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一個困擾-----孩子發脾氣了怎麼辦?
其實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首先作為父母你是負責任的,因為你看到了孩子的每一個面。其次你是一個上心的父母,將孩子的所有的喜怒哀樂都能記在心裡,最後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你願意去分析孩子,走進孩子的心裡。
事實上,孩子發洩情緒,其實是一種語言的表達,是孩子的內心的一種語言,假如家長在這個時候介入,抑制了孩子的情緒的發洩,可能眼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其實是在害孩子,實在讓孩子沒有辦法正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只會讓孩子慢慢的變得麻木。
孩子在何時會有情緒的發洩?
一、 在孩子對所接觸的不滿,不願意去嘗試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他會表示出抗拒,這時候有的孩子會用語言來直接拒絕,有的孩子不善於表達,就會用自己行動,例如:不說話、哭、坐著不動等等。孩子的這個訊號在告訴我們,他在發自己脾氣。
二、 孩子對於外界的食物或者是事物的不接受,或者是討厭的時候。孩子是最擅長於表達自己的。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會放在臉上。假如能夠看到孩子的臉上原有的笑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陰沉的臉,甚至是痛苦的時候,說明這時候的孩子就是在表示自己的情緒,或許他不會大喊大叫,不會大哭大鬧,但是他的舉動就是在告訴家長,他的內心是不接受的。
三、 在面對 一個新事物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適應能力,尤其是孩子,本身年齡段就比較小,接受新事物就慢,假如家長一直給孩子安排各種新事物讓孩子去嘗試,孩子可能不會直接表達出拒絕,但是孩子的態度會變得消極,以及速度變得慢了,就是在給家長髮出訊號,他的不開心的情緒。
家長面對孩子的情緒應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不滿情緒歸為一種稱呼,就是“不聽話”。面對這樣的“不聽話”家長往往會拿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來對付,就是一頓打。很多家長會說,不聽話的孩子打一頓就會好了,但,事實如此嗎?
非也,打罵孩子縱然在短時間內見效,但是敢問自己的真心,孩子就會真的怕你了嗎?而不是說怕你打他。並且這是一個噁心迴圈,久而久之,父母對於孩子就是一把利劍,一把隨時能夠刺傷自己的利劍。
孩子和成人是一樣的,都有自己的情緒,他們的喜怒哀樂不像成人那樣有多種宣洩的方法,可能他們最常見的就是哭、鬧。
面對這樣的情緒宣洩,作為家長,首先要認可孩子的負面情緒,因為人吃五穀雜糧長大,總會有喜怒哀樂。
正視了孩子的情緒之後,將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擺正位置,家長不僅要讓孩子發洩出來,更應該幫助孩子,發洩的更為酣暢淋漓。只有這樣,才能緩解孩子的內心,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身心環境來促進孩子生長。
作為家長,不僅要讓孩子發洩自己的 情緒,有時候更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宣洩的方式方法。可能孩子最常用的是哭、鬧。那麼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平臺讓孩子來宣洩:比如,給孩子看一會影片、聽一段舒緩的音樂、提供畫筆讓孩子能夠畫畫、帶孩子去逛一趟超市,透過買買買來宣洩孩子內心的不滿。
這種正視,帶給孩子的是公平公正,讓孩子明白應該如何面對正式的面對自己,讓自己能夠直視自己的情緒。
情緒就像一個毛孔一樣,如果堵在哪裡,一直不發洩出來,那麼就會在裡面生根發芽,甚至嚴重的時候還會像一個毒瘤一樣在裡面蔓延,讓孩子慢慢地變得不愛表達、不愛交流,這個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常打孩子,長大後孩子雖然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不願意和家長交心的原因所在。
孩子表示不滿,家長應該去了解孩子,當孩子在發洩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去正視他,和孩子溝通交流,透過和孩子交流來排除孩子內心的情緒。就像清理垃圾一樣透過一起的努力一起清除掉。這樣既能排洩孩子的情緒,又能和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一舉多得的事情相信家長都願意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