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網導讀】父母都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磕著碰著在所難免。怎樣讓寶寶受傷後好得又快又不留疤痕呢?千萬要謹記7誤區,一起來看看吧。
誤區1:
使用酒精和雙氧水清洗傷口 酒精和雙氧水對於正常組織有較強的刺激性。酒精會凝固細胞的蛋白質,對於細菌及正常組織都有損傷作用;雙氧水因其強氧化作用,可能對組織形成化學燒灼。
正確的傷口清洗方法,應當採用碘伏或活力碘、絡合碘等性質溫和、對組織刺激性小的消毒劑,結合生理鹽水來進行。
誤區2:
傷口怕見風,不能暴露在外面 這種說法大多數來自對“破傷風”的錯誤理解。對於部分傷口而言,紗布等敷料的覆蓋確實能使傷口與外界隔絕,起到阻擋細菌的作用。
但對於擦傷或某些滲出分泌物較多的傷口,採用“晾”的方法,反而能及時排淨分泌物,保持創面乾燥,有利於傷口癒合。
誤區3:
將醬油、牙膏抹在燙傷處有利於傷口癒合 孩子不小心燙傷了,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將牙膏、醬油等塗抹在傷口上。這樣不僅不利於傷口的癒合,還可能造成更深一層的燙傷。
處理燙傷最好的方法是用冷水沖洗10分鐘,或將患處浸在冷水裡,讓熱氣冷卻,減輕痛楚,降低傷害的程度。
誤區4:
縫針要留疤,不縫針不留疤 對於絕大部分傷口來說,只有縫合才能達到組織的準確對合。現在採用的縫合技術,並不會留下太明顯的傷疤。
誤區5:
傷口癢是好事,說明傷口長得好 傷口在癒合的過程中會有區域性的癢感。但不當的包紮也會導致傷口發癢。當感到傷口癢時,最好告知醫生,由醫生判斷是傷口癒合還是其他原因。
誤區6:
傷口應保持乾燥,結痂後就快好了 傷口在適度溼潤的環境下,其細胞再生能力與遊移速度較快。因此傷口要使用敷料,讓其保持適當的溼潤。
誤區7:
傷口流水就是感染了 傷口在癒合過程中可能出現正常的滲出及分泌物,最常見的是淡黃色清亮的液體,多是血清或正常的組織滲液,不必特殊處理。
一旦傷口紅腫、疼痛,並出現黏稠、渾濁的滲液,可能是感染的表現,應儘快就醫。
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傷口處理方法,繞開傷口處理誤區,就能讓寶寶少留甚至不留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