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被譽為癌症的“近親”?若遇到這3種息肉,勸你最好及時切除!

由 梁丘憐翠 釋出於 健康

要知道,息肉是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是一種良性腫瘤,根據息肉的病理性質不同,可以分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

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如果不及時切除,有可能逐漸演變為癌症。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展為癌症,大多數息肉是良性的,對人體沒有危害,只需要定期觀察和複查。

其實,對於不會癌變的息肉,可以不用切除,隨時注意觀察就行。

哪些息肉容易引發癌症,要如何進行治療呢?

1、腸息肉

腸息肉與胃息肉非常相似,主要分為炎性與腺瘤性兩種。

炎性腸息肉通常不易發生癌變,腺瘤性發生癌變的風險相對較高,據相關資料顯示,大約有80%至95%的大腸癌都是因腸息肉發生惡變所引起。

即使是比較安全的炎性息肉,在炎症的不斷刺激下也會繼續增大,最後發展為腺瘤性息肉,從而引起腸套疊、腸梗阻、腹瀉、便血等疾病。

因此,一旦發現腸息肉需要儘快將其切除,杜絕後患。

直徑在2cm以下的良性腸息肉,可以透過腸鏡的方式進行切除,然後再做病理分析;

直徑2cm以上的腸息肉,通常要先鉗取部分組織進行活檢,如果有出現癌變,就需要透過腹腔鏡將部分腸段進行切除。

2、胃息肉

通常在胃鏡檢查中大概會有1%至5%的患者長有胃息肉,其中有80%是屬於炎性或增生性息肉,這類息肉比較安全,癌變率只有0%至5%。

而剩下約20%為腺瘤性息肉,這類息肉就比較危險,有25%至50%出現癌變的可能。

對於直徑在1cm以下的胃部息肉,可以透過胃鏡檢查時直接用活檢鉗進行清除,也可以暫時不處理,每年定期做一次胃鏡複查;

對於直徑在1cm至2cm的胃息肉,也可以透過胃鏡進行微創切除,大多數不會發生癌變,不必太過擔心;

對於直徑大於2cm的息肉,不管什麼型別、數量、有蒂無蒂,都一定要切除,這種也是可以透過胃鏡來進行手術。

如果有出血、癌變的息肉,也一定要儘快切除,因為癌變組織可能會深入到粘膜下層,防止留下隱患,通常要選擇腹腔鏡的方式來進行胃部切除。

3、鼻息肉

鼻息肉比起胃息肉、腸息肉來說要更安全,通常不會癌變。

但由於它一般都長在鼻竇位置,會給患者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比如耳鳴、記憶力下降、鼻塞、頭暈、甚至心血管疾病等。

鼻息肉需要配合藥物與手術同時治療。

對於體積偏小的早期息肉,可先用皮質激素噴鼻治療2至3個月,如果沒有得到治療效果再選擇手術;

對於體積偏大的鼻息肉,首先要口服潑尼松來減小面積,這樣才能進行後期手術;對於藥物治療沒有效果或者症狀嚴重的情況,可以選擇在鼻內鏡下進行切除手術。

因此,對於息肉是否需要切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

如果息肉是良性的,體積較小,沒有症狀,可以暫時不處理,定期進行復查。

如果息肉是腺瘤性息肉或懷疑有惡變傾向,應該及時進行手術切除,以防止演變為癌症。

總之,對於息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治療,不能一概而論。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增強免疫力,有助於預防息肉的發生和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