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廣泛網友的關注,不誇張的說甚至可以用憤怒來形容吧,我們都知道天底下的父母是都是很愛孩子的,最近有一個3歲的小女孩的新聞頻頻被推上搜索榜前列。
小女孩今年才3歲,但是體重卻已經達到了70斤,遠遠超出正常孩子的水平,可女孩的父母卻經常給孩子吃些炸雞、快餐等高熱量的油炸食品,從傳出的圖片不難看出超重的體重讓孩子正常活動都幾乎成了難事,她的骨骼和關節明顯難以承受70斤的體重,過重的負荷壓在她的膝關節上連帶雙腿都幾乎變形了。
看得我著實心痛,肥胖不僅僅是對成年人來說是嚴重的負擔,對於兒童來講也是很嚴重的傷害,拋下小女孩不負責的父母不詳談,小女孩現在首要任務肯定是要減肥了,再不開始著實行動,稚嫩的骨骼和關節只怕會遭受更嚴重的傷害,特別是對於我們人體的膝關節這個非常脆弱的組織來講,更是需要細心的呵護和珍惜;
我們都知道人體是有一定自愈性的,但是對於膝關節來講一旦發生結構性的損傷,幾乎是很難自我痊癒的,不管多大年齡的人一定要做好日常防護,特別是在運動健身中許多人由於意識不強,常常傷害膝關節而不自知,以至於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膝關節如此重要,卻很少有人能真正重視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和膝關節相關的那些事。
瞭解膝關節:膝關節是我們人體最大,最複雜的一個關節,同時也是承擔任務最多,最脆弱的關節之一,幾乎有60%的運動受傷都和膝關節有關,膝關節在我們身體部位上起著樞紐連線的作用,就像機器上的軸承一樣,負荷著我們上半身和大腿的全部重量,生活中只要我們進行身體移動,那麼膝關節必定開始工作,也正因為用到的地方多,所以也就特別容易受傷。
保護膝關節的小動作:
以前我們總認為膝關節疼痛或者出現問題是老年人才有的“專利”,但事實上不管年齡大小,只要我們在站或者走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2倍左右,上下樓的時候負重是3倍,跑步時負重是4倍,進行體育運動的話幾乎是體重的6倍,可見膝關節承受的壓力之大之重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一旦出現磨損那將是不可修復的,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健身運動中我們都要做好防護,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膝關節養護的小貼士。
1、養護膝關節,首要是要將膝關節周圍的肌群放鬆,恢復肌群的彈性,增強延展性,促進膝關節周圍的血液迴圈,我們可以用泡沫軸來進行滾動放鬆按摩和一些拉伸動作。
首先將你的身體俯身平躺在地面上,將泡沫軸放置於大腿下方,兩腳分開一個髖寬的距離,上身保持平直,兩手臂屈曲手肘小臂貼地,兩手握拳放置於頭部前側位置,腰腹部肌群收緊不放鬆,利用泡沫軸進行來回滾動大腿處進行放鬆即可。
再將你的身體側躺將泡沫軸放置於身體大腿右側處,雙腿交疊放置,身體側面保持平直,以左手手指觸地,右手大臂與地面垂直,小臂貼地,腰腹部收緊不放鬆,利用泡沫軸來回滾動大腿右側處放鬆即可,滾動20秒後然後再進行換腿操作練習。
最後將你的身體俯身向下躺在地面上,兩手臂屈曲手肘小臂貼地,兩手握拳放置於頭部前側位置,腰腹部肌群收緊不放鬆,兩腿分開,將泡沫軸斜放於大腿內側處,進行來回滾動放鬆,然後再進行換腿滾動放鬆即可。
2、在養護膝關節中,加強膝關節周圍肌群力量訓練以增加穩定性也是其中一個方法,我們可以進行以下動作練習。
首先找到一面牆,將你的身體背部平靠在牆體上,頭頸部腰背部臀部壓實牆面,屈曲膝關節,身體呈下蹲姿勢,兩腳腳尖向外向前衝,膝關節開啟的位置不能超過兩腳腳尖,將你身體的重力均勻的放置於兩腿之間,上體脊背保持平直,慢慢下蹲的角度可以依次從小到大,直到下蹲至身體極限處或者大腿下移至與地面平行即可,每次下蹲的角度循序漸進式的練習,每次間隔休息1分鐘的時間,下蹲3到5次即可,去感受大腿前側肌群的拉伸動作,注意動作全程要以自己身體感覺舒適為佳,如果感覺疼痛不得勉強自己進行練習。
首先將你的身體平躺在地面上,雙腿保持放鬆平直向前延展,吸氣,先向上豎直抬起你的左腿,嘗試將你的左腳腳尖勾起,左腿在空中呈懸空狀態平直延展,同時用你的左手手指去抓握左腳腳尖處,手臂同樣保持平直,停留動作10秒後,慢慢回落雙腿和雙手臂,然後再將右腿抬起,將右腳勾起,停留動作10秒後,再次回落,左右腿進行重複交換拉動動作,每次做5組,每組做10次即可。
保護膝蓋注意事項:
1、我們的身體在下蹲和跪的時候,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因此在運動過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蹲坐和跪姿的動作。
2、許多膝關節的損傷都是由於不當的運動導致,因此要避免突然參加劇烈的運動,不要在堅硬的水泥地面上跑步、跳繩或者下蹲等動作,在堅硬的地板上進行運動時,由於地板的反作用力作用會對膝關節的傷害更大,所有的運動都要量力而行,避免過度使用膝關節。
3、如果我們的身體屬於超重的話,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自然就很大,磨損的速度也會加快,因為肥胖的人群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的情況,如果本身你的體重已經屬於超重範圍,那麼首要做到的就是減脂減重,避免高熱量油炸食物,多吃鈣含量多的元素食品,為膝關節補充鈣質。
【來源:Sasha健身醬】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