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身邊的“養胃王”不是小米而是它!幫你養出鐵打胃

驚蟄一過,氣溫回升,又到了潮溼多雨的時節。此時空氣溼度大,人體容易為“溼”所困。中醫認為,溼為陰邪,易損陽氣,易傷脾胃。故當下養生,應以健脾養胃為主。說到健脾養胃,很多人都會想到小米。但事實上,除了小米,我們身邊還有藏著不少“養胃高手”,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介紹——

藏在身邊的“養胃王”不是小米而是它!幫你養出鐵打胃

“春天養胃王”竟不是小米,而是它!

糯米古語有云,“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古人認為,糯米能養胃健脾,經常食用對胃有好處。

從中醫角度來看,糯米性味甘溫,入脾、胃、肺經,有補中益氣、養胃護肺、滋陰補腎等功效,對緩解感冒、胃痛、食慾不振等多種病症也有一定功效。而且,新鮮的熱糯米飯或糯米粥極其容易消化,胃不好的人適當吃點,是相當舒服的,比吃玉米粥、小米粥之類還好。

山藥糯米粥

材料:山藥、馬蹄各50克,糯米100克,枸杞適量。

做法:將山藥和馬蹄削皮切丁,糯米浸泡半小時,大火煮開,再用小火慢燉至米爛粥軟,出鍋前撒些枸杞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糯米食品放冷了,其黏度會上升,人們很難把它嚼爛,容易導致食滯。而且糯米比白米飯要緊實很多,同樣大小的飯糰,糯米的分量往往更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吃撐。所以,吃糯米食品一定要吃熱的,且不建議多吃,每次一碗為宜。

玉米玉米,也叫“珍珠米”,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物,從古至今都備受寵愛。

中醫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經、腎經、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健脾滲溼、平肝利膽的功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開胃的功效,《本草綱目》認為其“調中開胃”,《本草推陳》則稱其為“健胃劑”。經常吃點玉米,不僅可以健脾開胃、喚醒食慾,還能祛溼氣,讓身體更輕鬆。玉米吃法多,煮粥最養胃玉米的吃法有很多,直接水煮、煲湯、熬粥都可以,還有人會把玉米磨成粉,做成窩窩頭、麵包等。但要說最養胃的吃法,還是煮粥。東北人家常做的玉米碴子粥,就是不錯的一種選擇。

玉米碴子粥

材料:玉米粒、芸豆、核桃適量。

做法:把打碎的玉米粒和芸豆泡軟,倒入鍋中,大火煮開,然後改用小火熬,等玉米煮開花,撒入核桃仁即可。

如果是老幼病弱人群,更建議先把玉米顆粒磨細一些,變為玉米麵粉,再用來熬粥。

糙米說到糙米,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其實,將帶殼的稻米碾磨,去除粗糠外殼,保留胚芽和內皮,就成了糙米。把糙米去皮和精磨後,就是我們常吃的大米。與常吃的大米相比,糙米富含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

糙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於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消化道疾病有效。需要提醒的是,糙米質地緊密,煮起來比較費時,吃起來口感也比較粗糙。因此,吃糙米的時候要注意搭配比例和烹調時間。建議將大米和糙米按1∶1比例煮飯,對健康非常有利,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煮前可以將糙米淘洗後用冷水浸泡過夜,然後連浸泡水一起投入壓力鍋,煮半小時左右。

芋頭香噴噴的芋頭,是餐桌上不可缺的美味。

其實,芋頭不僅好吃,還是養胃的佳品。芋頭入脾胃經,可補益脾土,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平時腸胃不好的人可以常吃。《食物本草》說芋頭“療煩熱,止渴,令人肥白,開胃,通腸閉”,可見芋頭不僅能夠開胃健脾,除煩止渴,還能夠使人胃腸通暢,肌膚變白。

鮮魚芋頭羹

材料:鮮芋頭250克,鯽魚500克,胡椒、豬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將芋頭和魚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至熟爛,再加入胡椒、豬油、食鹽調味服食。

此方載於唐代孟詵所著的《食療本草》,具有強胃健脾之功,適於虛勞乏力者。芋頭味甘,入脾經,是補脾健胃的良品。而脾為後天之本,主生血、主肉,脾胃強健,氣血生化才能源源不斷,才能生肌肉。鯽魚也是補脾健胃的上選。二者合用,既能開脾胃,又能滋補血肉,使人強壯有力,尤其適合春天食用。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9 字。

轉載請註明: 藏在身邊的“養胃王”不是小米而是它!幫你養出鐵打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