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明小朋友的媽媽遇到了一點小煩惱。
明明是一個3歲的小男孩,馬上就要上幼兒園,性格活潑可愛,招人喜歡。但有一點卻讓明明媽媽有些受不了:明明只要看到媽媽不在就會大哭大鬧,一刻也離不開媽媽。
明明媽媽覺得明明作為一個男孩子,太黏媽媽不利於未來培養他的獨立性和自主能力。
而且因為明明一刻也離不開媽媽,導致她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裡也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陪伴明明耗費掉太多的精力,媽媽覺得有些承受不住。
媽媽不僅要陪明明玩,明明還動不動就要讓媽媽抱抱。明明漸漸長大,隨著身體的成長髮育,比小嬰兒時期肯定重了許多,媽媽抱著也很吃力,很辛苦。
明明媽媽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很是頭大,她也知道孩子在這個年齡是需要父母親密陪伴的,可是現在這樣實在是太辛苦了。
而且馬上就要送明明去幼兒園了,如果明明一直這麼黏媽媽,她很擔心兒子能不能順利進入園。
分離焦慮:離不開媽媽的寶寶
明明小朋友黏媽媽的這種現象,是非常典型的“分離焦慮”。
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指當寶寶開始認人之後,與某個家庭成員產生親密的感情聯絡。這時如果和這個人分離,寶寶就會表現出傷心、痛苦等拒絕分離的情緒。
分離焦屬於嬰幼兒焦慮症這一大類,一般會發生在寶寶學齡前及學齡初期。
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認為,寶寶的分離焦慮一般分為反抗、失望和超脫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寶寶容易出現哭鬧、沒有食慾、表情遲鈍等情況。
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1、分離焦慮有其時限
瞭解了什麼是分離焦慮後,我們就要學著去解決這個問題。
萱爸先給大家喂一顆定心丸,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分離焦慮自然而然就會消失。老一輩人也會有這樣的說法,說寶寶一開始認人就不太好帶了,但是多帶一段時間,也就慢慢好了。
這是因為,隨著寶寶的成長髮育,他的認知也在不斷變化。還沒有認人的時候,就算媽媽不在身邊他也沒有什麼概念。
一旦寶寶開始認人了,當媽媽不在的時候,他就會以為是媽媽不要自己了。等寶寶漸漸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告別分離焦慮。
2、鍛鍊孩子獨立玩耍
那也有的家長就問了,話是這麼說,可是現在黏人的時候,大人也實在是辛苦。而且被孩子霸佔了以後其他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也很耽誤事情。那有沒有什麼辦法現在就可以解決呢?
這就需要家長提前鍛鍊寶寶獨立玩耍了。在寶寶還是小嬰兒也不會認人的時候,家長習慣於全身心投入育兒,全心全意陪伴。
可能寶寶每天睜開眼睛,看到的就是爸爸媽媽。玩耍和睡覺,都有人陪伴,一刻也分不開。這樣使寶寶養成了習慣和依賴,沒有大人陪著,他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為了鍛鍊孩子獨立玩耍的能力,當寶寶表現出探索欲時,家長不應該代勞,而應該讓寶寶自己去嘗試。
3、短時間練習,循序漸進
寶寶之所以會分離焦慮,是因為沒有安全感,以為喜歡的大人不要自己了,以為爸爸媽媽不會回來了。
這個時候用語言勸說,寶寶無法理解,起不到太大的效果,家長可以用短時間的練習來讓寶寶逐漸適應。
比如說,告訴寶寶“媽媽現在要離開一下,等到時鐘上這個針轉一圈了就回來。”然後離開一分鐘,再回來。讓寶寶知道媽媽走了以後不會消失,還會回到自己身邊。
到後面再鍛鍊的時候,這個時間就可以漸漸拉長。
4、養成習慣,確立時間概念
在和寶寶分開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寶寶之間有一個固定的小暗號。這個小暗號可以是親親額頭,也可以是勾勾手指。
每次出去回來都留下這個小暗號,時間長了寶寶就會知道,家長出門了,但是等會還會回來。
另外,寶寶沒有時間概念,告訴寶寶過幾十分鐘回來,他也不明白。這時候就用一些其他的他能理解的東西指代時間。
比如等奶奶開始做飯了,太陽落山了,媽媽就回來了等等。
注意在和寶寶許諾的時候,一定要遵守承諾哦。
5、離開寶寶要堅定,不要拖拉
明明媽媽每次一出門,明明就要大哭大鬧。丈夫和公公婆婆就勸明明,要不然趁著明明不知道的時候偷偷走,省的為了哄明明還要耽誤時間。
聽明明媽媽這麼說的時候,萱爸趕緊告訴明明媽,千萬別這麼幹。如果寶寶突然發現媽媽不見了,還怎麼都找不到,一定會想方設法找他,以後會更沒有安全感,反過來更粘人。
如果這招奏效,他以後肯定會變本加厲。
所以當家長和孩子分開時,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離開了,態度堅定而平和,讓分開這件事的情緒不要那麼沉重。不拖拉,也不要偷偷走。
6、哄娃方式多樣化
在哄娃的時候,我們不光可以抱著,還可以輕輕撫摸後背,牽牽小手,盯著眼睛看,詢問寶寶怎麼了等等。
在平時陪伴娃的時候,我們也要提高陪娃玩耍的效率,不要分心於工作或其他沒做完的事情。等和孩子玩的時間到了,我們在專心去做要做的事。
這樣一來可以避免寶寶養成動不動要抱的習慣,而來也可以讓寶寶玩得盡興。等到家長要去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麼抗拒分離了。
萱爸寄語
寶寶嬰幼兒時期對爸爸媽媽全身心的信賴,是值得珍惜的呀。等到懂事以後,很多小朋友就不好意思再黏著爸爸媽媽啦。
所以寶寶黏人這件事,也算是成長過程中甜蜜的小煩惱啦。只要家長好好應對,寶寶一定能夠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