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發燒了,一家人就別想安寧了,堪稱全家總動員。說來也怪,孩子早不發燒、晚不發燒,越是到晚上、孩子燒得越厲害。因此,一家人只能輪流上陣,想盡辦法為孩子降溫。
這事兒也不能怪這些家長,畢竟民間有很多關於孩子高燒燒壞了的說法。
下面,我們用一段時間捋一捋各種降溫方法。從中,看看哪些方法是科學的,哪些方法是不可取的?
孩子發燒,在專業上叫做小兒發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是小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
那麼,燒多少度可以認定為發燒?
正常小兒腋窩表面溫度為36℃~37℃,口腔內測得的體溫比腋窩表面溫度高約0.4℃,肛溫比口腔溫度高約0.3℃。由於小兒的腋溫比較容易測得,當腋溫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
當然,現在的紅外測溫儀更加方便,可以很容易測出體表任意部位的溫度。由於額溫容易受出汗和環境影響,因此只能作為參考。
一旦發燒了,家長會想盡辦法儘快降溫。即便孩子父母知道快速降溫並不好,但孩子她媽媽的媽媽不同意啊。因此,退燒藥、酒精甚至涼水澡等措施都上來了,恨不得一下子就讓孩子的體溫變回正常。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首先,應搞清楚發燒的原因和發燒的程度,再做相應的處理。如為細菌或者病毒引起,需要及時就醫,尋求醫生專業的指導和救治。如為其他情況或者發燒程度很輕,可以採取多休息、多喝水,加快體內代謝廢物排出等辦法。必要時,可以考慮適當物理降溫。
這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的家長使用酒精進行物理降溫。沒錯,這個辦法對於成年人是可行的,並且效果也非常好。但對於小孩子來說卻不適合,原因在於:孩子的皮膚嬌嫩,酒精易被吸收;酒精不但刺激皮膚,還會吸收表皮大量水分;酒精還會擴張血管,蒸發時帶走大量熱量,散熱過快,反而會使寶寶不適。
有的人說,孩子燒一點無所謂的,不是什麼大事。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會不會燒壞呢?下面,有幾個辦法供大家參考:
有的患兒高熱至39.5℃,但精神好,胃口好,四肢末端暖,沒有抽搐等表現,這種患兒也不必太著急。
如果患兒體溫38.5℃,伴有惡寒或寒戰,手腳末端不暖或冰涼,提示患兒體溫還要繼續上升,應當注意保暖,但要避免裡三層外三層的包裹。
如果患兒體溫38.5℃,有少許汗出,手腳暖和或發熱明顯,提示患兒處於退熱期,應當注意散熱,不能捂,可以給孩子穿一些寬鬆的衣物。
低於38.5℃,一般不建議吃藥。但如果考慮孩子有細菌感染等情況或者體溫高於38.5℃、且持續不下,可適當服用一些藥物。可選擇的藥物中,目前孩子常用、有效,副作用相對小的藥物是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的用藥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最後,再糾正一下錯誤的觀點:有些家長認為,高燒會燒壞腦子。其實,之所以很多人認為發燒會燒壞腦子,是因為一些病毒、細菌等感染會引起發熱,而這些感染,除了發燒外,同樣可以引起腦炎、腦膜炎導致損傷腦部,甚至會引起神經系統的後遺症。因此,一旦發熱,切忌盲目降溫。搞清楚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蔡栩栩. 小兒發熱及解熱藥的合理應用[J].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04, 7(004):61-63.
2.劉曉丹, 張繼紅. 小兒發熱的機理及護理[J]. 吉林醫學, 2004, 25(6):10-11.
3.謝立. 關於小兒發熱的概述[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1(0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