候,往往伴隨著自我調節能力差的情況,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不思飲食、食量偏少、挑食的情況。此外,這類孩子食用寒熱類食品,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情況。
2、神疲懶言
體質差的孩子,其身體狀況往往不是最佳狀態,通常可能表現為精神不佳,很難持續保持興奮、安靜少動,能不動則不動,能不說話則不說話。整體而言就是喜靜不喜動。
3、換季易生病
體質較差的孩子往往抵抗力比較弱,每逢遇上換季或者風雨天氣變化的時候,不能很好地適應,導致經常出現感冒發燒、腹瀉等健康異常情況。
4、發育不達標
正常情況下,體質較差的孩子往往伴隨著發育較差的情況,主要表現為身高、體重發育不達標,嚴重還存在智力發育低於同期正常水平的情況。
孩子體質差大多源於家長的這三個習慣1、孩子飲食大魚大肉
以前物質缺乏,餐桌上的食物常以蔬菜為主,魚肉等大餐很難見到。加之魚肉類食物中確實富含各種營養素,是不錯的營養佳品,因此,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吃好喝好,每餐都給他們吃大魚大肉。
但是任何東西都是物極必反,過量的營養對兒童的健康極為不利。
一方面,小兒腸胃功能不全,過量的肉類食物容易增加腸胃的負擔,引發積食,導致脾胃虛弱等情況。
另一方面,肉類食物雖然蛋白質等營養豐富,但是卻嚴重缺乏維生素。在大量進食這類食物的同時,勢必會壓縮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入份額,但是維生素攝入過少,引發營養失衡,不利於兒童身體健康發育。
2、對孩子過度餵養
現在的父母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投入了諸多的精力,生怕孩子吃不好、吃不夠,從而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影響身體發育,於是對孩子一直採取“投餵”政策。
通常,在吃飯的過程中,他們會要求必須要吃一碗飯或者多少飯菜才行。亦或飯後甜點、水果每天都不可或缺。於他們而言,盯著孩子吃飯是頭等大事。
首先不說家長“逼”著孩子吃的食物是否營養,但論進食量就在巧不在多。可能孩子本身飯量就不大,或者出現食慾不佳的情況,此時,如果父母盲目地給他們塞食物,只會增加他們腸胃的負擔,進而引發消化及其它健康問題。
3、孩子一生病就打針
孩子頭疼腦熱是很正常的情況,絕大多數時候,在情況較輕的時候,人體是可以透過免疫自行修復的。但是有些父母生怕孩子情況加重,於是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帶著去打針。
但是,很多針劑中都含有抗生素或者其它藥物成分,如果經常使用,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統長時間不工作,易導致免疫功能變差,此後,只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生病。
此外,是藥三分毒,如果藥物使用多了,就會聚集在體內,增加腎臟的負擔,易引發其它的健康問題。
所以,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自身體質真的差,而是被父母作出來的。此時,遭遇“無妄之災”,孩子受罪,父母受累。
如何增強孩子的體質?1、調整飲食結構
食材上,父母需要合理搭配,做到營養均衡,讓孩子多吃一些高蛋白、維生素的食物,把好營養關。
習慣上,不能讓孩子養成挑食的習慣,避免營養失衡。
2、增加體育鍛煉
體質差的孩子大多身體瘦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帶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增加體育鍛煉,讓他在運動的過程中,增加心肌力量,使得心臟的儲備能力增強;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提高營養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體力,促進身體素質的提升。
3、鍛鍊孩子的身體自我免疫力
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時,父母不要急著送醫打針,可以先在家觀察兩天,讓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統與病毒做抗爭,從而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