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絕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條件,都還是不錯的,吃穿自然是不愁。在物質條件變好的同時,家長們對孩子的吃食就變得更為在意,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在他們眼裡,孩子只有吃好、吃飽,才能夠變得更聰明。
開心果媽媽還記得鍾南山在一次釋出會上,提醒全國宅在家裡的人們:“別吃太飽!”
鍾老的這四個字,並不只是他的養生方式,其實,涉及的方面還很多,對於孩子而言,這四個字,可能就涉及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問題了。
給孩子“吃好的”,也會讓孩子變笨?做好這3點才有利於大腦發育
上個禮拜,開心果媽媽去醫院驗光,因為左眼散光比較嚴重,普通的眼鏡店可能不太靠譜。而後在排隊等待的時候,有一位小男孩引起了開心果媽媽的注意。
小男孩上初一,家長有點著急:孩子眼睛近視去年才600,今年就800了,而孩子的坐姿習慣,一看就知道是被矯正過的。
醫生:“你家孩子喜歡吃什麼?”
家長:“很喜歡吃甜食,比如蛋糕、甜甜圈、餅乾之類的。孩子消耗大,平時肉、蝦吃得也很多。做菜,非常喜歡吃糖醋的。”
醫生:“你家孩子有點胖,應該是甜食加不運動引起的。學習成績怎麼樣?”
家長:“成績一般般,小學挺好的,上了初中有點吃力。”
醫生:“你家孩子吃太好了,不但影響視力,還會影響智力。”
這應該是開心果媽媽第一次聽說,給孩子“吃好的”,會影響孩子智力。因為開心果媽媽是上午最後一個驗光的,所以便和醫生聊了會兒,才知道吃太好,也是要有前提條件的。
第一點:少吃“甜”
說真的,開心果媽媽也和那個孩子一樣,特別愛吃甜食。每次做飯的時候,都忍不住做成糖醋的,覺得特別香。但為了讓開心果少吃甜,開心果媽媽正在逐漸改變這個壞習慣。
大人還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是孩子卻很難。蛋糕、巧克力、糖果、餅乾等等,這些甜食在光顧過孩子的味蕾之後,孩子便“難以自持”,吃了一個又一個,今天吃了明天還想吃。看著孩子可憐兮兮的眼神,或者孩子撒潑打滾,家長便又“妥協”了。
1) 甜食過多,孩子血糖會升高
這一點想必家長都知道,只是很多家長並不知道血糖高,對孩子有著怎麼樣的影響。
血糖比較高,便會引發一種反應,叫做“糖基化”。這種反應,會逐漸引起大腦的“倒退”,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關鍵腦組織的萎縮。
2) 甜食過多,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吃甜食能夠讓人心情變好,是因為甜食在攝入之後,身體內的血糖會迅速升高。但是,不久後,人又會陷入低落的情緒,因為身體會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對這些忽然產生的血糖進行分解,分解過後,身體內的血糖又會陷入低谷。
這樣的落差,會讓孩子對糖“上癮”。從學習角度來說,孩子情緒起伏不定,又如何能夠心情平靜地去完成學習、作業呢?
3) 甜食過多,孩子熱量過剩
很多人會覺得,甜食過多,只會影響孩子的肥胖的問題。其實,孩子吃糖很容易飽,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吸收,從而導致孩子身體肥胖,營養卻不良,而營養不良,大腦發育自然跟不上。
第二條:不要“吃太飽”
在老人那個年代,且不說吃好,就說吃飽,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童年的飢餓陰影,也造就了他們對食物的珍惜,以及對飲食的不控制。他們會覺得,孩子一定要吃飽,才有力氣,才能發育得更好。
有多少孩子在爺爺奶奶的餵養下,肚子經常是鼓鼓的,一天到晚都吃個不停?
只是,吃得太飽,會讓人的大腦內產生一種物質,叫“纖維芽細胞成長因子”,這個物質能夠讓脂肪與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變大,從而導致了人大腦皮質血氧供應不足。也就是,吃太飽,大腦容易缺氧,長期處於這個狀態,大腦發育自然會出問題。
另外,孩子吃太多,容易積食,食物消化不掉,就會被分解成有毒物質。而這種物質會被孩子再次吸收,這會損害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導致孩子智商下降。
開心果媽媽建議,家長在平日裡一定要控制孩子的飲食、零食,平時不要太飽,吃個8分飽差不多。
第三條:早餐一定要“吃好”
一日之計在於晨,孩子一天的精神狀態、大腦活躍程度,就看早餐有沒有補給到位。並且,早餐不僅要吃,還要搭配好。
米粥饅頭,是很多家庭的早餐標配,其實,這是沒有什麼營養可言的。早餐中,蛋白質、維生素、亞油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利於大腦發育。
開心果媽媽建議,早上的早餐可以是主食+蛋白質+青菜+水果+堅果。營養搭配好,才是真正的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