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五臟之一,在五臟中名聲最小的一個腎臟,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脾是用來幹嘛的,有什麼用,更不用說護理脾臟了。
但是你知道嗎?脾虛受損對我們影響巨大,尤其是男人,脾虛有可能影響男性的雄風不倒。
要是你的身體出現這幾點,那麼很有可能只是你的脾臟在向你求救。
在說哪些情況是脾虛前,我們先來了解脾臟在人體中有什麼重要作用。
脾虛對人體的有什麼重要作用
1,濾血
脾內濾血的主要部位是脾索和邊緣區,此處含大量巨噬細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病原體和衰老的血細胞。
當脾腫大或機能亢進時,紅細胞破壞過多,可引起貧血。脾切除後,血內的異形衰老紅細胞大量增多。
2,免疫
侵入血內的病原體,如細菌、瘧原蟲和血吸蟲等,可引起脾內發生免疫應答,脾的體積和內部結構也發生變化。
體液免疫應答時,淋巴小結增多增大,脾索內漿細胞增多;細胞免疫應答時則脈周圍淋巴鞘顯著增厚。
脾內的淋巴細胞中T細胞佔40%,B細胞佔55%,還有一些K細胞和NK細胞等。
3,造血
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但自骨髓開始造血後,脾漸變為一種淋巴器官,在抗原刺激下能產生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但脾內仍含有少量造血幹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狀態下,脾可以恢復造血功能。
4,儲血
人脾的儲血能力較小,約可儲血40ml,主要儲於血竇內。
脾腫大時其儲血量也增大,當機體需血時,脾內平滑肌的收縮可將所儲的血排入血迴圈,脾隨即縮小。
當你的身體出現這些情況時,是你的脾臟在向你求救
1、食不知味
中醫理論中,脾跟飲食非常相關,如果是脾虛的話,脾的功能就會下降,相應地食物消化方面也會下降,因此大多數人會覺得食不知味,容易有飽脹的感覺,這都是脾虛的表現。
2、起床胸悶
如果清晨起床會感覺到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就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處於一個虛弱的狀態,急需補脾。
3、手腳冰冷
有些人一到秋冬季節,人體沒有感覺到寒冷,但是手腳會一直處於冰冷不溫的狀態,這就是脾虛生寒的表現。
4、舌苔厚黃
健康的舌頭表面應該是潤澤的紅色,但是如果是脾虛的話,人常常感覺到口內粘膩,舌苔很厚,而且還發黃。
5、如廁困難
身體有健康問題,如廁的現象就是問題的外在表現。脾虛的人如廁很容易會出現宿便形狀軟爛、粘膩,這就是消化功能出現問題所導致的現象,消化問題當然離不開脾胃,說明脾胃虛弱。
6、睡覺流口水
脾胃失調。成年人流口水是脾胃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常見於脾胃運動功能減弱、水溼停留、脾胃溼熱或胃裡存食下降、胃熱上蒸,即所謂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這些症狀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脾虛比較常見的症狀,因此經常會被人忽視。如果你有脾虛,也可以按照下面這些方法來改善脾虛症狀。
幾種有補脾養脾功效的食物
1,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洩。”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
《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2,紅薯
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
《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
《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3,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
《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
《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
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
除了食療外,還要每天做到以下幾點,對於我們調理脾胃具有良好作用
1,忌寒涼
冰涼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儘量少吃,如苦瓜。
2,飲食清淡
平時吃飯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膩的、鹹的無利於脾的運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樣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飽,不要暴飲暴食。
2,按摩
按摩腹部有助調理脾胃,加強運化。如有大便乾燥的人,可以順時針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時針方向按揉肚子。
4,作息規律
平時也要注意情緒的調整,按時作息,養成睡午覺的習慣,可以補氣養血。
最後,如果脾虛一直未能改善,或許可以求助醫生,藉助藥物治療,改善脾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