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14年才知道,晚讀了這5本書,損失究竟有多大

每位媽媽在生下娃之前都會有很多美麗的憧憬:希望娃健康、快樂、有出息。

等到娃真正出生、慢慢長大,才知道這其中要經歷多少折磨——兩歲時的叛逆、鬧情緒,上學之後要陪寫作業,分分鐘能氣出心臟病,再加上氣死人不償命的青春期,溝通很難。

寶媽們聚在一起常常感嘆:當媽可真累,沒有幾本育兒書打底,想培養出好孩子,會難上加難。

對此,我有切身體會。當媽14年來,在育兒這條路上不斷摸索、實踐,也曾向書本學習過。但感覺今年讀的這5本書尤其能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如果,早早就讀了這5本書,並加以運用,這14年我能少走很多彎路,減少很多困惑,把孩子培養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律。

讓我相見恨晚的書,如今推薦給寶媽們,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讀到這些書越有益。有些事趁早做,能少留下很多遺憾。

一、兒童敏感期

孩子剛出生,寶媽除了閱讀相關的護理、餵養方法的專業書籍外,應該先讀到的就是這本兒童敏感期。

這本書列出了0-6歲兒童所能經歷的九大敏感期,包括語言、動作、秩序、感官、社會規範、對細微事物感興趣、閱讀、書寫和文化敏感期。

0-6歲是孩子成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這期間經歷的各種敏感期對於孩子來說,都至關重要。

瞭解這些敏感期,家長除了可以明白孩子的言行舉止究竟代表什麼意義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敏感期,讓孩子在這些方便得到更好地鍛鍊和發展。

比如說兩歲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如果不按他的順序來,他就會很生氣。瞭解這一特點的父母讓孩子按他自己的想法來,就不會認為孩子很執拗,自然也不會批評孩子,能讓孩子順利度過這一階段,並對所敏感的事物具有更好地瞭解和理解。

二、正面管教魔法書

都說現在的孩子難管,太過寵溺,孩子容易恃寵而驕;疏於管理,又怕孩子內心受到傷害。

管理孩子需要把握原則,既不能寵溺、凡事代勞,記自己徹底淪為孩奴,還得學會控制自己,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尊重。

這個“度”如何把握?美國早教專家、正面管教育兒理念發起人之一艾米麥克瑞迪總結出32個良好行為養成術,涉及到生活中的不同場景。

家長可以根據場景套用,讓自家孩子也能接受這樣的良好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既懂得感恩,又能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三、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據說三年就有一個代溝。父母與孩子之間一般都相差二三十歲,甚至更多,彼此不理解、有代溝、不好溝通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避免呢?

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原則,其實與孩子溝通起來也沒那麼難。家長要注意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節奏。

比如孩子把牛奶打翻在地,遇到愛嘮叨的家長會埋怨半天,直到把孩子惹煩,發一頓脾氣,弄得雙方都不愉快。而理智的家長只需說“抹布”兩個字,孩子接收到簡潔的指令,就會乖乖地拿出抹布,收拾殘局,很快就讓事情過去了。

善於溝通與不善於溝通,高下立辨。書中講到的共情等方法運用起來十分有效。

四、抗壓力親子篇

壓力無處不在。很多家長想不到,孩子其實也很有壓力。學業壓力、交友壓力、運動壓力,等等,涉及到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

他們的壓力哪來的呢?日本積極心理學學校校長久世浩司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孩子們的壓力很多都是來源於父母,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指責、謾罵、諷刺,不經意間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帶來了壓力。

這種壓力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家長需要給他們從內因、外因兩個方法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透過親子訓練,增強他們的抗壓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五、讓孩子學會思考

家長認為孩子小,凡事喜歡包辦,或者束縛孩子,不讓孩子越雷池一步。看似為孩子好,實則剝奪了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培養,不利於孩子未來更好地面對這個世界。

家長了解到這一點後,就應該為孩子提供獨立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去嘗試,不管成功或者失敗,都能積累一定的經驗,也能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增強他們努力爭取的信念和動力。

“父母愛其子,必為之計深遠”,現在的孩子需要父母更理性地思考,學習專業育兒書籍,尤其是上面提到的5本書,透過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孩子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家庭這片沃土上吸取到儘可能多的養料,成長為具有獨立性、進取心、肯思考的上進型人才,真正贏在家庭這個起跑線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74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媽14年才知道,晚讀了這5本書,損失究竟有多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