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生活壓力、學業壓力、工作壓力都在不斷增大,很多家長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探討起“如何能讓孩子成才”這個話題。
對於“雞娃”爸媽來說,從翻身、爬行、認顏色、看數字,寶爸寶媽總想讓孩子快人一步。於是,各種早教班也進入了家長們的視線。
那麼若家長想讓孩子贏在起點早教班到底靠不靠譜呢?
在寶媽微信群裡,經常看到有的家長略顯焦慮地問:“讓孩子去上早教班靠譜嗎?老師到底負不負責?”
若有家長剛好也在讓孩子上早教班,就會非常熱情地反饋:“我家孩子2歲了,我覺得上早教班以後,孩子比之前能說了,認識的東西也多了。”
當然,有時也會有不同意見的聲音蹦出來表示:“我覺得早教班沒有什麼用!”又或者是:“學這些東西也沒必要特意報班啊,家裡就能教,浪費那錢幹什麼?”
這樣看來,家長們對早教的看法基本就是兩個方向。那麼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早教的意義是什麼。
孩子剛出生後就像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他們需要自己透過對外界的探索,以及個人能力的提升來給自己畫上顏色。
於是,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贏在起點,就會給他們報一些早教班。畢竟現在很多早教班,大多是面向6歲之前的寶寶進行系統性的培養,像孩子的邏輯思維、認知能力等等,都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而這也是早教存在的意義。
①促進寶寶精細運動發展:
在家裡由老人看護時,他們大多會因為擔心寶寶受到傷害,這也不允許那也不可以,基本什麼也不讓寶寶自己動手。
而來到早教班,經過嚴格培訓的老師們,非常有經驗地引導寶寶自己動手,不僅讓寶寶學到了知識,還能促進寶寶的動手能力,給寶寶自我成長的機會,掌握一些精細化的動作。
②激發寶寶語言及溝通能力
寶寶在3歲以前,大腦處於快速發育狀態。
因此,當寶寶脫離家庭,來到一個小集體,再由老師進行引導,孩子很自然地就會被其他人所吸引。
長此以往,孩子自己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適應力得到了提升,溝通能力也會迅速增長,而這在家長眼裡就是孩子的“進步”,所以父母會想讓孩子上早教班也就不難理解了。
凡事有利就有弊,早教班也有可能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
①會限制寶寶的發散性思維
當早教班用固有的教學模式,批次來指導寶寶的時候,如果寶寶只是單純地接受老師指令,沒有加入自己的思考。
久而久之,寶寶自我學習的技能就會漸漸減弱,沒有了想象空間的寶寶,慢慢就會變成單一的思維模式。
②在無形中給他們設定條條框框
還有一些早教班,在引導孩子玩玩具時,並不是順應寶寶的想法,而是將自己以及說明書強制地塞給孩子,告訴孩子應該這樣玩,而不能那樣玩。
看起來是讓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而讓孩子失去了試錯的能力。
過多無形當中的條條框框,使孩子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也阻礙了孩子抗壓性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
有些家長覺得,早教班的內容過於簡單,是在交“智商稅”,但不讓孩子去學習,有擔心小傢伙會落後於同齡人。但其實家長若能把握住大腦發育黃金期,不僅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早教工作,寶寶在將來也會更聰明。
有研究現實,剛出生的新生兒腦容量在350g到400g左右,只是成年人的14,而到了7歲是會提升至1300g左右,在整個增長的過程中,也被譽為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其中,0-3歲這一時間段,是孩子大腦發育曲線增幅最快的一段時間,腦容量會達到成年人的75%—80%,因此啟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抓住孩子發展好奇心的“口欲期”
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有段時間,喜歡什麼都放到嘴巴里,其實這就是寶寶嘴巴來認識這個世界,探索身邊的事物。
這段時間只要保持家裡衛生就好,這可是寶寶在認真地學習呢!
?抓住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
我們現在充分地認識到,語言交流,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很多家長在家裡經常拿著手機或者埋頭幹活,和正在成長的寶寶缺少互動,還要怪自家寶寶說話晚。
其實,想讓寶寶能說會道,可以多帶寶寶去參加集體活動,多多地講故事,這也會豐富寶寶的詞彙庫。孩子會得多了,自然也就願意說了!
?抓住孩子精細運動發展的關鍵時期
寶寶從最開始只會哇哇大哭,到後來的“心靈手巧”,離不開成長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但家長不要因為寶寶弄髒了地面、或是心疼寶寶的失誤,就代替寶寶來做這件事,家長要知道,正是在這一次次的練習當中,寶寶的技能才越來越熟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