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溫暖”的中藥,內服解表散寒,用它泡腳搞定“手腳冰涼”!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這些天明顯的冷了,全國多地的氣溫驟然下降,這樣的天氣裡,和大家談談姜吧。
姜,中國人應用的非常得早,《神農本草經》裡面就有,同時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裡面也大量地應用,姜在中醫裡面的用法很多,有乾薑,生薑,煨姜,姜皮,炮姜等,我們分開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個“乾薑”並不是生薑直接曬乾就是了,而是“母姜”曬乾才是乾薑。而這個“母姜”,是去年的老薑,春天的時候下到地裡的,母姜在地下發芽,長出其他新的根莖,這些當年新生的莖塊,叫“生薑”。所以生薑不是母姜,所以生薑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點,而以發散為主。
先說說生薑
生薑是我們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他老人家就很喜歡吃薑,後世很多的文人都據此熱愛姜,比如蘇東坡指出:長吃生薑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據《東坡雜記》所載:“予昔監郡錢塘,遊淨慈寺,眾中有僧號聰藥王,年八十餘,面色紅潤,目光迥然。”問其健康長壽的奧秘,答道:“服生薑四十年,故不老雲。”
生薑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醬、糟、鹽、蜜加工食用,是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又是物美價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據研究,生薑含有姜醇等揮發油,對胃酸、胃液的分泌有雙向調節作用,可增進食慾,促使腸道蠕動,消除腸脹氣。所以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當然,嚴格地說,有熱證的人還是不適合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冬吃蘿蔔夏吃薑”,為什麼夏天要吃薑呢?
原來,夏天我們很容易吃很多的冷飲,涼的食物,這樣脾胃的陽氣很容易受傷,我們吃點姜,就可以防止這個問題出現;冬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吃很多的肉食,這樣脾胃的運化也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多吃點蘿蔔,可以促進消化。
而生薑的藥性生髮,可以幫助我們的人體的氣機,在夏天保持生髮的狀態,這也是夏天吃薑的一個原因。
生薑在中醫裡面的作用: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第一,生薑可以解表散寒。如果我們被冷風吹到了,切幾片姜,熬水,這樣喝下去,就會出一身汗,然後身上立刻就溫暖起來,甚至會出汗,這樣寒邪就被排出了,這叫解表散寒。
生薑的另一個作用是止嘔,如果因為脾胃不和,引起嘔逆,尤其是寒性的嘔逆,這個時候絞點薑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嘔,效果非常的好。
薑汁的做法是這樣的:
把生薑搗碎,兌入一點開水,攪拌,然後把汁瀝出,這就是薑汁了。並不是把生薑放入攪拌機中攪碎榨汁才是薑汁。
至於這個化痰止咳,是指有寒咳,因為寒而導致的,或者有寒痰,這個時候方子裡面加入生薑,則效果不錯。在《傷寒論》裡一共用生薑39次,基本上是用來散寒、止嘔、化痰的。
這裡,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在冬天的時候,空氣特別的寒冷,如果我們早晨起來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的冷氣,有的人甚至會覺得胃開始難受。這個時候可以這樣: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含片生薑,在嘴裡裡含著,讓唾液慢慢地和薑汁混合,然後嚥下,快到地方了,最後把薑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嚥下,這樣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氣,不受外面風寒的影響。這不是我自己編出來的,這是《本草綱目》裡面的記載,李時珍說:“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瘴氣。”
下面談談乾薑
《神農本草經》裡面說乾薑: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溼痺,腸澼,下利。
我們現在認為,乾薑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溼痺,陽虛吐衄、下血。
乾薑和生薑不同,生薑發散的性質比較大,有發汗的作用,乾薑這個作用就不大了,它的作用在裡面,是一味溫裡的藥物。比如在中醫裡面有句話,叫“附子非乾薑不熱”,在《傷寒論》裡面一個著名的溫陽的方子四逆湯中,我們用的就是附子和乾薑搭配,用來回陽救逆,這個方子是中醫裡面一個派別——火神派的利器,火神派的一些大師,就是經常用這個四逆湯來救人於危難的。當人病重,陽氣虛微,這個時候正氣根本無法祛邪外出,往往馬上就會出現危證,這個時候使用四逆湯,會振奮人的陽氣,使得患者出現生機。
在冬天裡,有的時候我們穿得少了,風會直接打到肚子上,尤其是在室外時間長了,我們的肚子會冷到,這往往會引起肚子痛,有的女士會更嚴重一些。這個時候家裡如果有乾薑粉,就可以沖服一點,可以起到暖中的作用。這種乾薑粉一般超市就有賣的,在作料櫃檯,很方便購買,一般沖服一次就可以了。同時用熱水泡泡腳,會很快緩解掉的。
現在,很多人受寒的機會很多,比如喝冷的飲料,穿得美麗凍人,所以,很多女性因為受寒而導致的宮寒冷痛,脘腹冰冷,四肢冰冷,等等,很多這樣的問題,如果能夠在冬日裡服用一點乾薑製品,對身體的恢復,是非常有好處的。
>我是中醫老劉,專著中醫科普
記得點贊 轉發? 關注!
健康問題可評論留言,儘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