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說"你看看誰家的孩子都優秀,再看看你自己",家長給孩子寄予了厚望,當孩子不能達到家長的期待時,他們就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大概他們不知道吧,孩子長成什麼樣,都跟父母有著莫大的關係。
從孩子出生,父母就會在孩子身上寄予更多的希望,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家長們費了不少的心思,可培養的孩子卻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其實,想要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那家長在孩子成長中就應該嚴格要求孩子和自己,在這五個方面,不能放鬆警惕。
想要培養更優秀的孩子,這五個方面缺一不可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過:"想要孩子未來更優秀,那麼,在孩子的成長中,這五個環境千萬別放棄"。
1. 不放任孩子的任性
父母疼愛孩子是一種天性,往往家長給孩子的愛在生活中變了質,原本是積極的寵愛變成了"謀害"孩子的溺愛。孩子在這種畸形的溺愛中很容易養成任性的行為。
再加上現在年輕人注重的是優生優育,基本上一家都會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特別容易養成任性、驕縱的性格。
基本上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就會滿足孩子,如果得不到滿足,小孩就會用哭鬧來達到目的。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習慣,想要什麼東西但得不到的時候就用哭鬧來"要挾"家長,這樣就會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養成孩子驕縱、任性的行為。
2. 不放任孩子的自私,教會分享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之所以後來會長成不一樣的人,是他們生活的大環境決定的。
其實3歲以前的孩子是沒有"這是我的"這種意識的,到了3歲以後,孩子的語言、動作得到了發育,孩子漸漸有了所有物意識。
家長們會發現如果帶孩子出去碰見長輩開玩笑說"寶貝,能不能把手裡的餅乾給奶奶吃"的時候,大多數孩子會選擇一把縮回吃的,這就是所有物意識。
這個階段,家長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孩子就會養成自私的性格,不願意和別人分享,這樣的性格在社會上會吃不開的,自私自利的孩子可能為了一己私利做出傷害別人的事。
3. 不把"批評教育"用到孩子身上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是孩子變得更優秀的底色,來自家庭的關愛在孩子的成長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我們會發現:從小生活在被父母忽視、不關心,或者是滿是批評的聲音中的大環境下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自卑,沒有安全感,與人的交往中往往不能很快融入人群中。
這是因為在孩子該接受父母愛的年紀,他們沒有接收到,這會讓孩子覺得是自己不夠好,爸爸媽媽才會不喜歡自己,會加大孩子的自卑心理和不安全感。
愛不僅讓孩子的心智發展更健全,也會給孩子的優秀蛻變之路鋪上更有底氣的保護毯,讓孩子沒有後顧之憂。
4. 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
是非觀念是需要父母從小給孩子建立的,什麼事能做,什麼事能做,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不能觸碰這根"高壓線",一旦觸碰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很多人會說"小孩知道什麼是能做,什麼不能做嗎",其實不然,3歲以前孩子確實什麼也不懂,當孩子強大的模仿能力會把父母的行為記在心裡,在有"能力"的時候,孩子就會模仿了。
這裡注意的是,父母的是非觀念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平日的家庭教育中有意識地建立孩子的是非觀。
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建立正確的是非觀,那長大後孩子就特別容易跨進"灰色地帶",成為"高危人群"。
5. 培養責任感
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是每位家長都需要提上日程的,沒有責任感的孩子,首先在學習上不會樹立正確的規劃和目標,在生活上沒有方向感,得過且過。這種生活狀態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
而責任感的培養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在生活中,孩子如果做錯了某件事,家長一定不要慣著,做錯事舉要承擔後果是家長給孩子上的第一課。
當孩子用眼淚、哭鬧掩飾自己的話,家長可不要被孩子的眼淚打敗,硬下心來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培養優秀的孩子是一條非常艱難的道路,家長要學的還有很多,培養優秀的孩子,除了這五個方面,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在生活中挖掘、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