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道十人九溼,去溼最管用的不是薏米,而是“它”!

溼氣重往往發生在飲食油膩、懶於運動的人身上,他們在沾染溼氣後,會感到四肢乏力、易睏倦、精神不振、面部油膩、頭髮愛出油、舌苔厚粘膩、長痘痘、大便沾粘難衝及虛胖水腫等,這些都是溼氣過重的典型表現。
中醫道十人九溼,去溼最管用的不是薏米,而是“它”!
中醫將溼邪歸為危害現代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因飲食作息習慣,溼氣十分容易入侵及長期滯留於人體,十人九溼!
而溼邪對人體的傷害是隱蔽而緩慢的,它在一步一步的侵害人體的健康,起初會出現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等,溼氣到後期會導致四肢痠痛、腫瘤等。
說到祛溼,很多人想到的是薏米,今天我們就要來澄清下,其實去溼最厲害的東西不是薏米,而是它——芡實。
芡實去溼為什麼比薏米效果好?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新鮮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是它被大家熟知的“雞頭米”。
芡實去溼功效: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溼。
芡實和小茴的強強聯合,能逼出體內寒溼。
中醫道十人九溼,去溼最管用的不是薏米,而是“它”!
一個健脾除溼能力特別強,一個驅寒溫熱效果好,兩個一起吃,再加點別的食材輔佐,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去溼食療方。古方《神農本草》及《脾胃論》中有講到下面這個方子:
除了茯苓、甘草以外,還加了砂仁、甘草、香薷
砂仁——味辛,性溫。化溼開胃,溫脾止瀉。
甘草——味甘,性平。健脾益胃、和中緩急。
香糯——:味辛,微溫。行水散溼,溫胃調中。
中醫道十人九溼,去溼最管用的不是薏米,而是“它”!
做法如下:
將以上食材放入沙壺中煎熬約半小時即可,每日三次,飯後服用,中醫調理一定要長期堅持,短期內一般不會有明顯效果,與個人體質及吸收有關係。
如果覺得難以堅持,或者你本身就是腸胃不好,那就不要食補祛溼或者中藥調理,建議直接用中醫外治療法穴位貼敷祛溼,不需要花時間熬製,直接晚上睡覺前貼敷到腳底湧泉穴,早上起來揭掉即可,非常方便。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4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醫道十人九溼,去溼最管用的不是薏米,而是“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