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出現幾種行為,該打就打,慣著只會害了娃

由 仝海燕 釋出於 健康

文|全文共1353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苦口婆心地勸說不聽,棍棒教育或許能起到效果。
上週和閨蜜逛街,遇到這樣一對母子,兒子哭鬧著要媽媽買玩具,母親拒絕後,孩子氣得上去拽媽媽的頭髮,母親呵斥著:“快放手,說了不買就不買。”
孩子鬆手後,接著對母親拳打腳踢,一個阿姨上來解圍,男孩翻著白眼,大聲吼道:“滾”,一時之間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男孩的行為更加猖狂,開始伸手鎖母親的喉,此時這位媽媽的臉憋得通紅,只好向兒子妥協。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母子倆走後,一個大爺擺擺頭無奈地說道:“這孩子不好好管教,長大了不得了。”
俗話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之下出孝子”,雖然不是百分百正確,可是卻有一定的道理,苦口婆心地勸說不聽,棍棒教育或許能起到效果。
如今的孩子備受父母的寵愛,久而久之,身上開始出現一堆臭毛病,當娃有錯時,家長一再地包容,只會讓他們變得肆無忌憚,該管的時候一定要管,一旦錯過最佳管教年齡,再管就會難上加難,尤其是當孩子出現如下幾種行為時。

孩子出現這幾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1、威脅家長
有的孩子為了達到目的,對著父母死纏爛打,要是不行就威脅,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貪圖省事,選擇妥協,可是這樣只會讓娃變本加厲,今天威脅不吃飯,明天指不定就要說跳樓,為此,家長不能一忍再忍,該打就打,沒有原則和底線,只會讓娃越來越猖狂。

2、頂撞長輩
如果孩子沒有禮貌、不尊重長輩,經常頂撞大人且言語刻薄無禮,家長一定要管,否則只會助長他們的,變得目中無人,且顯得非常沒有教養,一味的嬌慣縱容只會讓他們無法無天,闖下更大的禍端。
3、犯錯後屢教不改
如果同一個錯誤,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家長多次教育和提醒都沒用,犯錯後絲毫不知悔改,父母可以考慮打一頓。

3、極度自私自利
如果孩子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不願意分享,沒有團隊合作的精神,長大後很難適應社會,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父母那般包容。
當然,打孩子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讓孩子感受到身體的疼痛後長記性,以此減少犯錯的頻率,打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幾個問題,否則會適得其反。

打孩子時的注意事項
1、不要當眾打孩子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尊心需要維護,當眾被打只會讓孩子感覺得恥辱,甚至埋下叛逆的種子。
2、不可頻繁打孩子
父母千萬不可頻繁打孩子,如果經常被打,他們會變得麻木,軟硬皆不吃,甚至產生仇恨的情緒。

3、動手時掌控好力度
打孩子不是殘酷地虐待孩子,動手時一定要注意力度,千萬不要打頭、耳朵、臉等重要部位。
4、暴怒之時別打孩子
如果在衝動、暴怒的情緒下打孩子,此時只是發洩自身的憤怒,打孩子時容易失去分寸,可能因為力度過大,造成難以挽回的創傷。
打孩子也要看年齡,如下兩個年齡段的不要打,“以暴制暴”可能造成兩敗俱傷。

哪個年齡段的不能打
1、0~3歲的孩子
3歲以內的嬰幼兒身體發育尚不完善,家長動手可能造成孩子身體受傷,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另外,這一階段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黃金期,如果父母動手打孩子,可能降低娃內心的安全感,對父母產生不信任,造成難以彌補的陰影。

2、10歲以後的孩子
通常孩子在10~12歲左右進入青春期,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十分叛逆,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愈發強烈,自尊心很強,如果父母此時體罰孩子,他們會感覺到人格遭受踐踏,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甚至做出報復行為。(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