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的小主人公萊莉的生活被五種情緒所掌控。
小的時候,一直是樂樂(快樂情緒)起著主導作用,讓萊莉度過了快樂的童年。但是一次意外,樂樂和憂憂離開了大腦控制室,迷失在茫茫腦海中。
大腦總部只剩下掌管憤怒、害怕和厭惡的三位幹部負責,也就是我們所稱的負面情緒。導致萊莉在吃飯時,與爸爸頂嘴,憤然離開餐桌。
如果人生真的失去了快樂的能力,那將是多麼可悲的事情?
還好,樂樂和憂憂歷盡艱辛,終於回到了大腦總部。
當萊莉慢慢長大,這五種情緒也學會了分工合作,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不同的情緒主導,陪伴著萊莉的成長。
所有情緒都是人一生的朋友,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兩面性,無分好壞。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認識它們,瞭解它們。
在成長的路上,學會與情緒握手言和。
01認識情緒,接納情緒
孩子小的時候,對情緒的認知還很有限,這就需要一些刻意練習,讓孩子認識情緒。
可以給孩子讀關於情緒的繪本,讓孩子知道,各種情緒對應的表情長什麼樣。
當孩子出現某種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在恰當的時候,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情緒。
當父母自己出現情緒的時候,也要冷靜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慢慢認識了各種情緒,就要讓孩子知道,情緒是我們內心的朋友,我們可以跟各種情緒待在一起,好好照顧它們。
這就是接納的過程。
每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擁抱。
這個擁抱很重要,不僅對孩子有安撫的作用,還會讓孩子知道,無論他表現出怎樣的情緒,父母都是接納的,都是愛他的。
有一位心理諮詢師媽媽,採用的是“三句半”的表達方法,很值得借鑑。
用一句話給情緒起名字,一句話賦予孩子空間,一句話表達愛與接納,再用半句話重申愛。
比如,當孩子因為小朋友搶她玩具而跺腳、哭泣、尖叫時,媽媽會蹲下來抱她一會兒,然後平靜地看著孩子的眼睛。
說出第一句為情緒命名的話:“寶寶,我看到你很憤怒。”
然後,第二句話賦予孩子空間:“你想哭就哭吧。”或者“你可以表達你的怒氣,你要一個人待一會兒嗎?”
接下來的一句是表達愛與接納:“媽媽陪著你,你生氣的時候我一樣愛你!”
最後,用半句話重申愛:“媽媽好愛你……”
無論孩子的表現多糟糕,聽到“三句半”後,一般都會漸漸平靜,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父母要做的是,不評判情緒的好壞,准許孩子和“情緒朋友”待一會兒。
當孩子認識了情緒,並接納了情緒這位朋友的時候,負面情緒將不會在孩子的內心堆積成災。
02瞭解情緒,表達情緒
美國心理學會(APA)2014年將心理彈性定義為:在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甚至是重大壓力時的適應過程。
人生總會遇到挫折,擁有心理彈性的孩子更容易從沮喪中走出來。
而“情緒關愛便籤”的核心價值便是幫助孩子學會建立心理彈性。
“情緒關愛便籤”最開始是由美國社工協會的註冊社工聯合發起,它是一種有終身價值的技能,也是高情商的關鍵要素之一。
知乎上的一位作者將“情緒關愛便籤”進行了一定的簡化和改良,使其更適合十歲以下的孩子,使用起來更加簡單方便。
使用“情緒關愛便籤”時,它的核心步驟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掌握三個自問自答的句式,分別是:
當我___
我感到___
我需要___
第一句表示孩子做了什麼事情,記錄當下的行為或習慣。
第二句表示觸發這種行為的情緒。
第三句是用來描述如何解決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
這些記錄都是真實的,是需要家長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的內容。
在練習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反覆的溝通,孩子才能找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
比如,孩子要打預防針了,記錄可能是這樣的:
當我哭的時候,我感到害怕,我需要擁抱。
比如,孩子破壞東西的時候,記錄可能是這樣的:
當我扔東西的時候,我感到生氣、孤單,我需要關注。
這個討論的過程一定是開放式的,逐漸引導孩子重視過程,而不一定要有一個完美的結果。
記錄便籤,可以幫助孩子逐漸清楚,自己情緒背後真正的需要。
無論是積極情緒還是負面情緒,它都不是無根之木,只有走近它,瞭解它,才能真正找到與它相處的力量。
03在情緒調節的路上,和孩子一起修行
情緒是人一生中形影不離的朋友,它不光會陪伴孩子,也會伴隨父母的一生。
當負面情緒到來的時候,父母自身的處理方式非常重要。
比如,媽媽今天在工作中受到了委曲,回到家後還是很沮喪。這個時候媽媽要表達出來:“媽媽因為一些工作的原因,現在很沮喪,但和你沒有關係,你可以繼續開心地玩耍。但能讓媽媽單獨待會嗎?我想聽聽音樂,或者做做運動,沮喪情緒很快就會消失了。”
告訴孩子媽媽的感受以及需求,讓孩子看到媽媽是如何積極地化解負面情緒的,孩子也會去模仿媽媽的處理方式。
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的處理方式也尤為重要,以下是幾種我們常見的做法:
條件誘惑,哄孩子只要不哭,可以看電視或者買玩具;
武力壓制,恐嚇孩子再哭就要捱打了;
講大道理,但是這個時候,大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視若無睹,就當沒看見,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這些方法只能轉移或壓制孩子的情緒,暫時看來是起到效果了,但是孩子卻沒有學會如何面對情緒。
當負面情緒再次來臨的時候,孩子還是不知道如何面對。
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接納孩子以及孩子的情緒,冷靜地和孩子一起探尋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用積極的方式化解負面情緒。
幫孩子找到與情緒相處的最佳模式,和情緒成為真正的朋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在情緒調節的路上修行,為孩子的人生路積墊跨越坎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