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的噩夢,棍棒底下難出孝子,家長應該多自我反思

由 公羊易綠 釋出於 健康

昨天閨蜜約我出來坐坐,因為疫情期間家裡老人可以幫她帶孩子,她才偷得半日閒。她家有兩個孩子,大寶7歲,二寶3歲。

吃飯的時候,說她家大寶現在特別不聽話,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什麼,她經常和孩子苦口婆心的講道理,可孩子就是不聽,惹得她經常發脾氣。她也知道家長最好別總是打罵孩子,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聽話的孩子簡直是父母的噩夢,遇到這樣的孩子要更加保持冷靜和耐心。

她家住在老小區6層沒有電梯,上下樓只能走樓梯。最近大寶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不讓孩子這樣做,擔心摔著受傷,又擔心把衣服弄髒。

但每次下樓時孩子都那樣,屢說屢犯,閨蜜終於失去耐心,打孩子了。孩子當著家長的面不敢那樣做了,卻找各種機會偷偷地下樓,衣服袖子下面經常弄髒。閨蜜無可奈何,覺得自己的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講道理一句也聽不進去。

孩子不聽話通常有一個潛在的原因,也許孩子是為了吸引注意力,生活和學習中有困惑。家長需要花時間去理解孩子為什麼不聽話,這是糾正孩子不聽話行為最重要的部分。

家長掌握以下的方法輕鬆應對,讓孩子乖乖的聽話,甚至能夠把孩子不聽話處理在萌芽狀態。

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都需要了解家庭規則,例如孩子幫助家長做家務,完成自己的家庭作業,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以及待人接物與他人的相處。家長應該在平時多和孩子說這些事情,而不是事情發生了才教育孩子。家長好好坐下來和孩子聊,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會容忍的行為型別。

列舉一些不可接受的行為,例如不禮貌地對待他人,拒絕做家務,不好好做家庭作業,喜歡和小夥伴打架等。最好把這些重要的規則寫下來,貼在家裡的牆上,讓孩子隨時能看到,目的主要不是防止孩子違反規則,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有多麼嚴重。如果孩子不瞭解父母的期望,父母就不能指望孩子很聽話。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孩子總是不講道理,不聽話,家長應該多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在某些方面也不講道理,也聽不進去別人的話。

要想讓孩子聽話,那麼首先自己也得尊重他人,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不要固執己見,甚至蠻橫無理,做孩子的好榜樣,孩子跟著父母學,也一定會好好的聽家長的話,講道理有禮貌。

家長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千萬不要馬上大發雷霆,氣得暴跳如雷,而是要退後一步,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家長不同意孩子的這種行為,孩子需要停止這樣做。

家長告訴孩子稍後會冷靜的和他談論不聽話的後果。這樣做的好處是家長不僅利用時間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同時也讓孩子學到了冷靜處理問題的方法。

遇事能夠三思而後行,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本領,往往比那些沉不住氣的人更容易成功。

如家長不讓孩子在路上奔跑,後果是孩子摔倒或者被車撞著;

家長不讓孩子去河裡游泳,後果是孩子溺水;

家長不讓孩子說謊,後果是沒有誠信;

家長不讓孩子滑樓梯,後果是摔傷;

孩子不聽話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危險認識不到位。

最好家長和孩子說一些個相關後果的事例,讓孩子感到危險就在周圍。這樣先讓孩子有足夠的認識,孩子自然就不會不聽家長的話。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甚至還有可能挑釁家長,這時家長不能和孩子不停的講道理,要馬上離開孩子。

當家長離開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一切,和孩子爭論的次數越多,家長的控制力反倒越少。孩子會屈服於家長的威信,不敢再不聽話。當然,家長說的要正確,最終是讓孩子好好聽父母的話,而不是害怕父母。

孩子不聽話就接受懲罰,不能給孩子多次機會,也不能和孩子討價還價。孩子錯了就錯了,錯了就得糾正,不能在乎客觀原因和條件。讓孩子認識到不聽話的嚴重性,同時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懂得破壞規則就應該接受規則的處罰。

孩子不聽話,趁早打消孩子討價還價,求饒再給一次機會的念頭,有了第一次,以後就會有無數次,這個先例不能破。

也不聽孩子找什麼藉口,“如果什麼什麼是,就怎麼樣”“要不是誰,也不會這樣”等。家長如果不給孩子不聽話的機會,孩子就不會輕易的不聽話。

孩子不是天生就不聽話,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為了吸引父母對自己的注意,故意和父母做對,不聽父母的話。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能夠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在尊重的基礎上,孩子會非常信任父母,當然也不會不聽父母的話。

沒有什麼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父母和孩子最好的交談方式就是一家人吃飯的時候。

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輕鬆愉快的彼此交談,孩子更願意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父母加全面的瞭解孩子,和孩子好好說話,孩子也會好好和父母說話,好好聽父母的話。

你讓他往西,他偏偏要往西。不聽話的孩子能分分鐘讓父母炸毛,但父母要知道孩子不聽話,關鍵原因還在自己。

為人父母不容易,對孩子的教育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希望每個父母都有聽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好好聽父母的話。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原創內容,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天天話育兒,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