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寶寶走路早晚代表著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文/育娃腦計劃
大家好,歡迎回到育娃腦計劃,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寶寶走路早晚代表著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下面就跟著筆者一起看看作為家長的辛酸苦辣吧!
聽說走路早的寶寶比較聰明,走路比較晚的媽媽就著急了,是不是孩子缺鈣呀,是不是孩子哪裡不正常有疾病呀……
這種情況想必大多數媽媽都經歷過,那麼走路早晚真的跟孩子的智商有關係嗎?
晚走路=智商低?
寶寶走路的早晚究竟和什麼有關呢?是不是晚走路的寶寶就真的比別人笨呢?其實大約在7個月的時候寶寶就開始出現行走敏感期,起先寶寶會表現出強烈的行走意願,拒絕坐著。
是的,小傢伙已經不滿足於地面活動了,他們更向往高處的世界!
據統計,只有大約一半的嬰兒是在1歲左右學會走路的,在10-15個月期間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寶寶走路需要協調3個方面的:肌肉力量、平衡感和性格,而性格似乎是影響寶寶走路早晚的最大因素。性格溫和的寶寶在取得階段性進步的時候顯得更小心翼翼,地面更能帶給他們安全感和舒適感,他們是堅定的爬行主義者。而走路較早的寶寶則更加活潑好動,還沒等媽媽拿起相機記錄下成長點滴,他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越過了各個成長里程碑。
同時寶寶的體型也能影響走路的早晚,瘦寶寶一般走路較早。也有很多媽媽會擔心,經常抱著寶寶會不會影響他學走路,答案是不會的。事實上,不管寶寶什麼時候學會走路,這個時間與寶寶的智力和運動技能都毫無關係。無論時間是早是晚,只不過是不同的走路方式罷了,就像寶寶的個性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
孩子過早走路還可能會出現以下不良後果:
1、影響腿型
寶寶年齡小,下肢和脊柱還處於發育期,比較脆弱,如果過早走路,會因為承受不住身體重量,而引起寶寶o型腿和x型腿,脊柱也會受到影響。
2、導致扁平足
如果寶寶在足弓尚未發育良好的情況下而學習走路,會使寶寶全身重量壓在足部,而導致寶寶形成扁平足。
3、影響身高發育
在寶寶出生後的12月之內,是脊柱增長的黃金期,增長速度也快於四肢,若沒到相應的月齡過早走路,會影響脊柱的正常發育,而影響其身高。
很多家長不自覺地將孩子的成長當作一場比賽:誰先會叫爸媽了,誰會走路了……不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相對於這些,媽媽們可以多多關注寶寶階段性的發展,比如說大動作發展:從抬頭→翻身→爬→坐→站→走一系列的進步。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作用的話,可以留言分享,也可以收藏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關於科學育兒的小知識,當然,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育兒的小知識,也可以點選關注育娃腦計劃,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