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沒生寶寶前,覺得養娃是件容易的事兒。但自己生了寶寶、當了媽媽之後,才發現養娃還真沒那麼容易!
每天都是累慘慘的狀態不說,還會遇到各種問題,就比如日常吃奶,有幾天變得突然能吃了、又過幾天可能怎麼著就是不好好吃奶,甚至有時還大口大口的吐奶,勞心勞神太費媽了。
前幾天有個媽媽留言說:
“我家倆寶23天了,今天吃完吐奶直接噴出來了,月嫂喂得多,寶寶吃完拍完嗝又繼續讓吃,睡著也弄醒繼續喂,還說這樣成頓吃對寶寶好,現在寶寶一頓吃90毫升,我們不會帶也不知是真的假的。”
看到吐奶,我想起了侄子小時候,也是吐奶很嚴重,幾乎每次吃奶都吐奶,有時吐出來的奶量很嚇人,體重增長也不好,弟媳說每次餵奶時都有心理陰影了,就怕一吃完就又全吐了。
其實,在新手媽媽中,應該有不少媽媽有過類似的經歷,看著寶寶吐奶,擔心又心疼。
為什麼小寶寶都喜歡吐奶,但長大點就慢慢不吐奶了呢?吐奶時家長應該怎麼做、避開哪些誤區,這些育兒知識,新手家長們都有必要知道,來跟著京媽一起學學吧。
為什麼寶寶小時候大多數吐奶,慢慢長大就不吐奶了???
養過娃的家長可能有經驗:剛出生前幾個月的寶寶,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吐奶,但是隨著寶寶長大,慢慢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吐奶了。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小寶寶吐奶又要不要緊呢?
首先,這是新生嬰兒常見的現象,只要程度不是特別嚴重,大多都不用太擔心。
出生不久的寶寶經常吐奶,主要是和新生寶寶的“胃部發育不成熟”有關係。
從解剖結構來說,胃像一個上下有兩口的口袋,上面的口叫賁門,下面的口叫幽門。
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從上面的賁門進入胃裡,進行消化吸收,食物殘渣再從下面的幽門排出去。
但是剛出生的寶寶的胃和成人的胃有區別:
寶寶的胃是“水平狀”,上口較松,胃容量小;
成人的胃豎直狀態,上口較緊,胃容量也大。
正是由於新生寶寶胃部的這種特點,再加上食管短,就容易讓吃進去的奶再回流進食道,尤其是吃多、餵奶方法不正確、吃完奶就平躺下、吃完奶立馬給寶寶換尿不溼或逗寶寶玩,迴流的奶量會更多,於是就從寶寶的嘴巴里“吐出來”。
PS:寶寶“吐奶出來”,醫學上又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吐奶,一種是溢奶。
吐奶,程度較重、量較大,就像我們平時嘔吐一樣,多是“急速噴出來”的狀態,多是餵奶過多或過急,吃奶的同時還吃進去較多的空氣,寶寶打嗝排出胃內空氣時把奶液一起帶出來。
溢奶,程度相對較緩、量也少,是吃奶不久,吃進去的奶又順著寶寶的嘴角溢位來,這種情況多吃胃壓高把吃進去的奶給“擠出來”了。
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此家長們也不用太緊張。
隨著寶寶的長大,基本到了6個月左右,寶寶會獨坐了,吐奶溢奶就明顯減少了,基本到一歲後,在健康狀態下,就不會再出現了。
但也有些“非正常情況”,
比如吐奶時是“張大嘴巴、伸著脖子、大口大口吐、眉頭緊鎖”這種狀態,寶寶看著特別難受,要當心是病理狀態,要帶寶寶去看醫生做檢查。
寶寶吐奶,不少家長第一反應是“豎抱”,不一定有效甚至還有危險!??
不少家長沒經驗,當寶寶吐奶時,會趕緊豎抱起來,讓寶寶靠在家長身上,拍拍寶寶的背部。
這並不是正確的做法。
因為突然豎抱起來可能會讓寶寶嗆奶,讓返流出來的奶液又順勢流回寶寶食道,發生嗆咳。這時若再豎抱起來給寶寶拍後背,就容易讓奶水進入肺部,發生危險。
一旦發生嗆奶,家長可以這樣做:
千萬別先豎抱起來,而是輕輕地側過寶寶的臉,輕拍寶寶的背部;如果嗆奶嚴重,可以讓寶寶趴著大人腿上,手背彎曲、稍用力空心扣拍寶寶背部,讓嗆進去的奶液流出來。
如果寶寶出現溢奶、吐奶可以這樣做:
①【溢奶時】
輕輕幫寶寶擦乾就好,可以斜著抱一會兒,不要反覆翻動折騰寶寶。
以後做好預防,餵奶時姿勢正確、有一定的傾斜度,不要一次喂太多、餵奶太頻繁,也不要躺喂,餵奶後除了拍嗝,避免換尿不溼、翻動或逗寶寶玩,吃多時還可以先斜著抱一會兒。
②【吐奶時】
不要豎抱拍背,可以讓寶寶側躺,避免嗆咳,並及時清理寶寶吐出來的奶水。
預防吐奶,要餵奶方法正確,避免吃奶時吃進去太多空氣,每次吃奶後要給寶寶拍嗝。
另外,不要在寶寶哭鬧時餵奶,也不要寶寶特別餓了才餵奶,都容易同時吃進去過多空氣。基本2-4小時餵奶一次,媽媽也要學會識別寶寶飢餓的訊號,及時餵奶。
喝配方奶的寶寶,奶嘴的孔徑大小要合適,餵奶時奶瓶和寶寶嘴巴有一定角度,奶水要蓋住整個奶嘴,避免吸進去空氣。
餵奶後除拍嗝,不故意逗寶寶笑,也不要立馬就換尿不溼。
總之,小寶寶吐奶、溢奶一般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無需太過緊張慌亂,然後以正確的處理方法來應對,更重要的是平時注意預防,減少寶寶出現吐奶溢奶。
照顧寶寶,除了吐奶溢奶,新手家長還可能遇到其他各種育兒問題,包括餵養方面、護理方面、早教方面等,不想讓寶寶遭罪,遇上問題能冷靜且準確地應對,新手家長就有必要多學子育兒知識。
你家寶寶有沒有出現吐奶、溢奶,你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又是怎麼應對的呢,歡迎給新手爸媽們支招。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贊並分享給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