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兜媽愛叨叨
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年輕爸媽們在得知總是抱孩子,會讓孩子過於依賴抱睡等習慣後,會在孩子出生後,刻意不去抱孩子,認為這樣做今後孩子會比較好帶。
別孩子一哭就抱,“哭聲免疫法”下長大的孩子,最終都怎樣了?
為了訓練出乖巧好帶的寶寶,“哭聲免疫法”一度風靡,這種方法講究“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認為孩子哭是在威脅父母,在定時餵飽孩子後,就不抱孩子,任憑孩子如何哭鬧都不必理會。
久而久之孩子在發現哭沒用後,就不會經常哭鬧了,父母因此能省事很多。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對不對?實際上被這樣訓練,從小缺乏父母抱的孩子,在今後很多都存在著問題,輕則有睡眠障礙,重則精神分裂。
孩子出生後不被抱的案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提出這一實踐核心思想的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是行為主義創始人。
他用自己的孩子做實驗,把孩子當做機器一樣去進行訓練、矯正、塑造,最終大兒子在成為一名精神分析家後,依舊無法自愈童年傷痛選擇了自殺。
另外兩個孩子中,女兒沉默易怒有過多次自殺行為,兒子一直流浪得靠父親接濟生活。
華生家族的對孩子的行為主義訓練法,危害還延續到了第三代,她的外孫女酒精成癮,也有過多次輕生想法。
而華生自己,就出生在一個不幸家庭,從小缺愛,存在著心理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一般人不會像華生那樣過度程式化地去訓練嬰兒,
“哭聲免疫法”只是針對孩子哭鬧,只是少抱了孩子,能有什麼大的影響?
可真實的案例卻告訴世人,它對孩子的傷害是極大的。
孩子出生經常被抱,和不常被抱,長大後差距讓家長悔不當初
一位網友親身經歷,說自己就用的這一方法訓練孩子,孩子小時候確實很乖很省事,
如今卻被診斷出了自閉症,已經悔不當初了。
曾經還有個新聞,為了訓練自己3個月大的寶寶睡整覺,在晚上聽到孩子啼哭不止後忍著不管,結果第二天發現孩子因俯趴導致窒息而亡。
孩子為什麼需要“抱”?
很多年輕父母照著“哭聲免疫法”,不常去抱孩子,以為這樣對孩子對自己都好。
卻沒看到經歷這種訓練方法的孩子,長大後在睡眠和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傷,很多人因此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孩子剛出生時,其實是很缺乏安全感的,面對陌生的環境,心裡充滿了害怕。
此時,孩子就會透過哭來表達自己的各種無助,若能得到父母的“抱”,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是能被滿足的,從而及時獲得安全感。
父母抱孩子,在這過程中孩子和父母會有大面積的肢體接觸,利於安撫孩子的情緒,增進孩子與家人的情感交流。
剛出生經常被抱的孩子,和不常被抱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1. 常被抱的孩子比較聰明
剛出生的寶寶,腦細胞容量都是差不多的,孩子出生後智力的第一次比拼,在於出生後大腦發育的速度。
寶寶出生後神經突觸開始形成,在嬰兒3個月大的時候達到頂峰,大人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刺激這些突觸,將其啟用才能使寶寶大腦快速發育。
啟用的方式有很多,如視覺、聽覺、觸覺等,此時父母經常抱孩子,能讓孩子的視野更為寬闊,接觸到同一環境中更多的東西,受到更多的刺激。
而不常被抱的孩子,躺著只能看到天花板,從一開始就輸了。
2. 常被抱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出生後常被抱的孩子,會比不常被抱的孩子更有安全感,與父母的感情也會更好。在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抱起孩子,能讓孩子得到及時的反饋。
當要求被滿足,孩子會更信任父母,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而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獨立起來也會更快。
若是孩子出生後不常被抱,甚至為了訓練孩子刻意不去抱孩子,甚至在孩子哭鬧時也不給予回應,孩子會陷入無盡的煎熬,積累很多的恐懼和憤怒。
變得沒有安全感,長大後與人不親近,對這個世界也沒有太強的探索慾望。
3.性格上區別較大
出生後常常被抱的孩子,對這個世界會有一種基本的信任,長大後性格會更開朗,願意與人友好交往,更具探索力。
因為小時候安全感充足,情感上也獲得滿足,就更容易真正做到獨立。
而一出生就不常被抱的孩子,很小就缺少關懷,長大後性格上會更敏感、小心翼翼。
除此之外,因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也會更軟弱,遇到挫折可能會突然爆發,情緒不穩定、暴躁。
抱與不抱孩子,要做到“有分寸”
其實在抱與不抱孩子這一問題上,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有分寸。不是說經常抱孩子就是一定是對的,而不常抱孩子就一定是錯的。
首先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看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剛出生不久,指0-3個月時,他需要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此時父母的擁抱,以及對孩子哭鬧的及時回應,是他目前需要的,家長就要儘量多滿足,只要不是總抱在手上,也就不會影響到孩子的骨骼發育。
其次,若是孩子再大一些,如半歲左右,其實就不需要經常抱了。
因為此時的孩子,確實存在著用哭來“威脅”父母的情況。若是家長盲目地抱孩子,整天抱著不撒手,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動作發展,也剝奪了孩子獨立探索的機會。
最後,家長要明白抱孩子不等於抱睡。
家長抱孩子,是對孩子需求的一個回應,這裡不包括抱睡,孩子習慣了抱睡,後面就很難改掉了。
兜媽寄語
嬰兒剛出生時,急需對父母、世界建立起安全感,所以對0-3個月的孩子,父母可以多抱抱,孩子啼哭時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大了點,有了一定探索能力後,就能減少抱的頻率,給孩子充足的獨立活動時間。
寶媽們切記“哭聲免疫法”不可取,不要為了自己一時的省事,而讓孩子長大後,成為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治癒童年的人。
對於何時該抱孩子,寶媽們有什麼想法嗎?歡迎評論區交流討論!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