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跟父母是否親近,與“親子依賴期”有關,家長注意把握住機會

由 完顏翠琴 釋出於 健康

有人說:“母子連心,血緣關係是孩子和父母天然的羈絆”。

新生兒雖然是白紙一張,什麼都不懂,但是似乎每一個小嬰兒,都會對爸爸媽媽有天生的依賴,喜歡待在家長的身邊。

可是,並不是每一位家長都有充足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寶寶。面對生活的壓力,為了孩子未來能夠更好的發展,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

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的工作非常忙,出差比較多的家長就會遇到讓他們心碎的情況:孩子似乎跟他們並不親近,反而更親近陪伴的人。

這讓很多工作忙碌的家長難以接受:我們這麼拼命,不就是為了孩子嗎?孩子是我們親生的,怎麼會不親近我們呢?

父母是小嬰兒心裡最喜歡的人?

張哥是公司裡的採購,一年得有大半年是出差的狀態,連妻子生產都是先從外地趕回來的,更別提陪著孕期的妻子了,張哥一直對妻子很愧疚。

但是張哥的妻子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她也明白張哥是為了這個家。孩子出生後,張哥抱著小閨女愛不釋手,咬牙請了一個月的假,來補償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張哥也要繼續工作,否則孩子的奶粉錢從哪裡來呢?張哥把母親叫到家裡,還請了保姆照顧母女倆的生活,每天還要和家人影片很久。

又是在外面拼搏了一個月,張哥終於又有了假期,可是當他回到家的時候,卻發現女兒根本不親近自己,看著自己都會很害怕,張哥很懊惱,覺得自己太虧欠家人了。

孩子跟父母的關係是否親近,主要與“親子依賴期”有關

張哥的女兒對他生疏,主要是因為張哥太忙於工作,錯過了和女兒建立“依賴期”。

簡單來說,親子依賴期是指嬰兒和家長建立依賴關係的時期,在此期間,寶寶會不知不覺地在心中給大人“排順序”。

如果家長沒把握住建立親子依賴期這個機會,那就別怪娃跟你不親近了,畢竟你在小朋友的心目中,大概也跟鄰居奶奶沒什麼差別。

親子依賴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4-6個月:依賴確認階段

這個時期,寶寶主要透過本能來判斷誰是親近的人。隨著寶寶視力的發展,他們開始能夠認出經常出現在他們周圍的人,會對“存在感”最強的人產生依戀。

反之,對於不常出現的,或者只在影片中出現,現實中摸不到碰不到的人,他們就會表現得格外冷漠。就像張哥的女兒,對於突然出現的“陌生人”非常警惕。

●8-10個月:建立依賴的關鍵期

像張哥這樣錯過了第一波“依賴期”的家長,就要好好把握第二階段這一關鍵期,在八個月左右,寶寶會繼續建立依賴關係。

這個時期的寶寶身心發展趨於完善,大腦更活躍,也可以記住更多的人,所以錯過了第一階段的家長要及時補救,在這個時期多多在寶寶面前出現,一樣可以讓寶寶更加親近。

●2歲以後:重新調整依賴順序

等寶寶兩歲之後,他們會調整自己的依賴順序,給自己大腦中能夠記住的這些人做一個“排名”。如果家長們前兩個階段都錯過了,那這是最後的“補救機會”,經常“缺席”的家長注意把握住哦。

育兒小貼士:家長多“刷臉”才是與娃建立依賴的主要渠道

其實,跟小嬰兒建立依賴關係非常簡單,只要平時多在孩子眼前晃晃就可以了。小嬰兒的心思非常簡單,誰出現的多,誰照顧我多,那誰就是我最親近的人。

很多家長工作太忙,有很多的不得已。但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很難補救了。所以家長們還是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做好平衡,不要顧此失彼。

每日一問:你家孩子更黏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