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現如今,對於大多數父母而言,最困難的並不是該如何教育孩子,而是陪伴孩子寫作業;對於很多父母來說,看孩子寫作業就如同“如臨大敵”般重任一樣的存在,吃睡不佳、極易暴走都是常態。

  然而父母在陪伴孩子寫作業時,脾氣之所以容易暴躁,是因為當面對孩子反覆做錯題、總是找藉口偷懶、反應慢等問題時,父母由於心急,想讓孩子聽話,便採取了暴走的方式試圖使孩子乖乖順從。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殊不知,這種因為害怕而短暫的順從對於孩子而言,並不能從根本上讓其愛上學習、認真對待作業;父母偶爾的抑制不住情緒,不但會讓孩子極易變成“雙面人”,而且孩子漸漸地也會產生逆反心理。

  羅娜·雷納曾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中針對此類問題提出了一套“4C”法則,所謂“4C”法則即溝通、選擇、後果、連結。

  她還表示: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最好先了解孩子的想法,隨後再予以鼓勵和支援。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父母應如何正確運用“4C”法則?

  溝通

  良好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首要前提,父母和孩子間之所以會產生代溝、互不理解的現象,其主要原因還是彼此間欠缺交流與溝通的技巧,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的想法及舉動與自己背道而馳時,第一反應總是先不分青紅皂白的數落孩子一通,完全不顧忌孩子的感受,甚至一些父母對於孩子的解釋通通自行歸類為孩子的“狡辯”,直至孩子沉默,父母才認為是孩子知道“錯”了。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事實上,孩子的沉默是“絕望”的體現,從父母那裡的失望攢多了,慢慢就變成了“絕望”,父母這種缺乏溝通的做法極易使孩子愈發的不自信,甚至嚴重者會產生逆反心理。

  拿父母陪孩子寫作業舉例:在遇到孩子不認真、不仔細的現象時,父母應該先暫停寫作業的工作,及時詢問孩子是不是狀態不好,還是什麼原因導致做題不仔細、不認真,待了解事情起因後,父母方可“對症下藥”,並且父母一定要謹記,無論是寫作業時還是溝通中,父母都要嚴格把控自我情緒,不要試圖用父母的權威去壓孩子,不然後果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選擇

  優秀的孩子都是有思想的,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千萬不要試圖去扼殺孩子的思想,父母一旦如此,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這裡得不到尊重,便極易染上“撒謊”的惡習;另外,孩子經常被父母過分約束,毫無選擇權,也會使孩子逐漸變得缺失主見,逐漸變成父母的附屬品。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為了避免孩子產生這樣的後果,父母在面對與孩子發生意見不合的事情時,首先應該及時的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待孩子闡述完自己的想法後,父母再適當的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想法。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父母一定要將解決問題的選擇權交給孩子,孩子在被尊重的同時,也會透過選擇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後果

  凡事都沒有絕對的萬無一失,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在事前向孩子講清楚不同選擇背後的後果,雖然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應積極保留孩子的想法。

  但是孩子畢竟還“未經世事”,父母在為孩子提供選擇的同時,也應該積極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將事情的利與弊都向孩子分析清楚,主要父母保持良好的態度,沒有哪個孩子是“是非不分”的。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連結

  拿父母陪孩子做作業的事情舉例:孩子做的每一道習題,其背後都會有一個隱藏的知識點,而這一藏匿於深處的知識點,則也是由問題中的許多小細節連結而成的,父母在教孩子習題時,一定要將這個道理傳送給孩子。

  起初父母可以先逐個題的帶孩子一起做,這裡包括每一步是如何出現的,哪個知識點是由什麼引出的等,待父母教會孩子“連結”式解題思路後,不但有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而且也有利於養成孩子寫作業時的專注度。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42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巧用“4C”法則,讓父母不再感覺“受折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