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味藥,“烘乾”寒痰!懶中醫留下的小方子,攆走肺裡白痰

由 仁連榮 釋出於 健康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中藥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以前,我剛剛入中醫這個行當的時候,就聽到前輩們說,中醫人往往是越來越懶。

倒不是說工作倦怠,而是說隨著經驗的積累,在面對某些複雜病情的時候,常常簡單開了幾味藥,就能解決問題。這就是抓住主證,化繁為簡。

中醫人,沒這個功夫,那就不是成功的。幹了幾十年,動輒還給人開大方子,顯示自己有能耐,這個不是好現象。

我以前在農村做醫療支援的時候,就曾經遇上過這麼一個懶郎中。

他是一個在農村活躍多年的土郎中,姓範,大家管他叫範叔。

他這人有意思,看病的時候,一隻眼睛睜著,一隻眼睛閉著,說話懶洋洋,方子也都不大。但是效果呢,往往還不錯。

有這麼一回,村裡一個老伯找他。什麼病呢?就是老肺病,咳嗽痰多。

這人據說有慢性支氣管炎多年了,當時是冬天,又發作了。這次發作不得了,來看病前咳嗽一整夜,那痰吐的,不一會兒就滿滿一個痰盂。顏色白,全是泡沫。而且呢,整個人還特別怕冷,手腳冰涼。

她在家人的攙扶下去找範叔。範叔披著大衣走出來,坐在那兒給看脈。

當時,我們幾個特別年輕的,一看範叔要治病了,趕緊過來湊熱鬧。

範叔給看了看,說了:“苔白膩,脈弦緊,寒痰阻肺”。然後,睜開一隻眼,問:“來點兒藥啊”?

患者和家屬點頭。緊接著,範叔就給寫了一個辦法:

用乾薑5克,茯苓15克,桂枝3克,粳米100克。先把乾薑、茯苓、桂枝一起煎煮取藥汁。這個藥汁兒拿過來,和粳米一起煮粥。最後加入紅糖調味。每日分2次服用。

這時候,患者的一個女兒說了,範叔啊,給開個大方子唄?讓咱快點好。你說現在就這麼點,好乾啥啊?

範叔一聽不樂意:你不信我咋地?他(指患者)不是頭一回吃中藥嗎?下那麼重幹啥?一點一點來不好嗎?現在下重了,將來嚴重了咋辦啊?

家屬一聽,也有道理。於是就回去了。

結果,很快,好訊息傳來了。患者當天晚上用藥,折騰了一宿。第二天早晨再用藥。結果,中午時分,忽然就睡著了。到了晚上,症狀居然大大改善,患者自述好受多了。

這是怎麼回事啊?我給你簡單說說。

其實,這個患者的問題,就是慢性支氣管炎裡頭的“寒痰證”。這類人患者,在冬季的時候容易復發、加重。尤其是感寒以後,症狀尤為明顯。主要表現,就是咳嗽痰多,痰色白,質地稀薄,容易咳出來,渾身發冷,畏寒,苔白膩,脈弦緊。請注意,這裡的痰務必是白的。你要是黃稠的,那就是化熱了,就另當別論。

寒痰阻肺,怎麼辦啊?得化這個寒痰。

其實,在這方面,中醫裡頭是有相對成形、固定的配伍可用的。比如說麻黃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乾薑6克,細辛3克,陳皮12克,半夏10克,膽星10克,紫菀15克,款冬花15克,等等。這些都是固定搭配。

但是呢,範叔沒用這樣的複雜方劑。他就是給患者出了一個食療方,用桂枝、茯苓、乾薑三味藥。為啥?按照範叔的思路,就是患者既然第一次用中藥,那一定是對中藥敏感。在這個情況下,也許用一點中藥,就能見到效果。複雜的方劑,留著以後用。否則,現在就用大方子,搞得身體耐受了,將來在應對複雜情況時,就無藥可用了。

這裡頭的乾薑,是君藥,入肺經,可以溫肺化飲。桂枝,是入心脾二經的,可以溫通經脈。乾薑屬於溫陽化溼。桂枝溫陽化氣而除溼。兩者配合,就是給患者的肺裡頭,安裝了人造小太陽,可以透過溫散燥溼之法,把肺裡的寒痰“烘乾”。茯苓呢,健脾利溼,解除脾溼這個寒痰之源。如此,三味藥密切搭配,很有特點。

當然,用這樣的小方子,前提也是準確辯證。只有確定證屬寒痰者,才可以用。要是有痰熱了,那就不能用了。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大家來體會吧。眼下這個季節,天氣越來越冷。老慢支患者恐怕會難受了。那一天到晚咳嗽,不斷咳吐白痰的情景,我閉上眼就能想象到。我希望大家能對此有一點深刻的認識。若辯證準確,適當用文中這個食療辦法,是不錯的。

小中藥,有智慧。人世間,有真愛。一草一木,皆有情。願我的這篇文字,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