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觸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她(暫且化名為芸芸)今年26歲,是個不婚主義者,更是個性冷淡者,她的癥結是發生在小時候。芸芸10歲時無意間撞見爸爸媽媽的“那點事”,她當時覺得很震驚,原本是想找媽媽簽字,因為第二天去上學就要交了,可是白天一直給忘記了,又怕第二天起床忘記了,所以從床上爬了起來去找媽媽。結果等開啟爸爸媽媽房門後,場面十分尷尬,好在他們有蓋著被子。媽媽趕緊和爸爸說,“孩子在呢!”爸爸竟然回答,“她又不懂。”而後轉頭對芸芸說,“媽媽腰疼我幫她按摩,你快點睡覺,有什麼事情明天再說。”芸芸腦袋就像被什麼撞擊了一樣,腦袋瓜裡“嗡嗡嗡”的,因為她其實是懂得,但是爸爸卻忽悠她。
從那一天開始,芸芸一直不能說服自己忘記,甚至開始很排斥這些事情,打心裡面不能接受這些事。等到芸芸長大之後,談了戀愛之後,也一度排斥與男友親密接觸,後來去看心理醫生才知道原來自己有了“陰影”,儘管那只是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不就是不小心撞見父母的夫妻行為,被父母用一些理由搪塞了嗎?怎麼會變得這麼嚴重。雖然說並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成長路徑都會是這麼演變的,但是可以發現有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孩子,當她們接觸到一些與自己的認知相悖的事情,很可能給他們的心靈帶來巨大的衝擊。
再把話題繞回來,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實際上現在多數小孩都較為早熟,因為過去孩子接觸的資訊資源較少,但是現在的孩子只要有接觸電子資訊產品,基本都能瞭解到許多父母不曾教給他們的知識,其中就包括性知識。這也意味著,現在的孩子在心理年齡上至少要比過去的孩子大3~5歲,儘管處於同一年齡段,但顯然現當代的孩子更早熟。孩子從3歲以後就會進入“性器期”,這一階段的他們對性器官開始產生好奇,父母就應該為他們普及相應的知識。而等到孩子8歲之後,家長們就可以為他們拓展更深的性知識,包括孩子是怎麼出生的。
2、 怒罵孩子還有一部分家長則是當場“惱羞成怒”,變得十分不耐煩,乾脆怒罵孩子,讓孩子趕緊出去。這樣的做法要比上一種更糟糕,因為孩子會覺得十分委屈,也搞不懂自己為什麼會受到批評。將來等到突然反應過來是怎麼一回事時,則會對夫妻行為產生極大的排斥感,還可能因此而對父母產生抱怨。那麼應該如正確地告訴孩子呢?如果孩子正處於似懂非懂的年紀,那麼家長們可以委婉地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媽媽正在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並且也只有結婚之後才可以這麼表達。
還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告訴孩子他們就是愛的結晶,同時可以給孩子買兒童性教育繪本,陪孩子一起閱讀,告訴孩子他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通常孩子都會對這一話題產生極大的興趣。透過聊天的方式來給孩子傳遞性概念,拓寬孩子的知識面,並提升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而不是透過責罵或是逃避等方式,把孩子推向另一種極端,其中表現得最明顯的便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也是現在多數家長所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