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教的“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還有家長引以為傲嗎?

由 湯生 釋出於 健康

上個星期,我表叔遠道而來,到我家做客。表叔人長得魁梧,嗓門大,還喜歡拿小孩兒開玩笑,親戚中所有孩子都怕他,不敢上前親熱。這天他來的時候,我們全家人在門口迎接,我家孩子嚇得躲在我身後,遲遲不敢發聲。直到我表叔問起他,他才敢稍稍露個頭。我婆婆見此情景,覺得孩子扭扭捏捏不大方,也不禮貌,一下子把孩子拎出來,讓他打招呼,孩子嚇得紅著臉,低著頭,一言不發。之後,我打圓場,這事情才算過去。

下午表叔走後,我聽見婆婆指責孩子“膽小”、“沒禮貌”,孩子傷心不已。我站出來替孩子撐腰:“孩子有權表達自己的喜惡,他不喜歡的事情家長可以引導,但是不可以勉強”。然後婆婆就生氣了,認為我這是在溺愛孩子,會把孩子嬌慣壞了。對於我很無語,婆婆這是在教孩子“中國式禮貌”,這樣做會毀了孩子。

“中國式禮貌”,讓交流流於表面,不真誠

所謂“中國式禮貌”,就是中國人講究互相給面子,即便對方是自己不喜歡的,或者是陌生的人,也要表現出“熟絡”的狀態,看起來關係好得不行。而且有時候心理不認同,也要委曲求全,維護表面的和諧。

“中國式禮貌”讓交往流於表面,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夠真誠。如果家長教尚未經人事的孩子“中國式禮貌”,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還有認知上的偏差,後患無窮。但是,據我觀察,生活中下面這兩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普遍發生,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可是還有家長引以為傲:

強迫孩子去打招呼

家長帶著孩子見到親友,很容易催促孩子打招呼“來~這是你某阿姨/叔叔/伯伯......快來打招呼”如果孩子遲遲不張口,眼神閃躲站在旁邊一言不發,家長可能就會提醒孩子“不打招呼不禮貌啊”或者“不打招呼,大家都不喜歡你了”,直到孩子慢吞吞地按照家長的想法打招呼,家長才心滿意足。

其實,有時候孩子不願意打招呼,不是因為膽小內向,或者沒有禮貌,而是很多情況下,家長讓孩子打招呼,都是突如其來的或者對方是孩子不認識的,孩子一時間很難張口。當孩子不願意打招呼時,家長需要做的是讓孩子放鬆下來,和對方先熟絡起來。若是家長一味地強迫孩子孩子打招呼,可能導致孩子害怕社交。如果家長試圖教出一個硬著頭皮也要打招呼的孩子,是在毀掉一個孩子。

強迫孩子去分享

還有的家長喜歡強迫孩子分享。比如,家裡來了客人,走的時候要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書籍/衣服帶走,家長出於想愛護面子,不想客人掃興而歸,也會悄悄告訴孩子,以後我們再買,或者不理解孩子直接說“你的玩具/書籍......不是很多嗎?”勸孩子一定要分享,不分享不是好孩子。

分享的確是一種美德,但是美德應該建立在資源和快樂的基礎上。如果家長強迫孩子去分享,就是在忽視孩子的真實感受,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會拒絕,甚至過於在意別人眼光的人。孩子長大以後不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所以,強迫孩子成為一個愛分享的人,家長就是在毀掉孩子,別再引以為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