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花生米,險些奪走1歲嬰兒的生命,家長們注意!這不是個例
6月12日,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的手術室醫生和麻醉師們,度過了緊張擔心害怕的一個週末。
1歲多的嬰兒小諾,在吃花生不慎將一整顆嗆入氣管,持續一週。這是一場高風險性的手術,術中,小諾一度生命垂危,血氧飽和度降至30、心率降至50每分鐘、口唇臉色發鉗……
“那一刻,我心裡只有“害怕”這兩個字,害怕死神奪走孩子……但還是必須冷靜下來與麻醉師配合全力搶救孩子……”回想起來,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徐幼依然有些後怕。她提醒家長們,對於堅果類食物,6歲以下兒童一定要謹慎食用!
嬰兒咳嗽一週,原以為是感冒
實則小小花生米卡住支氣管長達一週!
後怕的不止是醫生,對於小諾的父母來說,這更是揪心的一週。
據小諾的父親賴先生回憶,危險是一週前,一邊吃花生一邊玩耍導致的:“當時不小心碰了一下嘴唇,小諾就哭了,一下就嗆進去,被一整顆花生哽住了。”
雖然很快出現咳嗽的症狀,但在當時,家人並未反應過來,還以為是感冒。
“我們去了社群醫院,社群醫生說先觀察,如果有面部發紫的情況,再送上級醫院。”賴先生回憶,隨後小諾咳嗽的症狀並未好轉,便帶著去照CT,但由於小諾始終在哭鬧,無法配合,CT也照不出來。
輾轉幾家醫院後,6月12日,父母帶著小諾來到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為小朋友照片,這裡有經驗更豐富的醫生,CT影像顯示,一塊白色的異物,將小諾的右側支氣管堵塞得嚴嚴實實。
這顆花生米,已經卡住小諾的右側支氣管長達一週,以往自然運轉的呼吸,在他的身上正變得愈發艱難。如果這顆花生米發生位移,堵住總氣管,他將陷入更為危險的境地。
“如果換成成年人,可能咳嗽幾下花生米就出來了,但嬰幼兒的咳嗽反射能力太弱,咳出異物的可能性極小,儘管小諾一直咳嗽一週,但異物都沒有咳出來。對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來說,誤吸異物是非常危險的,嚴重時有生命危險。”徐幼介紹。
手術一開始就出現嚴重意外
萬幸最終取出花生米
這是一場不能拖,同時有著高風險性的手術,6月12日下午,醫生們一邊安撫孩子和父母的情緒,一邊著手準備手術,耳鼻喉科、麻醉科、呼吸科、護理團隊迅速集結。
“這個手術有很大的風險,你們接不接受?”這一點,徐幼必須告訴小諾的父母,如果沒有其父母的信任和支援,醫生也難有冒險的勇氣。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小諾的母親一度情緒崩潰,夫妻倆一度互相埋怨……但看到即將被推上手術檯的小諾痛苦掙扎著,想到他的生命才剛剛開始,父母最終下定決心,同意手術。
小諾需要在全麻阻斷自主呼吸的狀態下進行手術氣管異物取出術,在徐幼醫生的主持下,下午4時半,手術開始。但讓醫生們想不到是,這臺手術一剛開始,就出現了嚴重的意外。
“氣管鏡剛伸進小諾的氣管,還沒有看清楚異物,孩子的生命體徵就突然發生了急劇改變。”徐幼介紹,不過十來分鐘,小諾的血氧飽和度最低降至30、心率最低降至40—50/分、臉色發鉗……
有著豐富經驗的徐幼醫生,回憶時依然感到後怕:“那一刻,我心裡只有“害怕”這兩個字,但必須冷靜下來全力搶救孩子……”立即停止取異物的操作,迅速將氣管鏡退出氣管,麻醉師開始緊張吸氧,氣管插管,投入到生命搶救中,給腎上腺素、給地塞米松、給阿托品,但小諾的生命體徵依然沒有明顯的改善。心率還在下降,血氧飽和度還在往下降,醫生緊急為小諾頸靜脈穿刺,繼續糾正生命體徵,艱難地維持著小諾幼小而微弱的生命。
徐幼介紹,絕大部分孩子在取出異物時,能夠順利過關,但小諾不辛成為了那一小部分,出現氣道高反應的狀況:“就像在航空領域,安全便是安全,但一旦出現意外,就面臨著艱難的境地。”
大約又過了十幾分鍾,鬼門關走了這一遭,小諾奇蹟般挺了過來,化險為夷。“他的臉色口唇逐漸開始變得紅潤,血氧飽和度從30%逐漸恢復到50,60,70,90%,心率也從40—50/分恢復到110—130/分。”徐幼介紹,在小諾的生命體徵穩定後,醫生們又為小諾贏得了取出異物的機會。此刻,醫生和麻醉師又開始思考怎樣為小諾取出停留在氣管長達一週的異物,這需要取得孩子父母的理解,萬一意外再發生,就更加危險,醫生又再次與小諾的父母溝通,獲得了小諾父母的理解。
在氣管插管的狀態下,取異物變得更加困難,小孩的氣管支氣管本來就細小,氣管插管後操作的空間就更小,只有改用纖支鏡,從氣管插管內進行,終於成功將堵塞小諾右側支氣管的一整顆花生米取出。
手術完成後,小諾被送進重症監護室(ICU)繼續觀察。
提醒家長:
不是個例!謹慎食用堅果類食物!
6月13日下午,小諾已經脫離危險,離開ICU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房。目前小諾氣管支氣管還有些炎症,偶爾還在咳嗽,但兇險的異物已經取出,應該很快就能出院。
徐幼介紹,異物卡住氣管的情況在1—3歲的孩子非常常見,這不是個例:“最多的就是花生、核桃、瓜子,其次是米飯、胡豆、豌豆、瓜子殼等。”在徐幼的著作《你的孩子安全嗎——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告訴你兒童異物傷害那些事兒》中,用30多萬字記錄了近1000多個兒童遭受異物意外傷害的鮮活案例,她總結道:“父母要引起重視,最好的搶救,是不讓意外發生。”
徐幼介紹,在國外一些國家,法律明文禁止嬰幼兒食用堅果類食物。在我國,目前更多是靠宣傳、科普:“6歲以下的嬰幼兒要謹慎食用堅果類食物,儘量不吃。如果要吃,就不能跑動,不能玩耍打鬧。”最後,如果發生意外,家長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科普衍生:
吸入異物、食物梗阻,高發人群主要集中在老人和小孩。遇見這類情況,可以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建議每個人都學一下。
海姆立克急救法 圖據人民日報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王拓
攝影記者 張直
編輯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