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走路還需要扶著桌子,家長的不重視正在耽誤孩子

對於新晉父母來說,即便在懷孕過程中已經做足了功課,實操時還是會手忙腳亂,特別是對待寶寶的健康問題時:躲過了黃疸又要對付溼疹,溼疹還沒解決緊接著腸脹氣又來了……總之有多少的喜悅就有多少的擔心。只希望寶寶能夠平安健康地成長。今天分享下面的內容,主要有感於上週帶寶寶去體檢碰到的一個案例。

兩歲走路還需要扶著桌子,家長的不重視正在耽誤孩子

那時我們一家人帶著6個月的寶寶去體檢,排隊的人不是很多,我們前面只有兩個人。當時診室的門是開著的,裡面是一個小姑娘和她的爸爸媽媽,醫生在跟他們說著什麼,氛圍有些沉重。因為是保健科,平時碰到的都是比較開心的案例,但是這個似乎不一樣,於是我多留意了下診室裡的情況。開始觀察之後發現,孩子走路需要扶著桌子,並且只會說幾個簡單的名詞,醫生叫她她也不回應(前面應該是已經做了詳細地測評了),顯然醫生是專業且負責的,但是醫生還沒說幾句話就都被媽媽懟回去了,最後媽媽抱著寶寶不開心地離開了。從我站的角度,很明顯看到了醫生臉上流露出的無力感,到我們的檢查的時候,我隨口問了醫生一句,“那個小女孩多大了”,醫生說兩歲十個月.......當時我在心裡想,這個年齡還要扶走、只會說幾個簡單字詞,小姑娘的發育明顯是問題的,希望不要被家長耽擱太久。

兩歲走路還需要扶著桌子,家長的不重視正在耽誤孩子

那麼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哪些情況是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重視的呢?我們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大肌肉、小肌肉、語言認知、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模仿、情感互動等。大肌肉:簡單來說是指人體在做粗大的動作(四肢、軀幹、頭頸等)時所用的肌群,例如走、站、跑、跳、爬、翻身等。也就是說寶寶是否能在合適的時間段裡做到抬頭、翻身、爬、站、走、跑等一系列動作。比如:2月齡抬頭,3~4月齡翻身,6~7月齡坐,7~9月齡爬,10~11月齡輔助站立,12-14月齡能獨立走等等。小肌肉:主要是指精細動作,也就是手部的操作性動作,例如:抓、握、對指捏(大拇指和食指相對捏物品)、擰等等動作。新生兒就應該有抓握反應(即在他手心放一根手指或者其他物品他可以自發握緊),3月齡可以將雙手握在一起,5月齡能玩自己的雙手,6月齡會扔東西,7月齡可以將小餅乾送進嘴裡,9月齡可以對指捏並將小物品放進瓶子裡,可以進行翻書、脫襪子、夠取東西等動作。

兩歲走路還需要扶著桌子,家長的不重視正在耽誤孩子

語言理解:顧名思義對語言的理解,即能聽懂話。基本上,3-6月齡的寶寶可對熟悉的人的聲音有明顯的反應、喜歡盯著媽媽的臉,9-10月齡地寶寶有明顯的呼名反應,12月齡左右地寶寶可以理解“要、不要”等一些簡單的指令。語言表達:能把自己的意思透過語言表達出來,即會說話。語言表達方面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大家不用完全以這個為參考,具體還是看自己寶寶的情況。一般3-4月齡開始有咿咿呀呀的聲音,6-8月齡會無意識發出baba、mama等音節,9-10月齡會伸出食指伴隨咿呀等聲音指向自己想要的物品,12月齡之後會有意識說一些簡單詞彙。

兩歲走路還需要扶著桌子,家長的不重視正在耽誤孩子

以上這些,是家長在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特別重視和注意的一些方面。我們雖然要明白孩子的發育會存在個體差異,尤其是在後面更高階的能力上掌握的時間差距會越大。但同時也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某方面能力的落後,不是說孩子一定有問題,但是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切莫自行給孩子下判斷,也不要諱疾忌醫,畢竟孩子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家長都能客觀科學地對待孩子生長髮育中的問題,逃避絕不可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49 字。

轉載請註明: 兩歲走路還需要扶著桌子,家長的不重視正在耽誤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