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共建心家園孕育新成長”2022年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宣傳月分享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播出。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兒童衛生處副處長馬力表示,“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營造兒童友好氛圍,需要家庭的陪伴、傾聽、關注和溫暖。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關注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明確要求增強兒童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在《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培養兒童珍愛生命意識和情緒管理與心理調適能力。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姚宏文表示,設立2022年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宣傳月並開展一系列活動,倡導全社會共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僅有利於兒童青少年今後的個人發展和廣大家庭幸福,還能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的資源和不竭的動力。
如何正確建立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成為廣大父母的新挑戰。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吳洪健表示,和諧、穩定、溝通良好的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可以為孩子的成長賦能。她還提了三點切實可行的建議:“第一是‘止損’,當親子互動出現很多衝突,說明既往方法不太有效,應當停止;第二是從完全控制、包辦代替,過渡到尊重孩子喜好、讓其擁有獨立空間、獨立選擇;第三是從關注孩子的問題轉向關注問題背後孩子是否有正向動機。”
北京市教育學會家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齊大輝表示,家庭關係要講四個“平”。其一是“平等”,愛是需要學習的一次共同成長。其二是“平和”,要做好日常情緒管理,注重溝通的藝術。例如,採用“我想……,可以嗎?”的句式;在家裡設定留言板、給家庭成員寫紙條。其三是“平安”,要教給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識,告知其在緊急情況穩定情緒,正確求助。其四是“平衡”,隨著全面三孩時代的到來,搞好孩子之間的關係成為每個家庭的必修課,家中可以設定約定,關注每個孩子的存在,表揚他們的長處。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我國提出要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體檢納入常規體檢內容。當孩子陷入心靈困境,父母應正確看待、及早識別這些心理問題,幫助孩子解開“心結”、走出陰霾。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介紹,在兒童發展中,不同的年齡段需要關注不同的問題,最早需要關注的孤獨症,以及在學齡前期應當關注多動症。她表示:“隨著孩子的成長,各類情緒問題開始逐漸增加。目前抑鬱症等情緒障礙呈現多齡低齡化的特點。青春期過後,女性抑鬱症發病率大約為男性的2倍。此外,抽動穢語綜合徵、違拗症、強迫症、社交障礙等,也是在不同年齡段需要關注的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夠更多的關注心理疾病的識別,提高心理健康素養。”
除了建立心理健康預警機制,做到正確干預、及時尋求幫助也成為家長的必修課。北京安定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陳旭表示,越來越多研究證據表明,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早期心理行為干預,能夠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生和慢性化。“家長是兒童青少年接觸最多的成人,應該對孩子始終保持穩定、理解和支援,並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調整親子距離和關係,具備最先察覺兒童青少年出現心理波動的能力,並能採取恰當的干預方式。”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聞芳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孩子們的娛樂方式有了更多選擇,也讓他們更容易沉溺在虛擬的“小世界”,影響身心健康。“家長要堅持三個原則,第一,不建議把孩子上網過多,看成一種疾病;第二,針對沉迷於網路的孩子,干預重點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第三,以增加孩子現實人際接觸為目標。具體而言,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律的用網時間,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記者 蔣菡)
來源:工人日報