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可不要盲目吃,按需合理用藥

由 長孫秀芬 釋出於 健康

說到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在臨床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應用歷史了。

阿司匹林除了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溼的作用外,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幫助阻止血栓的形成。

因而,臨床上也用於心腦血管栓塞性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短暫性腦缺血或腦卒中等)的預防;並可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心臟瓣膜或支架植入術後,幫助預防栓塞的發生。

然而,長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會引起胃腸道的不適,如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出血等。因此,目前常用的都阿司匹林腸溶片,而且預防治療也常採用小劑量的用藥方案。

考慮到每個人對藥物的代謝及藥效不盡相同,對於患者而言,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是否能夠起到足夠的預防作用,而又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呢?

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如何採用血小板圖來監測和指導阿司匹林的預防治療。

血小板圖(Platelet Mapping)是以血栓彈力圖(Thromboelastography, TEG)為基礎、透過採取外周血進行檢測來反應血小板的數量及功能的一種檢測方法。

血小板圖具有快速、可重複性強、不受肝素影響、與臨床相關性好等優點,還可以分別測定各種藥物的抗血小板效果。

如何應用血小板圖

血小板圖的檢測結果中,反映抗血小板藥物療效的主要有兩個指標:

透過這兩個指標,醫生可以結合臨床症狀,來評估患者發生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風險。

對於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醫生可以根據以上兩個指標,對阿司匹林的應用進行調整:

如果血小板抑制率不足50%且MAAA高於正常參考範圍,則提示藥物療效不足;此時則需要提高藥物劑量或增加患者的依從性,使藥物產生足夠的預防作用。

如果血小板抑制率不足20%,則患者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或無反應,此時則應該考慮換藥或聯合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一同預防。

如果阿司匹林抑制率高於80%,或者MAAA低於正常參考範圍,則考慮患者有存在出血風險,應該減少阿司匹林的劑量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對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預防的患者,如果需要進行手術或侵襲性操作,則需要先暫停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時間,等到血小板功能恢復後才能手術,以避免術中或術後出血。

由於血小板的壽命約為10天,所以一般在停阿司匹林7-10天后,醫生才會安排手術或進行侵襲性操作,但停用阿司匹林時間過長又會增加發生血栓的風險。

對此,我們就可以採用用血小板圖檢測,來隨時監測患者自身的血小板功能,從而選擇合適的時機儘早接受治療。

臨床案例

美國的一項針對需要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的研究顯示,術前患者均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同時配合血小板圖檢測。

如果血小板圖檢測結果顯示MA值在35mm以下,則停藥5天手術;如果MA值在35-50mm之間,則停藥3-5天手術;如果MA值大於50mm,則停藥1天便可手術。

在這種模式下,患者術後並沒有比一律停藥5-7天再手術的方案發生更多的出血事件,但卻大大減少了患者等待手術的時間。

總結一下,在應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治療時,建議採用血小板圖來指導藥物安全。

透過檢測,醫生既可以知道阿司匹林的藥物劑量是否合適,也可以得知自身的出血風險,並可以合理的選擇手術時機。

目前在國內外多種心腦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診療指南中,也都提到了採用血小板功能檢測來評估或指導抗血小板藥物的治療。

對於需要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我們建議您監測藥物的療效,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