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暑假吧,不是放假,而是“雞娃”的關鍵期——因為爸媽們都說,暑假是最好超車的“彎車道期”,此時不雞更待何時?
“雞娃”一天6小時興趣班,結果患上抽動症浙江杭州一位家長表示,暑假裡給孩子報了4門課程,分別是圍棋、游泳、英語、書法,光這些興趣課程一天就要上課6小時。這段時間孩子眼睛會不由自主的往上翻,去醫院檢查後,醫生確診為抽動症。
可能你看到這裡,會和京媽有同樣的疑問:課程安排的多,還會得抽動症?
醫生說 可能和孩子的學業壓力有關係,“抽動症”多見於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兒童,其中5-10歲的孩子最多見,發病率約為1%-7%。
看到醫生給的說法,我倒是能理解了,記得剛畢業在門診實習,跟的一位老師是中醫,當時很多抽動症的孩子,家長帶來把脈吃中藥調治。當時自己還沒孩子,倒也沒那麼深感觸。
現在自己當了媽媽,關於孩子的任何問題,都很敏感。
“是否雞娃”這個話題,也經常討論,尤其前陣子高考、中考成績出來那幾天,看著錄取分數,看著各種海淀媽媽的教育經驗分享,我這個平時一貫散養孩子的媽媽都看的焦慮,有些懷疑問自己:到底要不要雞娃?
我想起來去年看過的主持人楊樂樂說她“雞”她家小沐沐的影片。楊樂樂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從長沙搬到上海。孩子小學面試時,卻發現對孩子的英文水平要求,已經到長沙四、五年級了水平,甚至還要寫英語作文。
作為媽媽,她也焦慮,採訪影片中,她說給孩子報了8個班,每天安排的滿滿當當,結果到三個月時,她兒子崩潰了,跟她說“媽媽,你能不能讓我有一天休息的時間啊”?
她這時 才意識到把孩子逼到一個特別特別累的地步,因為精神壓力太大,最終又逃離魔都,回到了長沙。
其實,教育小孩不是搞“軍備競賽”,相比我們的童年,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幸福呢?
和家長有很大關係,想著讓孩子成績名列前茅,讓孩子光耀明楣,讓孩子考最好的大學,卻忽略了他們也需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忽略了他們自己的感受。
孩子心裡的幸福很簡單,可能就是一個喜歡的玩具,一頓意麵,一天爸爸媽媽的陪伴、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幸福是一種心理感受,而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功成名就”。
大部分家長都會給孩子報興趣班,雖然卷不贏,但也完全躺不平。
假期時間比較多,適當報興趣班,不僅打發時間,減少孩子看手機,還能順便學一些技能,但是關於興趣班的選擇,不能完全按家長的意願來選,要兼顧孩子的興趣。
① 興趣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興趣班是給孩子學的,是為孩子培養興趣,所以選擇的時候也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
孩子感興趣、想學,就報名試試,如果孩子完全沒興趣,彆強迫孩子去學。
我兒子也上過不少興趣班,一般我都是先報名試聽課,邊上邊瞭解孩子的興趣,最後再和他商量決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任何事情,得孩子自己先有興趣,才能去全身心的投入去做,也更容易堅持,在這件事裡找到自信和自豪。
② 少而精效果更好
如果把孩子所有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孩子就會很累,這種狀態孩子就會失去興趣,上課就會是應付狀態,產生厭學情緒,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利。
特別是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不少家長的觀念是“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一門接著一門的上,孩子不僅沒時間自由玩耍,而且還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出現很多負面影響。
其實,雞娃也好,放養也罷,作為家長,我們盡力就好。比如:給孩子準備能力範圍內的學區房;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讓他有一項或幾項技能在身。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輕鬆、好玩、溫馨的家庭環境,儘可能多的父母陪伴,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底氣去學習和做其他事情;再就是讓他有個好老師或朋友,不僅能在學業上提點幫助他,也能在其他方面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
你覺得該不該給孩子報很多暑期興趣班,在報興趣班時有哪些注意,也歡迎來分享你的看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