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和老公吵架寶寶就跟著哭,可她才3個月大呀!”
“我家寶寶2個月就能發出喔、啊地聲音,這是在嘗試說話嗎?”
“婆婆告訴我得多跟孩子說話,但寶寶才4個月,他能聽懂什麼呀?”
像這樣的問題,很多寶媽都曾出現過。剛有自己的寶寶時,家長會覺得這個尚在襁褓裡,等待自己餵養的孩子什麼都聽不懂,因此對他們的態度也很隨意。
但倫敦伯克貝克嬰兒實驗室卻發現,在孩子能夠開口說話之前,對世界就已經有了相當複雜的認知,他們所知道的事情遠比所表達出來的多。
也就是說,這個暫且不會說話的小傢伙可比家長想象的聰明多了,他們很早就能夠根據父母說話的語氣來做出相應的情緒表達,而隨著學習和認知能力的提升,孩子也能逐漸聽懂爸爸媽媽言語中的含義,那麼寶寶何時才能聽懂大人說話呢?
不同的月齡,孩子能聽懂大人話的程度也不同
有研究表明,嬰兒能表達出來的詞彙大概只佔自己理解的1/3左右,半歲以內的新生兒就可以分辨出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150種聲音。
家長不要小瞧這個數字,因為普通成年人僅僅能分辨出構成自己母語的45種聲音罷了。
也就是說,嬰兒時期的寶寶學習天賦驚人,缺乏的只是詞彙的積累而已,所以在聽懂父母說話的事情上,寶寶的月齡不同發育也是不同的。
◇從語氣判斷情緒:2個月左右
2個月左右的寶寶還處於“近視眼”階段,他們看東西是模糊的,而這也讓他們對聲音的變化極為敏感。這段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依稀從父母談話時的語調、音量來判斷爸爸媽媽的情緒了。
◆懂得一些簡單的詞彙:4個月左右
4個月左右的小寶貝已經懂得一些簡單的詞彙了,比如寶寶、喝奶、臭臭、抱抱等等,當父母說出的句子中帶有這類詞彙時,孩子就會出現一些特定的反應。
另外,到這個個月寶寶的視力也在逐漸發育,能夠觀察到爸爸媽媽是生氣還是笑,透過這些詞彙、情緒,孩子就可以對父母談話的內容有個模模糊糊的認知。
所以到了這個月,家長們就需要“慎言”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了,他們也是能聽懂的哦。
◇連蒙帶猜階段:半歲左右
半歲的寶寶已經積累了不少詞彙,而且在這一階段他們開始懂得“察言觀色”,基本能準確判斷出爸爸媽媽的情緒變動。
父母在說話時,他們能靠著“關鍵詞”以及連蒙帶猜的特殊技能,可以大致判斷出寶爸寶媽是在吵架、聊天還是在談論一些比較嚴肅的事情。
◆短句基本能夠聽懂:1歲左右
孩子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可以簡單執行做出父母的指令,成為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10個字以內的常用短句,對他們來說基本沒壓力。
那麼基於孩子這樣的語言發育特點,家長也可以對自己的育兒方式進行調整。
想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寶媽可以怎麼做?
?“先做後說”幫助孩子建立認知
有不少家長覺得自己跟孩子說話就是在唱“獨角戲”,但這種行為會幫助寶寶不斷積累對外界的認知。
另外,建議家長先做出相應的動作再跟孩子說,比如在給孩子餵奶的時候,可以先將奶瓶放到他們嘴裡,然後明確地表示“寶寶,我們來喝奶啦!”,這種方式能夠快速幫助孩子建立認知。
孩子在四個月以後就會開始學習比較精準的詞語,比如他們知道“寶寶”是在叫自己,爸爸媽媽具體指誰等。
家長可以在孩子四周放置一些東西,在他們抓起來的時候準確地告知這種物品的名字、顏色、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