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真人秀節目《孩子的小宇宙》中有這麼一幕。
4歲的泰絲雅剛剛來到一所新學校。
當其他小朋友已經玩在一起時,只有她默默地在角落看著。
而當泰絲雅終於鼓起勇氣,主動向別的小朋友表達交朋友的希望時,卻沒有人給與她積極的回應。
泰絲雅有些難過。她不知道怎麼辦了。
圖片來源:《孩子的小宇宙》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和同齡的小朋友們交往可是件充滿挑戰的事。對內向敏感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但這並不意味著內向的孩子註定社交能力不足。相反,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成功人士其實都是內向者,他們的社交能力可不差。
人際交往是一種能力,是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鍛鍊起來的。
而這一鍛鍊,早在孩子們踏入幼兒園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有研究發現,孩子們的同伴交往能力在幼兒園小班到中班期間出現了加速增長。這一時期是同伴交往能力的關鍵期!
不要以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和人溝通交往。錯過了發展同伴交往能力的關鍵期,長大後就得付出幾倍於別人的努力解決社交問題!
「我想和他們一起玩!」圖片來源:pexels.com
2社交能力究竟有多重要?
在眾多專家、名人回答「未來社會需要怎麼樣的人才?」這一問題時,他們總能提到社交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6年就將「學會合作」作為教育的四大目標之一。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則將「人際能力」同自主能力、活用知識能力一起列為未來公民的三大關鍵能力。
一項來自卡內基理工學院的早期研究認為,只有15%的成功來源於技術熟練,頭腦聰慧,工作能力強,而85%的成功來源於一個人的性格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如今,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變得多樣化,溝通的物件也不再侷限於身邊的人。伴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和全球化的趨勢,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或個人進行交流合作,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有的孩子很早就學會了與人交往。
同樣在《孩子的小宇宙》節目中,4歲的安素已經成為了小朋友中的「小小領導者」。他制定了規則,組織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並把獎勵頒發給遊戲的獲勝者。連在暗中觀察的兒童發展專家都忍不住讚歎他這種卓越的行為。
圖片來源:《孩子的小宇宙》
不過,大多數獨生子女都是等到上了幼兒園,才有機會和同齡的小朋友接觸,在交往中逐漸學會和他人的相處之道。
要想孩子走好社交的第一步,爸爸媽媽們就得重視幼兒園期間的同伴交往。
3
幼兒園是孩子們步入的第一個小社會。這時候的同伴交往不僅關係到孩子未來社交能力的發展,還對孩子認知、社會性、情感和自我概念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認知發展上,孩子們喜歡一起玩的積木、過家家、捉迷藏等遊戲本身就有助於孩子語言能力、空間能力等認知能力的發展。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具有不同知識、經驗的孩子們有機會相互學習、相互模仿,分享自己知道的事情,這也有助於孩子們獲取知識,相互促進成長。
在社會性發展上,和同伴的交往為孩子們提供了鍛鍊各種社交技能的機會。在和小夥伴的實際相處中,孩子們才會慢慢明白怎麼樣和人打交道,理解助人、分享、謙讓、規則的意義。
研究表明,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兒童會表現出更多助人、分享這樣的親社會行為。反過來,樂於助人、遵守規則、善解人意、熱情幽默的孩子也更受同伴的歡迎,有更加積極的同伴關係。良好的同伴關係和親社會行為之間存在一個良性的迴圈。
隨年齡增長,孩子們更喜歡和活潑開朗、友好合作的人做朋友圖片來源:pexels.com
為孩子們提供了情感支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不再僅僅從家長身上尋求愛和關注,也開始在同伴中尋求安全感和歸屬感。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孩子們經常是輕鬆、愉快的。而如果缺少同伴,孩子們就更容易出現孤僻、退縮、冷漠、壓抑或其他心理障礙。
圖片來源:pexels.com
同伴交往還有利於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孩子們會逐漸瞭解別人眼裡的自己是怎麼樣的,自己和別人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自己在同伴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這有利於孩子認識自己,形成自我概念。
4
幼兒園時期的同伴交往可以鍛鍊孩子們的社交能力。但與此同時,對於社交能力還在發展中的孩子來說,和同伴友好相處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還在發展之中,有時會表現出「自我中心」的特點,也就是從自己的立場認識事物,而不會考慮他人的立場。
理解他人心理可是社交的基礎。
有的孩子在和同伴相處時固執己見,總想自己說了算。
有的孩子喜歡嘲笑別人。
有的孩子把人打疼了,還以為是開心的遊戲。
這些都是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不完善的表現。
「哼,不跟你玩了」圖片來源:pexels.com
在孩子們的同伴交往中,還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
大家都想玩同一個玩具應該怎麼辦? 有人搶了自己的東西怎麼辦? 好朋友的想法不統一應該怎麼協商? 自己在遊戲中被忽略了怎麼辦? ……由於孩子們缺少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和技巧,他們的自制力又差,容易衝動,「小麻煩」很有可能就演變成了「大鬧劇」。
正因為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孩子們的交往就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積極引導。
5
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和同伴交往,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爸爸媽媽們可以從這三點做起。
❶ 常和孩子談論想法和感受
上面提到,理解他人的想法是社交的基礎。
透過談論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他人心理的理解,進而讓孩子用更加友善,更受歡迎的方式和人相處。
爸爸媽媽們可以藉助實際經驗、繪本、動畫等媒介讓孩子學會識別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和反應。
最開始,爸爸媽媽們可以用類似「她很擔心……」「他對……很激動」這樣的句式陳述事件和人物的感受。
慢慢的,爸爸媽媽們可以用「她感到怎麼樣」「他為什麼傷心」這樣的問題,鼓勵孩子考慮他人的想法。
最終,孩子們可以回答「你覺得她為什麼這樣做」「怎樣才能讓他覺得好受些」,將他人的內在感受和外在反應聯絡起來。
❷ 教孩子一些具體的社交方法
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是故意表現得退縮或者蠻橫,他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爸爸媽媽們可以用講故事、提問題、角色扮演等孩子們可以接受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具體的社交方法。
比如,爸爸媽媽們可以在生活中向孩子示範,怎麼打招呼、怎麼向別人表示友好、怎麼幫助別人。
當孩子想要加入別人的遊戲時,可以教他說: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
當孩子遇到爭搶玩具的麻煩時,事後可以用講童話故事、角色扮演的方式教給孩子不要用暴力,如何和同伴商量,化解矛盾。
很多繪本會教孩子如何和同伴交往圖片來源:網路
❸ 創造同伴交往的機會
同伴交往能力是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鍛鍊起來的。正是在一次次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裡,孩子們不斷積累起社交經驗,磨鍊社交技巧。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得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和同伴交往。
孩子們的友誼開始於一起玩耍。
爸爸媽媽們可以在放學後、週末多鼓勵孩子在幼兒園操場或者小區花園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幫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主動發出友好的訊號,創造小朋友們一起遊戲交流的機會。
圖片來源:pexels.com
6 小結
童年的美好回憶,很多來自於和同伴的交往。
從最初一起玩耍的物件,到彼此信任、彼此關心的親密關係,孩子們對於同伴的理解不斷加深,社交能力也在交往中迅速發展。
而在孩子們跌跌撞撞,不斷在爭吵和和好中摸索人際交往的秘訣時,家長始終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